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工具,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材料,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音乐下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根据设备、场地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共同精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 ,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2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教唱歌曲《我们的家园》。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风车》。
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聆听歌曲《我们的家园》。
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家园》,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3.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家乡了解和观察,提问:这首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你能划出来么?两个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演唱时应如何表现?
(三)听并学唱歌曲。
1.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
2.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
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我们的家园》。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
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旋律。
乐曲的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乐谱:
(四)聆听全曲,判断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生能否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
播放歌曲《大风车》,学唱《大风车》。
(二)分组搭架“大风车”。
1.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
2.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
3.所有风车围成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地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
4.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
(三)随音乐旋转“大风车”,说出歌曲与乐曲名称。
1.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2.一首音乐结束时,停在教师面前的“大风车”,必须说出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的名称,才能随着下一首音乐继续玩“大风车”。否则,这架“大风车”只能下场休息。
(四)结束全单元课程。
教学评价
1.大多数学生是否会唱歌曲《大风车》。
2.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3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聆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4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导言: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给大家欣赏一下,和老师一起说说它叫什么名儿好吗?(欣赏图片)
2、大家喜不喜欢啊?(喜欢)
3、漂亮吗?(漂亮)
4、它美不美啊?(美)
5、我们用学过的形容词来形容一下?(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6、接下来两张你们可注意啦……问题:你们能说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吗?(课件显示图一一朵花图片二茂密的花)
二、探索尝试。
1、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用的词汇也很丰富,说明我们同学平时都很注意的积累,热爱生活。花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陶冶情操,还有药用价值。例如我们最常见的月季花。它享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它不仅外观美丽大方,花朵还有活血消肿的功效。(欣赏图片)
2、虽然我们平时都看见过花可你们仔细观察过吗?
3、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小结:(根、茎、叶花、果实花是由花瓣、花芯、花萼组成的。
4、花和叶子最接近哪种形状?
课件演示小结:(椭圆形、圆形、三角形……)
5、我找同学画画好吗?学生上黑板演示,做出评价。
6、我们来看看刚才这幅画能称得上“茂密”吗?引导同学回答“茂密”是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小结:数量多前后遮挡(板书)
7、把学生的画补充完整组成一幅茂密的花。
8、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教材中画家及小朋友的画他们是如何表现的?(是用前后遮挡的方法)小朋友的作品有的是用线画的,有的是用线和水彩相结合画的。
9、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花有大小、高矮、前后不同的姿态。
10、这么多漂亮的花,我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幅啊?赶快动手吧,把我们的大自然打扮的更美一些吧。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一幅《茂密的花》。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拓展升华。
1、学生互评,师总评。
2、小结:
看到这么漂亮的作品,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呢?学生回答(保护花草树木,还要爱护环境;我们的学校因为有了鲜艳的花朵,绿色的草地才美丽,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老师也想说一句:“愿你们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充满活力拥有年轻……
(1)展示用贴、画结合形式表现的茂密的花,引导学生谈感受。
(2)谈感受:花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多样的外形,丰富的颜色,不同的姿态。
(3)同学之间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4)分析讨论自然界中的花的前后关系。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小狗圆舞曲》(钢琴独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地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力。
2、通过聆听和身体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3、通过听赏培养学生们的爱心,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教师播放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乐曲的曲名吗?乐曲中的小猫形象是怎样的?(优雅、高贵、自信、快乐)
2、聆听《小狗圆舞曲》
(1)教师提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2)你感觉这首乐曲描写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形象?(快乐、俏皮、淘气)
(3)教师介绍《小狗圆舞曲》及其创作背景。
3、分段欣赏
(1)a段
①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什么?
②用画旋律线条的方式,理解音乐形象:小狗欢快地追逐、玩耍。
(2)b段
①这段音乐跟刚听过的a段音乐比较,速度有什么不同?
②小狗在做什么?(在跳舞、在主人怀抱里撒娇)
(3)再现段
①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相似?
