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教案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自信地面对学生提问,教案中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 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应用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そ滩牡49~50页练习八第2、3、6~12*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准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笔算下列各题。
124×29=
306×24=
520×30=
指三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
3.教师针对前一课时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简要讲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2题。
(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内容。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3)教师指出:森林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爱护森林,保护环境。
2.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8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题做得对吗?错在哪里?将错题改正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改正,小组互相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了避免错误,可以怎样检验?
(3)集体订正,交流计算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检验的方法。
3.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0题。
课件出示第10题中各种观赏蔬菜,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第(1)、(2)两题,并相互检查。
组织学生议一议: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在班上交流。
4.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1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1题。
(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内容。
分析:总共有四款不同价钱的电话机,分别是128元、108元、198元和210元,不变的'条件是李老师带了3000元,要买15台同样的电话机。
共有四种购买方案:
①购买128元的电话机15台。
②购买108元的电话机15台。
③购买198元的电话机15台。
④购买210元的电话机15台。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方案,得出答案。
这一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共有多少种选购方案。
三、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3、6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2)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7题。
指名4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法,小组订正。
2.拓展练习。
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2*题。
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可适时提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证明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3、通过证明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及性质,利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3、疑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共性,特性及从属关系(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简单的关系图,举反例等来说明)。
三、教学方法
归纳法,边讲边练法。
四、教学手段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特殊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边
角
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菱形
对边平行且四
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
对边平行且四
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二)讲解新课
1、回顾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相等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练习1:(投影)
(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40°,则∠a=_____,∠c=_____,∠d=_____、
(2)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4和10,则此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__、
(3)矩形abcd对角线夹角为60°,ab=2cm则对角线长为,矩形面积为;
(4)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构成四边形是,当四边形是(图形)时,新的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角:角:
性质边:判定边:
对角线:对角线:
1)通过从角,边,对角线三方面、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它们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图表进一步、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内在联系。
3、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图1)
例: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ef与两边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请你猜一猜,得到新的四边形aecf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练习2计算与证明题:
1)如图2,在abcd中,已知ab=4cm,
bc=9cm,∠b=30°,求abcd的面积。
2)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
∠acd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f,
ef⊥ac于点e,
①请你猜一猜线段df与ae是什么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②当ef=2cm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练习3拓展
(3)如图4,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o,e是ac上一点,过点a作ag⊥eb,垂足为g,ag交bd于点f。求证:oe=of
变式:对上述命题,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 ⊥ eb,且交eb的延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5),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6,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点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求dp的长。小明想了个办法:
沿着dp将△adp剪下来,补到△cdf处,这时pdfb恰好为一个正方形。
①你能证明它是一个正方形吗?②你能求dp的长吗?
(四)小结:(1)特殊四边形我们要从角,边,对角线的变化上认识其特殊性和内在联系
(2)四边形的问题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
(五)作业:59页6、7、8题,伴你学45页~4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1-2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写上加强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积累经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技能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
2、理解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电脑及课件,投影,三角尺,铅垂线等。
2、学具:三角尺,正方形的纸或长方形的纸,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画完后在组内交流,看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画的是否相同?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画法,投影展示。通过辨析请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顺势启发: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平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相交。(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一)认识“互相垂直”
1、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直线相交得到四个角,将这四个角标上序号,互相说说各是什么角?当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时其它三个角是什么角?(汇报)
2、引发思考
师:摆成锐角和钝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断出来。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断不够精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两条直线开始相交,然后一条直线转动,成直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用字母o表示垂足)同桌选一个自己刚才所画的图标上字母互说。
4、辨析质疑
(1)“互相”是什么意思?
(2)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3)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加深认识互相垂直
1、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动手尝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2、摸一摸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上的那些边是互相垂直的。说一说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3、画一画
师指导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一是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
三、实践应用
1、p22练一练第2题
2、测身高、比赛跳高(量高度)
3、p23小实验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一、统计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案
课题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