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感人至深的事迹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努力,值得敬佩,事迹材料展示了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孝心少年事迹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1
一、王丹
性别:女
年龄:14岁
地区:吉林
八年前,王丹跟随父母来到天太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平房,因为妈妈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人就靠爸爸打零工维持生计。20xx年,不堪重负的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从那时起,妈妈开始拖着病弱的身子四处打工,然而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得母亲再一次倒下。
看着病榻上的妈妈,当年还不到10岁的王丹急了,她偷偷找到一家绢花店,哭着央求老板收下自己。老板拗不过她,让她做相对轻松的扎花工作。扎两朵花给三分钱,一天要扎上四五百朵。那年暑假,王丹每天从井里灌上一瓶水揣在兜里,告诉妈妈自己去找同学玩。假期结束后王丹赞了47块钱,40块钱给了妈妈,剩下的7块钱买点苹果
买点菜。妈妈知道过后说什么也不让王丹再去打工,身体稍微好些,她就帮人种树、扒玉米,打扫卫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是,为了贴补家用,每次下过雨后王丹都会顺着小路抠上一两公里去捡钉子,用一斤钉子换七毛钱。
然而,20xx年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对母女身上,小王丹突然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叮嘱她要好好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懂事的王丹总说自己不累,每天变着法儿地帮妈妈干活。在妈妈和医院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王丹的身体慢慢康复了。20xx年夏天,王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化九中,花费一下子增加了,妈妈的病也三天两头地犯,王丹除了捡废品,更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她说现在自己只想长大,好为妈妈分担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二、张俊
性别:男
年龄:12岁
地区:河南
来自德亭镇杨湾村的农家少年张俊,阳光开朗,稍显黝黑的脸上透出一丝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稳重。而谁又能想到这个农家少年背后的故事: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这是小张俊最令奶奶感动的一句话。星期天,当同龄的孩子拿着新买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篮子到山里采药去了,黑药、柴胡、党参、血参、天麻、桔梗,这些中草药在张俊眼里都是宝贝,除了到山上挖药,捡拾垃圾也是小张俊每天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放学的的路上,村子里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拎着编织袋捡拾废品的张俊,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进来,只要一有时间兄弟俩就拎着编织袋出门了。
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对应方格上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是张俊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
三、梁荣
性别:女
年龄:5岁
地区:内蒙古
梁荣出生6个月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血管瘤,两岁多时,妈妈又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久后爸爸离家出走,小梁荣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梁荣和妈妈生活在只有10多平米的出租屋里。以前,梁荣的头上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血管瘤,去年在当地政府和一些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通过手术切除了,后来,小梁荣又在大家的帮助下上了幼儿园,妈妈谢清丽识字不多,得病后记忆力也不大好,经常把药记错。小梁荣在幼儿园学了汉语拼音后,就用字母帮妈妈做标记。懂事的小梁荣总是把妈妈给她买零食的钱用来买一些生活用品。偶尔买了一块口香糖,也要分着吃上好几天。一个鸡蛋,母女俩一人一口,要吃十几口才能吃完。有时候妈妈的手用不上劲常常在剥土豆皮时,把土豆掉在了地上梁荣会抢着吃掉在地上的土豆。
四、梁维月
性别:女
年龄:16岁
地区:甘肃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对面的墙上。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五、许卓婧
性别:女
年龄:11岁
地区:天津
许卓婧6岁时母亲突患乳腺癌,变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为了支付医药费,许卓婧的父亲开始外出打工。爸爸是长途车司机,常年在外出差,全家都要靠他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而妈妈则选择了在家保守治疗。当时年仅5岁的许卓婧看着病重的妈妈、劳累后变瘦的爸爸,她意识到自己要自立起来,主动承担了买菜做饭、洗碗洗衣、照顾妈妈的重担。
