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想要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进步,教师设计的教案需包含分层任务和个性化指导方案,​,包含教学重难点、时间分配和互动环节的书面材料,大多可称为完整的教案,​,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1

课 题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菊花》和《枫桥夜泊》两首诗。

3、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具准备

幻灯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读熟三首古诗,试理解诗句含义。

2、了解诗人。搜集有关材料。

第三课时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把古诗读流利。

三、了解古诗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品读赏析。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忧愁什么呢?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这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带入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旷地附近纤弱雷声大作大雨如注

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2)(插图上叠映人物)请认真观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妈妈、托利亚他们的表情动作各是怎样,再读读想想书上有关语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想对萨沙说些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

爸爸每个人都要保护

托利亚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随文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体会本文与《猫》相比,不同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课文《猫》,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3、检查预习,正音:

如怨如诉、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可恶、一撮儿毛

(回忆旧知,为感知写作手法的差异埋下伏笔。)

二、理清脉络,尝试分段

1、找一找: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两段。

2、评议。

(从作者的情感主线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感知写作线索。)

三、研读文本第一部分,培养概括能力

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母鸡令人讨厌?找到重点词、句划下来,想想原因。能干的孩子每段试用1~2个词概括原因。

第一段:

抓“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

无病呻吟。

(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

第二段:

抓 “忠厚”、“趁其不备”等词,概括:

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第三段:抓“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

自大、爱炫耀。

(在研读中培养语感与概括能力;教师即时反馈提升学生的语言,加深理解。分层要求,兼顾差异。)

随机理解句子:

“母鸡下蛋的时候可爱叫了,就是聋(lóng)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体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照样子说一说:

这道题太简单了,___________________

去少年宫的路我太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夸张手法的生动幽默。仿照句子说话,进行迁移创造。)

四、自主探究,围绕研读课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出示:

它负责、慈(cí)爱、勇敢、辛(xīn)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意义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敏锐度,也为学生解读作者态度转变的原因提供了依托。)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划词句,说说感受,还可以写写旁注。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预设要点:

(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子女)都是作为母亲尽责的表现。

慈爱:

“一点儿”东西就“紧”;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

“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

辛苦:

“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

(引导学生紧密围绕研究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受。教师协助,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4、感情朗读4~8段:

体会母爱改变了母鸡,深入理解中心句。

5、“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研究“不敢”,读出敬意。

(自主研究、讨论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带着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读,提升情感体验。)

五、体会写作方法,尝试迁移运用

1、引导理解作者对猫和母鸡情感的不同,造成写法的差异。对比优缺点能更突出转变的不易。

(抓住情感线,大致感受写作手法的差异。)

2、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感兴趣的试完成三星题:

改写课文第一段,写出“喜欢”的情感。

(机动,视课堂时间,可安排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无病呻吟 勇敢

欺软怕硬 母爱 负责

拼命炫耀 慈爱

辛苦

……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

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

(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

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

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

(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

(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

(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

(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个别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出《望天门山》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奇幻美妙的童话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一起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风光的别样魅力!(一起阅读单元导读) 进入新课学习: 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写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描绘天门山美丽风光的《望天门山》。

二、简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及时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建有游侠、隐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气质。儒家、道家、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报复,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三、初读课文

1、分三个组来读,比一比,哪组读的更好。

2、要求:正确、响亮、有节奏。

3、全班一起朗读。

四、学习《望天门山》

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

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

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五、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作文讲评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在批改习作过程中,发出了我班不少同学“独具慧眼”,观察到了别人不易发现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一睹为快”?

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并电脑出示习作(放大)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

3、再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习作进行对比,或同一内容描写,精力与细致的习作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应如何修改?

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

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

?学法指导】能根据同学的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五、学习时间:2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篇8

课时目标:

认知技能目标:

1、 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发展性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大时候(第1~3自然段)

小时候(第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九年级人教版政治教案6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4年级下音乐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教案7篇

人教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一年级教案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7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苏教版教案6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