②结尾处音乐的力度是怎么的?请学生想象小狗在做什么。
(4)完整欣赏《小狗圆舞曲》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森林水车》是一首通俗的管弦乐曲,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所作。有人曾将本曲与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米夏埃利斯的《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个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艾伦贝格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德国喜歌剧作曲家。1848年1月13日出生在梅泽堡,1925年12月26日逝世于柏林。艾伦贝格的代表作有喜歌剧《库里科伯爵夫人》、《米达斯王》、《玛里埃特》,舞剧《西勒斯的玫瑰》,管弦乐《森林水车》等。艾伦贝格写过很多作品,只有这首《森林水车》流传最广。
水车是欧洲农村里最常见的大型灌溉工具,它整体为圆形,周围装有许多水斗,用水力或风力牵引。在我国南方农村里也有这种水车。曲作者一日到森林游玩,看到水车后萌发了创作欲望,即兴写成。这首乐曲的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日本歌曲《森林水车》的引子即采用本曲的写成。
?森林水车》采用回旋曲式,g大调,2/4拍。前面有一个较长的6/8拍序奏段落。随着模仿小溪潺潺流水声和小鸟啁瞅鸣叫的伴奏声部,流畅优美的旋律缓缓如歌的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晨景。人们仿佛听到轻风吹拂着树叶,小鸟雀跃枝头,用歌声迎接黎明;山水流成的瀑布水花飞溅,推动着古老的水车唱着吱吱呀呀的歌。
出现,仍是g大调,2/4拍的小快板,带着波尔卡舞曲活泼、愉快的特点,表现了作曲家看到森林美丽景色的愉快心情。又使人联想到水车飞溅着水花快活旋转的情景。这个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三遍,在它们之间是两个插部,一个是d大调,情绪欢乐。
乐曲以序奏“a b a c a”加结尾的程式构成。结尾速度加快,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二年级,有5% 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多次鼓励,让孩子们得到自信后,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另外,有30%的学生会弹钢琴,识别五线谱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给孩子们展示钢琴演奏的机会,并配合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有65%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实践活动中,那么在最后的创编伴奏中,我会给孩子们多次表现机会。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早上好》、《小麻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歌曲唱名的学唱及内心对音高的感觉
教学流程示意
(一) 师生交流
(二) 出示电脑课件1:(歌谱)复习歌曲《早上好》,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是加入表演来唱还是走步唱。
(三) 出示电脑课件2:(歌谣)
(四) 聆听:《森林水车》
(五) 课堂小结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深情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__。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反馈: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4、交流反馈;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1、“望了很久很久”体现他又爱又怕的矛盾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强烈的热情,那种如饥似渴的愿望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朗读指导 在草堆后面,他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可是在这儿,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
4、“这儿”指食具间,对于扬科来说是不允许进入的。
5、“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指来到了一个可怕的、不自由的地方。对比中发现扬科的可怜与害怕。
6、朗读指导 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7、什么时候用“跪”?这里用“跪”看出什么?(把小提琴当成了神圣之物)
8、小练笔:扬科多么想把心里的话告诉小提琴,他( )地说:“小提琴呀,小提琴……”
9、交流小练笔
10、朗读指导 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11、琴声怎么会是凄惨的?(当时的心情,心里害怕、紧张)
12、朗读指导
13、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结课存疑
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的结局究竟怎么样了呢?我下节课再来学习。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音乐,
2.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阴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低年级要培养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用绘画、舞蹈、即兴表演与音乐相关的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这首乐曲中,在感知全曲的旋律之后,我先让学生听感觉印象最深的声音(口哨声和狗叫声),然后让学生听口哨声的音乐,跟着哼唱把音乐熟悉之后,再听口哨吹出的音乐出现的次数。学生对音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加以想象,填上自己编出的故事,在最后的表演中随着音乐再现出乐曲的情绪。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