许卓婧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每天晚上不管多累都要练琴,20xx年她在全国少儿小提琴独奏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20xx年许卓婧的母亲因病情恶化使得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许卓婧的妈妈想把女儿送到外婆家住,但是许卓婧坚决要留在家里照顾妈妈。病痛让母亲难以入睡,许卓婧每天晚上都会站在妈妈的床头拉小提琴哄妈妈睡觉,每当妈妈睡着都已经凌晨两三点,她说只要有自己和小提琴的陪伴妈妈就能战胜病魔。
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许卓婧总是积极乐观,她正在学习谱曲,她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小提琴家,想给妈妈写一首曲子,想用琴声带帮助妈妈早点好起来。
六、钟岳峰
性别:男
年龄:15岁
地区:辽宁
20xx年,车祸导致钟岳峰的父亲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的爷爷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奶奶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岳峰的妈妈没有固定工作,每月房租及买车时欠下的债务,仅靠母亲八九百元的打工收入及爷爷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
父亲受伤之后曾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儿子的肺腑之言坚定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岳峰拉着父亲的手,流着泪说:"爸,妈妈整天为了这个家不辞辛苦,细心地照顾你,如果你轻生对得起家人吗?只有你在,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从此,父亲变得坚强乐观起来。
为缓解父亲的烦闷,钟岳峰经常给父亲讲故事。6年来,他为父亲擦洗身子、喂饭喂水、捶腿按摩、收拾大小便、调整躺卧姿势。每次遇到要为父亲清理大便,他总是跟妈妈、爷爷、奶奶抢着做。他主动学习做饭、做菜、洗碗,每件事做起来都井井有条。在听说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救助之后,他还捐出了自己攒下的全部69块钱零花钱。
亲朋凑钱给爸爸买了台电脑,为了让爸爸使用电脑方便,岳峰用平时在工地废料堆或垃圾站捡来的材料,自己动手给爸爸特制了一个电脑架。有了电脑能上网,足不出户爸爸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七、游柘楠
性别:女
年龄:10岁
地区:湖南
在湖南长沙雨花区新星社区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住着,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时手臂神经断裂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积蓄,他们的妈妈又在三年前去世,为了养家爸爸经常起早贪黑在外打工。
今年十岁的游柘楠是大姐,虽然楠楠已经十岁了,但和同龄人比起来,要矮很多。每天早上6点,7岁的妹妹都会和她一起在社区里卖报纸。楠楠说如果运气好,一早上可以卖出30多份报纸,能有15元的收入。
自从妈妈去世后,楠楠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楠楠说妈妈刚走的时候,小弟和妹妹经常会睡觉的时候起来哭着找妈妈,那时候她也哭,三个人一起哭到天亮。但是现在的楠楠已经很少哭了,更多的是同龄人少有的坚强。现在楠楠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在身边。楠楠的爸爸在外面打零工,虽然身有残疾但为了养家再累再苦的活都会接。楠楠心疼爸爸,便把情况反应给社区。最终社区帮助爸爸楠楠家附近开一家店,这样既能照顾三个孩子又能有稳定的收入。只有十岁的楠楠照顾着弟弟妹妹,帮助爸爸创业。在生活上楠楠没有任何更高的要求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八、袁德旗
性别:男
年龄:11岁
地区:安徽
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起床和奶奶一起扫马路。这一扫就是6年。
小德旗习惯了拖着垃圾车走街串巷,不怕脏、不怕累,就怕有些死角扫不干净。每天打扫卫生,他还可以沿路捡一些塑料瓶。忙碌一上午,祖孙俩能挣30块钱。小德旗深知每一分钱来之不易,他喝的水都是街对面的医院打来的。小德旗得知女贞树结的果子可以当中药,用来治疗高血压,所以他每次都要采一些回去。
许多好心人都向德旗家伸出了援手,现在一家人住的是政府安排的廉租房。去年11月,袁德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于北京一所小学就读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参加了学校的棒球队,拥有了和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但现在他又回到了老家亳州,他说:"因为爷爷奶奶还在家呢,我走了谁来替奶奶扫地,谁来照顾爷爷,所以我要留在家里面照顾爷爷奶奶。"
小德旗希望爸爸在狱中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来,和他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好让他们安享晚年。而在一篇日记里,小德旗也一笔一划的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快快长大!
