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互动游戏的教案,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音乐下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大海》
3、表演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大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大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大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大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2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3——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在钟表店里》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乐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乐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3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德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声音,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二、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初听前教师可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使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二、歌曲表演《西伦达》。
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1、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能否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
4、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三、小结,下课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4
年级: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数鸭子》
2、听:《鸭子拌嘴》
3、动:歌表演《数鸭子》
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形。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们在门前大桥下数鸭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爷爷风趣幽默的口吻孩子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别贪玩忘了上学,还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考试时千万别抱回“鸭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器合奏,以小镲为主要演奏乐器,另外还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等。
教学目标:
1、能以自然放松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歌唱《数鸭子》,进行歌表演。
2、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民间打击乐器采用力度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民族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数鸭子》,在歌唱中注意灵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稳定,寻找生活中的“巧嘴巴”。
难点:感受打击乐器以敲击快慢、轻重的节奏来体现鸭子拌嘴的场面。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头饰、乐器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用一个你喜欢的字来跟着琴唱一唱。
三、节奏导入
1、“我是李老师。”
学生可以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张永强。”
再请名字是两个字的同学说一说:“我是何帆。”
2、幻灯片出示:
请学生们用一个“呀”来读一读这段节奏。
四、新歌教学
1、在导入2的前提下,为这段节奏填词。幻灯片出示说白部分的歌词:“门前大桥下,游来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停顿来读一读)
2、简介这段说白的出处,同时简单介绍童谣歌曲的组成。
3、播放录音伴奏,老师范唱(自然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4、初听歌曲旋律,跟着有表情地哼唱。
5、听唱法教学歌曲
6、在歌唱中了解反复记号的运用,和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7、播放《数鸭子》,边听边找一找其中的人物和动物有哪些?(鸭子、老爷爷、小孩)
8、跟着录音,自主地进行歌表演(由模仿到再现到创造)
9、以小组为单位,角色分配,再上台演一演(一组表演,另外几组歌唱)。
五、欣赏
“小朋友们,看到过鸭子吵嘴吗?”
1、初听乐曲,思考:是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的?
2、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小鸭子拌嘴的旋律,感受一下像不像小鸭子拌嘴?
3、开动脑筋:小鸭子是怎么拌嘴的?带上鸭子头饰,扮演小鸭子拌嘴的情形。
4、拿起身边的打击乐器,模仿鸭子拌嘴的敲击。
六、拓展
1、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作曲家安志顺作曲的背景。
2、多媒体播放安志顺《老虎磨牙》,感受老虎磨牙的神态。
3、思考: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打击乐器?幻灯片出示《老虎磨牙》中的乐器,认一认。
七、课堂小结
1、用你身边的打击乐器,给《数鸭子》伴奏。
2、结束课堂。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长江之歌》
(1)简介《长江之歌》。
(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3)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4)复听,体会合唱与独唱的不同。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交流知道的有关黄河的情况。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简介《黄河船夫曲》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听赏歌曲录音。
(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4)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1.导人: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听赏《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资料。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4)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5.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动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6
教学内容:
1 、唱《云》
2 、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云》 。
2 、学生收集关于云的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3 、通过秋虫音乐会,学生能够具有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强弱的听辩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柔和、亲切、优美地声音演唱歌曲《云》 。
教学难点:
通过我的创造,学生的音乐方面的一些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风光秀丽的野外郊游去了,外面的景色真是美极了,蓝的`天,青的山、绿的海,五彩缤纷的鲜花在大自然多么神奇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猜一自然界的神奇的事物。像是烟来没有火,说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有时只见一朵朵。
生: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瞧!白云姐姐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课件)小朋友听白云姐姐的歌声多美呀!
二、播放音乐《云》
师:让我们和白云姐姐一起唱起来吧!
(1)完整聆听范唱,老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拍手,点手心或拍手、拍肩等,边听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回声法学唱歌曲。
(3)体会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三、拓展小知识:美丽的云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讲解云的形成)云也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欣赏云的几幅图片。
四、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师:在这么美丽的天空下,许多小动物们在野外开起了音乐会,可热闹了。瞧!还有的小动物当起了指挥家。(出示秋虫音乐会的图)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指挥家吧!(老师简单地示范指挥的动作,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1)放音乐莫扎特的《 g大调弦乐小夜曲》引导学生听辩音乐的强弱变化和不同的重复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2)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小指挥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模仿指挥动作,老师启发他们在音乐的力度,速度发生变化时,指挥动作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不必要求学生的指挥动作规范化,重在体验乐曲的情绪。
(3)学生说说夏末初秋听到哪些昆虫的叫声,让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学一学这些叫声。
选择可模仿秋虫鸣叫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表演,由音乐感觉好的学生指挥。
五、小结:
今天,我们也和小动物们一样开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会,小朋友们都当了一回小指挥家,渡过了一个快乐的音乐会。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科“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科“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表演《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第二课时
内容:编创与活动
一、编创与活动
1、学生发现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二、创编与活动:摘果子
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上几个果子?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
第三课时
一、聆听《袋鼠》
1、指导学生讨论有关袋鼠的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感受。
3、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学生歌表演。
第四课时
内容:编创与活动
1、默读歌谣,说出它的谜底是什么鸟。自由编创拍击动作。
2、教师提示学生对拍手的方式很多种,想一想怎样拍。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3、学生两人一组边读边拍,看哪组歌谣读得好。
4、教师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大家猜,边读边拍。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篇8
课时目标:
1.在歌声中感受海的宽广和辽阔。
2.能用三角铁配合歌曲情绪为歌曲伴奏。 3.能准确,流利地演唱歌曲曲调。 教学重点:
用歌声和身体律动表现出大海的宽广和辽阔。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海》
1.师画简笔画导入
设问: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你见过海是怎么样的?
2.师小结海的不同面貌
3.师用钢琴演奏《海》并配以哼鸣。 设问:你感受到老师唱的海是什么样的? 温柔,宁静,美丽
4.生随琴模唱感受不一样的海
5.师生共同在大海上贴出图形谱并视唱 6.引出歌曲,初听歌曲范唱
设问:你能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这首歌所描绘的海吗?(美) 7.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节拍并击拍。 8.出示小黑板上的歌词,生按歌词节奏朗读。 提示学生注意读出温柔和宁静的海 9.随录音范唱模唱歌曲。
10.随琴练唱
11.学唱曲调
12.用轻柔,甜美的声音配上三角铁的伴奏演唱歌曲。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大海》
3、表演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大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大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大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大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二年级音乐下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