九、向娜
性别:女
年龄:14岁
地区:湖南
在向娜出生的当天,妈妈不幸去世,为了一家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向娜和爷爷两个人。三年前,爷爷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
三个月前,爷爷心脏病住院,为了不耽误她学习,一直瞒着向娜。得知爷爷住院的消息后,向娜把学校的免费午餐送到医院,而自己每天就靠喝水填饱肚子。向娜说,以前爷爷身体好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她学习,家里的农活都是爷爷在承担。这些年来,爷爷的善良和言行也一直在影响着她。向娜知道,爷爷最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影响孙女的学业,所以不管多苦多累,向娜都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成绩在全校也一直名列前茅,家里墙上的奖状,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爷爷。
向娜说,爷爷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抚养她长大,教会了她做人的道理,现在爷爷病了、老了,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爷爷过好晚年的生活。
而对爷爷的这份爱与感激,都珍藏了这位14岁苗家女孩的日记里:"亲爱的爷爷:是您教会了我面对挫折不要后退,是您告诉我做人以诚信为本,做人应该有颗真诚的心。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困难,我并没有屈服,因为有您的陪伴,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十、吴金棋
性别:男
年龄:9岁
地区:黑龙江
吴金棋刚满一岁时,父母离异各自出走,从此不再和家里联系。靠着爷爷奶奶拉扯长大,小金棋从懂事时起,就开始替他们分担家务。
小金棋的家到学校有七八里路。按照规定应该住校。但因为金棋的奶奶是聋哑人,爷爷的腿有残疾又患有胃病,他担心一旦遇到什么事,家里没有一个能跑腿传话的人,所以三年来,小金棋每天都坚持回家。这几年,爷爷养了一些鸡和鹅,通过卖鸡蛋、鹅蛋贴补家用。整个暑假,小金棋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帮着喂鹅、养鸡。除此之外,每天趁着天刚刚亮,9岁的吴金棋还会到离家不远的树林里采蘑菇。小金棋不仅担起了家务事,更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同时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学习。这几年,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
两位老人并不知道,在9岁孙子的内心,深藏着一个不敢跟他们说的秘密:"就是想爸爸妈妈回来,我再也不想看照片了。等他们回来我要跟他们拍一张新的照片,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因为怕爷爷奶奶伤心,小金棋很少在他们面前提起爸爸妈妈,但每当夜深人静,或看到同学们和家长在一起时,他就会忍不住地掉眼泪。金棋说,自己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即使爸爸妈妈不回来,他也一定会让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安享晚年。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2
姓名杨心如
性别女
所属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沟口乡小学
简介杨心如,女,羌族,12岁,现就读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沟口乡小学五年级。杨心如家住茂县沟口乡二里寨,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幺爸及杨心如三姊妹共8口人,杨心如是家中的长女,先天性“六指”残疾。
孝心故事
身有残疾心健全为家分忧勇挑担
杨心如,女,羌族,12岁,现就读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沟口乡小学五年级。
杨心如家住茂县沟口乡二里寨,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幺爸及杨心如三姊妹共8口人,杨心如是家中的长女,先天性“六指”残疾。
二里寨的经济收入水平在沟口乡来说算是中等。但杨心如家在整个村子中却属于低收入家庭,全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几亩田地,有时受天气影响,能够收获的粮食只能够家里自用。为了改善家中的生活状况,杨心如的爸爸妈妈远离家乡去千里以外的西藏建筑工地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但父母亲打工挣来的钱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外,所剩无几。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杨心如很懂事,也十分体贴父母,对弟弟妹妹在县城上学、自己留在乡里读书没有一点抵触和埋怨。她说这样一来,弟弟妹妹能够有更好的条件上学,打下好的基础,自己也能够一方面不耽误学习,一方面方便照顾家中年迈的奶奶,减轻爷爷和爸爸妈妈的负担,为他们分忧。自从在乡上读书开始,杨心如都是独自上下学,不断地用自己的双腿反复地丈量着二里寨到乡上学校这8公里左右的道路。
爷爷在县城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平日里就只有杨心如和耳背的奶奶在家。奶奶年纪大,腿脚也不太灵活,于是,杨心如就挑起了照顾奶奶和家里农活的重担。她每天都要背水、煮饭、洗衣服、割猪草、喂鸡等。农忙时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对她来说,摘花椒、收玉米、挖土豆等就是小菜一碟。
那年,奶奶生病了,爸爸、妈妈、爷爷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都不在家,杨心如很着急,家里的钱只够她和奶奶的日常所需,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给奶奶治病啊!给爸爸打电话报告后,爸爸也很无奈,说还未开工资,老板也不肯借,叫杨心如去邻居家里借钱,可借来的钱还是不够奶奶到县城看病。实在没有办法了,好在是假期,杨心如就白天把奶奶送到大婶家,让大婶帮助照顾奶奶,自己去邻居家摘花椒、挣工钱,筹集药费。杨心如很感激邻居给她这个挣钱的机会,她每天都去的很早,也很努力,目的是多挣几块钱,早一点带奶奶去治病。
摘花椒可不是简单的事。摘花椒的时节酷暑难耐,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全身发疼。花椒树上长满了大小不一的刺,在采花椒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加之杨心如先天性“六指”,影响手指的灵活性,被花椒刺扎到是家常便饭,麻油渗进肉里,让人觉得“毛焦火辣”,非常难受,有时候不小心让麻油溅到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不说,整个脸都是麻酥酥、火辣辣的。就是这样咬牙坚持,几天下来,杨心如竟挣到了400多元钱。带着这用汗水和泪水辛苦挣来的400多元钱,杨心如如愿以偿地带奶奶去县城医院治病。这以后杨心如比以往更加细心的照顾奶奶,因为杨心如害怕奶奶真的病倒了。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奶奶就是杨心如的天。
医生说先天性“六指”,一般在婴儿两周岁之前做手术效果是最好的,最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宝宝还没有记事不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但是手术费用在一万元左右,家里哪有那么多钱?无奈之下,杨心如带着它生活到了五年级。她从不主动提出手术,因为她知道,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挣钱很不容易。今年年初,杨心如父母终于咬咬牙,带着几年存下的一万多元钱积蓄,领着杨心如走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切除了陪伴她十余年的“多余”的手指。
杨心如知道农家子弟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在学校,她一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次获得校运动会各个项目的冠军,多次被评为“四好少年”、“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她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心如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替父母担起了家里的责任,用自己的孝心孝行感动着身边的人,成为了身边人学习和敬佩的榜样。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3
年幼时,她的家庭突遇变故,生活从零开始,与母亲相依为命。面对逆境,她坚强地扛起生活的担子,7岁时捡过瓶子、卖过文具,9岁开始学街舞、打比赛、赢奖金,存钱交学费,先后获得了全省甚至全国街舞大赛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奖项。在妈妈眼中,嘉琪撑起来这个家的“半边天”。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4
简介:在学校,同学推选品学兼优的高萌寒当了卫生委员。他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各科成绩优异,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20xx年,小萌寒被二师21团中学评为校园“进步之星”,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誉。
?孝心故事】
心有真爱,少年最美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母亲节”就要到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兽医站的一间民房里,刚满10岁的高萌寒唱着他最爱听的歌,努力回忆着母亲的模样,他的眼睛湿润了。
这时,传来了一阵叩门声。小萌寒赶忙去开门。
“奶奶,您回来了?快坐下吧!”两鬓银霜的奶奶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洗了把脸。不多时,高萌寒从厨房中端来了由他亲手烹制的热腾腾的饭菜。
奶奶心里明白,对于可怜的富有孝心的孙子萌寒来说,他的父母和母亲再也回不来了。这些年,是自己给了他隔代的亲和爱,像母亲那样抚育他成长......
一、家有不幸
早在20xx年9月14日,只有4岁的高萌寒还在上幼儿园,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他在外打工的父亲,在一处建筑工地上电焊作业时,不幸从高处坠地身亡。半年后,母亲带着姐姐远嫁他人,小萌寒和1岁的弟弟从此成了孤儿,和67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最疼爱他的父亲永远地走了,高萌寒一家断绝了经济来源。为了抚养这对可怜的孤儿,年逾6旬的奶奶只得每天到农田里打零工。用拼命干农活挣来的钱,给他们买来吃的穿的用的。在奶奶的关爱下,小萌寒一天天成长。
6岁时,看到奶奶日夜操劳,高萌寒竟然经常独自躲起来,小声哭泣,却生怕奶奶知道了会很伤心。生活的磨难,让高萌寒学会了坚强;慈祥的奶奶,教会了如何生活与做人。
20xx年,高萌寒上了小学一年级。奶奶每天起了个大早,骑着三轮车送他上学。半个月后,高萌寒突然决定徒步去上学,奶奶有些不明白,吃了一惊。
“奶奶,我自己走路去上学就行了,到学校也不算太远。您干活累了,有空就好好休息吧。”高萌寒望着奶奶,很心疼。
“孩子,一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许乱跑,知道吗?”奶奶鼻子一酸,再也说不下去了。
从此,瘦弱的小萌寒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从家到校园的距离。每一年的行程大约1000多公里!几年的时光,在风里,在雨里,小萌寒习惯了独自背着书包行走。为了减轻奶奶的劳累,他小小年纪就知道了孝敬长辈,关爱他人。
二、少年有爱
20xx年,在别人眼里,8岁的高萌寒似乎有了“小大人”的模样。平时,他最听奶奶的话,还要照顾小自己3岁的弟弟,哄弟弟开心。
奶奶每天给他一些零钱。放学后,他会去农贸市场买菜,与店主讨价还价。一来二去,店主便想多给高萌寒一些蔬菜,甚至不要钱,但却被他一个“不”字拒绝。回到家,小萌寒放下书包,就主动帮奶奶分担一些家务活,忙着扫地、擦桌子,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为奶奶洗衣服。他那双细嫩的小手,在搓板上留下了痕迹。奶奶有时会生病,萌寒就走到团部为她抓药。
奶奶在地里打工挣钱,面容日渐憔悴。但干了一天的活,回到家,她还要给两个孙子做饭。
小萌寒看到奶奶疲惫不堪的样子,心里隐隐作痛。他要做一个有心人,总有一天,要给奶奶一个惊喜。一有时间,他就钻进厨房,观察奶奶做饭的样子,把整个过程都记在了心里。
20xx年5月的一天,奶奶疲惫地回到家,只见小萌寒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端着盘子。奶奶惊愕地睁大了眼睛。
那是一盘什么样的菜啊?是被切成大块的土豆,几片被炒糊了的辣椒,几个长长的葱段,吃起来,好像没有放盐......
“奶奶,好吃吗?”萌寒问。
“嗯,真好吃!俺家萌寒可真孝顺。”奶奶笑了,但她的眼里却充盈着泪水。
“萌寒啊,你啥时候才能长大呀……”奶奶望着懂事的小萌寒,泪水滴到了碗里。“奶奶,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清福......”萌寒为奶奶擦着眼睛,自己的视线也渐渐模糊。
没过多久,萌寒真的学会了炒菜做饭。奶奶出门前,萌寒会煮上几枚鸡蛋,让她在地里吃。奶奶睡前,萌寒一边给她端热水泡脚,一边给她唱歌。每晚写完了作业,小萌寒就给奶奶捶背揉肩,想为奶奶解除一天的疲劳。
为了补贴家用,小萌寒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周末,他拎着塑料袋,去团部的街头巷尾捡一些饮料瓶子,然后,再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
他开始攒钱,从来不为自己买零食吃。他询问超市的店主,哪一种补品最好,然后拎回家给奶奶滋补身体。但一个瓶子只能卖几分钱,更多的时候,他面对那些昂贵的.补品,只能望而却步。
三、知恩图报
高萌寒的不幸,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团场职工群众纷纷伸出援手。在学校,小萌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中午就餐,萌寒有时缺少饭票,同学们就分给他一些面包、苹果;参加远足活动,萌寒在林带里拿出奶奶烙的饼子,就着咸菜,喝着凉开水,老师把自己带的薯片、火腿肠、饼干和饮料递到他的怀里......
21团干休所88岁的老军垦黄庆洲,得知高萌寒家的特殊情况,从退休工资中拿出1000元钱,为萌寒购买学习用品,鼓励他努力学习。为了报答,周末,萌寒竟然带着弟弟来到黄庆洲的家,帮老人挖地种菜。他像个大人一样浇水施肥,锄草松土。弟弟在一旁看着,说道:“哥,累不?我干一会儿,你歇歇吧!”
其实,奶奶早在家里的后院开辟了菜园。小萌寒种菜的技术,是跟着奶奶学会的,种菜,他做得有板有眼。几个月后,黄庆洲望着菜园里结出的黄瓜、茄子和豆角,赞道:“萌寒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在奶奶的抚养下成长,富有爱心的小萌寒乐于助人,默默奉献。20xx年,高萌寒和弟弟一块上学,他们会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人。看到一位老人吃力地推着三轮车,小萌寒就停下脚步,和弟弟一起帮老人爬坡过坎;看到拄着拐杖的老人步履蹒跚,他会主动上前搀扶。学校开展“爱心一元捐”行动,小萌寒捐出了自己舍不得用的零花钱,还把自己用过的课本保存起来,寄往那些贫困山村的小学生。
面对太多的关爱,小萌寒在作文中写道:在我的梦中,经常会出现爸爸和妈妈的身影。我想有个幸福温暖的家.....我要好好孝敬姐姐,不想让她再去打工挣钱,为我受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奶奶享福。真心感谢帮助我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老师同学们,祝你们一生都平安……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5
姓名:罗光志
性别:男
所属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珉谷镇第六小学
简介:罗光志小小年纪,在生活的磨难与艰辛面前,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坚韧。在家,他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帮助奔波操劳的父亲,是父母的好儿子;在学校,他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师生、邻里对这个自强不息好少年无不竖起大拇指。
?孝心故事】
罗光志同学今年11岁,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珉谷镇第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来,只要能看见妈妈笑我就不觉得有多苦。”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让这个小小的布依族少年坚持照顾瘫痪的母亲三年。
20xx年9月,罗光志的母亲不幸摔成瘫痪。从此,在父亲外出务工时,罗光志就承担起给母亲做饭喂药、洗脸洗脚、端屎倒尿、翻身擦背的重担。当被问及照顾母亲辛苦不辛苦时,罗光志一脸诚恳地说道:“爸爸在外面打工,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照顾妈妈是我的责任,再苦也要做。”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忙时,罗志光帮父亲担粪、运粮、搬煤、做各种农活和家务,胳膊、手、肩膀上都磨出了老茧。寨邻老幼都夸赞他:“每次看见别的孩子在外边玩耍,光志一放学就往家里赶,伺候他母亲,我们是又爱又心疼啊。”
罗光志照顾母亲和学习两不误。“他的成绩很优秀,一直处于年级前列,他是我遇到的最刻苦好学的孩子!”罗光志的班主任杨恩学说。罗光志还是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非常热爱集体,每天把班级卫生值日安排得有条不紊,坚持把班上的桌凳摆的整整齐齐,把讲桌、黑板檫得干干净净。如果当天值日的同学有事,他都会帮同学值日。周围的人都被罗志光的行为感染,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能让母亲重新站起来,然后,我们一家人去旅游!”当被问到有什么理想时,罗光志满怀信心地说。让我们祝福这个小男子汉,实现自己的梦想。20xx年,罗光志同学被评为贵州省美德少年。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6
在临沂第五实验小学的校园里,经常看见一个精力充沛的阳光女孩,提起她,全校没有一个不知道、不佩服的!同学、老师、家长都会为她竖起大拇指,称她是个最有孝心、自立自强、多才多艺的小能人。就连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拿她做榜样。她的坚强、热情、善良和智慧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许。她的“头衔”可多了:“山东好少年”、“罗庄区美德少年”“语文小状元”、“慧心才艺之星”、“数学小能手”,“优秀小助手”……她,就是最有孝心、自信阳光、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的王子涵!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的女孩,却有着和常人不同的家庭情况——命运赋予她太多的不公平!
微镜头:储藏室狭窄的空间里,一张床,一台老式电视,一张旧书桌,一个长期卧病在床的奶奶,一个稚嫩年纪的弟弟和劳苦奔波的妈妈,这就凑成了一个家。你可以不相信,但这是事实!在繁华城市的一个小窗口里,却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您会可怜他们,但是,当善良的您听了他们的故事,在您心中涌动的,绝不仅仅是怜悯,而是心疼,是感动,是敬佩!
一、意外患病
天有不测风云。王子涵上一年级时,有一天突然流鼻血不止,爸爸妈妈急着带她去医院检查,意想不到的结果出来了——小子涵竟然患上了败血症!这对本来生活就很拮据的一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啊!好在是小子涵的爸爸妈妈在花光了全部积蓄后,子涵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小子涵坚强的精神鼓舞感动着爸爸妈妈,学习成绩也一点也没受到影响。
二、噩耗不断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子涵上三年级时,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子涵的爸爸查出了胃癌晚期。临沂市人民医院要求转院治疗,子涵的妈妈不放弃,带着爸爸去济南求医,在济南一呆数月,子涵在家要照顾弟弟,还要帮奶奶做饭洗衣服。冬天天冷,小手生满了冻疮,但她早上却从不迟到,她是奶奶的好孙女,妈妈的好女儿。一提到在济南求医的日子,子涵妈妈总是觉得对不住小子涵,爷爷奶奶年龄大,子涵懂事了。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没坚持多久,子涵的爸爸终于没挺过这个冬天,永远的离开了小子涵,这对妈妈和子涵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呀!而打击最大的是子涵的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多么悲惨,这是个正当壮年的儿子啊!子涵的爷爷承受不住这个打击,终于在儿子病逝几天后也永远地走了。爷爷的去世,如雪上加霜,加深了一家人的悲痛。子涵的奶奶如何去承受老伴和儿子在一个月内的相继离世?奶奶的精神彻底崩溃了,躺在床上无法自理,拉尿都在床上。家里还有个两岁多的弟弟,生活陷入了困境,年幼的子涵只好和妈妈共同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如万千不幸的故事一样,小子涵在爸爸、爷爷去世前,虽然经济也不是很宽裕,但日子简单而平静。但一切的平静,在爸爸、爷爷去世后戛然而止。妈妈曾恨命运的不公,生活的无情,她哭得撕心裂肺,但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不了无情的现实。此时,懂事的子涵总是安慰妈妈说,妈妈咱要坚强,相信上天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以后会有好日子的,要坚强!这哪像一个上小学的学生啊?这完全是一个成年的大人,甚至比一些大人都懂事!妈妈搂着子涵默默的流泪,这样一个负债累累的残破的家庭,却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小姑娘!
“小子涵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班主老师胡老师说,在学校,王子涵学习特别用心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可她很少告诉同学和老师,只是大家感觉她皮肤越来越来黑了,身体越来越瘦了。
三、勇挑重担
11岁正是一个天真灿漫,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然而不幸的遭遇让她过早体味了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但她总是说:“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不能让妈妈担心。”家里负债累累,她就自己带煎饼在教室吃,尽量少花家里的钱。妈妈没有固定工作,家务她几乎全包。早上她总是踏着铃声进教室,那是因为她要照顾完奶奶,送弟弟去幼儿园后才能来上学。妈妈没有文化,找不到工作,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保姆的工作,这样在家里的时间就少了,家里的一切都让小子涵一个人承担起来,洗衣、做饭,打扫家里的卫生,照顾躺在床上的奶奶,给她喂饭,擦洗。小小的她,每天晚上都会给奶奶擦洗身子,进行全身按摩。按摩是个力气活,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每一次,子涵都会累得气喘吁吁,但她从未喊过一声累,从未抱怨过一句。子涵说,奶奶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抚养她长大,教会了她做人的道理,现在奶奶病了、老了,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奶奶过好晚年的生活。小子涵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小子涵做好饭菜总是趁热先喂奶奶,可奶奶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奶奶吐完再喂,直到奶奶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还要多陪奶奶谈心,为了让奶奶的心情好起来,她就变着法儿哄奶奶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奶奶对面的墙上。由于奶奶精神失常,交流、行动都不方便,子涵非常疼爱奶奶,每次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望奶奶。晚上还要帮奶奶擦身、洗脚,吃饭时先给奶奶盛饭、挑菜。她还经常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节约一点买水果带给奶奶。这些竟是一个11岁的孩子做的事啊!
看着别的同学或者坐车或者爸妈接送,她多想妈妈此时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就是用手轻抚一下自己的头。但是她又知道妈妈是在为这个家奔波,是为自己将来能够有出息。子涵只好自己选择步行,用她的话说这样就省出了路费,同时也节约了“开支”。每天放学路上,她总会拎个编织袋捡拾废品、到菜市场捡最便宜的菜,甚至是商贩丢掉的菜叶!自从爷爷、爸爸去世后,小子涵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衣服都是好心人送给她的。但奇怪的是王子涵只接受深色的衣服。人们不解: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挑剔呢?子涵的回答让人心疼:这样可以少洗几次,可以省点水费。在学校喝水是免费的,但子涵在学校却很少喝水,她说怕在学校喝水成了习惯,回家也得喝,这样又得增加水费,她要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好攒着给奶奶治病!她的作业本都是正面用完反面用,一双鞋穿过四季节;孩子们吃的五花八门的零食,她从来不多看一眼,每次给奶奶做营养餐,她总是做仅够奶奶一个人的量,却告诉奶奶她已经吃过了……所有的这一切,只为省点钱,给奶奶治病!
11岁,无忧无虑的年纪,可就是一个个头不大的11岁孩子,当厄运降临,她在困境中没有低落,没有退缩,她逼着自己坚强起来,用稚嫩的肩膀为妈妈撑起一个家!坚强、独立、乐观的王子涵同学,孝敬长辈,勇担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她,用行动来诠释着最美孝心少年,她,就是我们心中的最美孝心少年!
王子涵是不幸的,却又是万幸的,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她却有幸生在一个有爱的社会,在这爱的海洋里,学校、亲友、老师、同学给了她爱的营养。她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用责任和坚强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11岁的少年用行动抒写着最华美的篇章!
如今,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我们衷心祝愿小子涵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2024孝心少年事迹篇7
弱肩挑重担,寸草心慰春
当提及自己的理想时,杨子扬说:“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希望能找到妈妈并治好她的病,也让更多像奶奶这样的人重新站起来。”
杨子扬,9岁,家住十堰市茅塔乡康家村三组,现为茅塔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小年纪的她,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以自己的天真、幼稚的言行,绘就着孝老敬亲的生活景图,诠释着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20xx年3月,杨子扬被评为十堰市“美德少年”。20xx年1月,被十堰市茅箭区评为第二届道德模范。
家贫亲病,将苦难分解坦然面对
杨子扬家有五口人。88岁的奶奶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爷爷严重耳聋,又因年事过高行动不便;妈妈患有严重精神病,喜欢独自外出,却找不到回家的路;爸爸老实本分,靠在家干农活、闲时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同时还要担负照顾生病、年迈的家人的重任。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苦难与不幸中成长的杨子扬,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她三四岁时就知道玩的时候带着妈妈,和妈妈比谁更乖。在小子扬的记忆中,爸爸是最忙的人,爷爷身体健康的时候,只有在吃饭和自己生病时才能见到爸爸,后来随着爷爷的行动不便,他通常在安顿好家人休息后便不见了。懂事的杨子扬,将一切看在眼里,她知道爸爸的辛苦,平日在家,除了照顾患病的奶奶、爷爷,看好妈妈不要乱跑,还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人小鬼大”,为亲情注入更多担当
为给爷爷、奶奶解闷,在家里常有这样的场景:奶奶斜躺在床上,爷爷坐在床边,妈妈坐在床前的小椅子上,小子扬则站在他们中间,蹦蹦跳跳的有说有笑,爷爷、奶奶年纪大,有时候被子扬逗得前仰后合,直叫肚子疼;笑累了,子扬就陪他们聊天,老人们听力差,她便充当二老的传话员,把一方的话用手比划着说给另一方,妈妈有时也忍不住的比划着,小子扬就带妈妈一起比划着和爷爷、奶奶交流,小小的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孝老敬亲,为爷爷、奶奶解闷
爸爸是家里最忙的人,自打杨子扬能够独立照顾生病的家人时,他更是抢着时间没日没夜的干活。因为知道爸爸的辛苦,小子杨就尽可能的少让爸爸为自己操心,多替他分担。因为是住宿学校,一直以来,爸爸都坚持每周五放学到学校接子扬回家。有时因临时在外干活不能到校接子扬回家,她就独自徒步回家,并提前准备简单的饭菜。7岁的杨子扬,因为年龄小、个头不及灶高,聪明的她就搬来小凳子,然后站在上面翻动锅里的食物……
又是一个周五,爸爸在忙着,放学后杨子扬就开始独自往家走。一进门就听到奶奶的痛苦呻吟——她从床上摔到地上了。小子扬赶紧放下书包慌忙跑进去扶奶奶,因为力气不够,无法将奶奶扶回床上,着急之余,聪明的她马上想到去地里找爷爷帮忙。爷爷耳朵不好使,她大声的说了好几遍,爷爷才明白怎么回事。事后才知道,奶奶因口渴想喝水便伸手去拿,却不小心摔下了床。这次事情后,杨子扬暗下决心,只要有她在,就绝不能再让奶奶摔下床。周末在家,做完家务的杨子扬就陪在奶奶床边,逗她笑,给她讲故事。面对生活,杨子扬似乎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但小小年纪的她还不懂苦难和坚强的含义,只知道帮助爸爸照顾家人是她应该做的。
逆境求进,给家人点燃希望之火
特殊的成长经历,杨子扬比同龄人能干得多:洗衣服、做饭、刷碗、扫地……这份孝心,让爷爷奶奶感动,让爸爸自豪,也让乡里邻居称赞不已。
平日里,除了帮爸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杨子扬明白,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靠自己的能力照顾家人,更好地帮爸爸分担,也只有那样,才可以实现今天的理想——治好妈妈,让奶奶重新站起来。学习上,杨子扬总比别人更刻苦,比付出,小小年纪的她似乎都懂得成功是以汗水为铺垫的,而这即是全家人最大的快乐,是家人最有盼头的希望。
然而,在小子扬的心里,还有着一份难以言说的苦恼与忧愁。从懂事以来,她都不曾知晓被妈妈疼爱的感觉,尽管如此,杨子扬却说,妈妈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员,有妈妈在,家才是完整的。因为有病,妈妈喜欢独自外出但却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她总害怕有一天妈妈会不见了。20xx年秋,一家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妈妈再次走失。爸爸找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至今,妈妈还是杳无音信。妈妈到底去了哪里,小小年纪的她一直想不明白,望着苍茫的大山,一双大大的眼睛里写满担忧,却无法看到山的那一边……记忆仅停留在妈妈在的曾经时刻,而今思念只留在了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当别人问及妈妈时,她则会着急的哭起来并不断地重复:“妈妈其实很爱我,我也爱妈妈。妈妈不知道去哪里,不见了。”
家境的贫寒让杨子扬过早的成熟,她从不向爸爸提出非分要求。深知爸爸的辛苦与劳累,尽最大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爸爸是杨子扬最快乐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因过度劳累病倒了,发着高烧,聪明的子扬不停的用冷毛巾敷在爸爸头上帮他降温,然后倒好温开水,帮助他把药服下。看着为自己忙前忙后的女儿,爸爸歉意地说:“扬扬,让你受苦了,是爸爸不好,没能让你过上好日子。”听完爸爸的话,她却自豪地说:“爸爸,虽然我小,但是代替妈妈照顾你是我的责任,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妈妈在哪?她却不知道。
在学校,杨子扬从不与别人攀比。没有漂亮的发饰,她选择用健康热情的性格来赢得他人的喜爱与赞赏,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异的成绩争优比赢。因为品学兼优、乐观积极、团结友善,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作为同学,陈紫琳说:“我有不懂的问题都会去问杨子扬,她就会帮助我、教我做”;作为好朋友,郭晓慧说:“她一直很照顾我,我们在一起玩,很开心很快乐”;作为班主任,余梅老师总是满脸赞赏的告诉大家:“杨子扬同学今天的字词写的好,杨子杨今天的卫生做得好”……的确,小小年纪的她,不仅学习成绩不错,也乐于助人,爱护公物,尊敬老师,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好学生。
在山清水秀而古朴典雅的大山里长大,受父辈们善良淳厚之风的影响,养成了杨子扬至真至纯的美好心灵。虽然家庭拮据,但善良的子扬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她常说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今的杨子扬,她最大的想法就是努力读书,快点长大,能够早点帮助爸爸,让他不再那么辛苦;能够早点找到妈妈,让她回家;能够早点学有所成,让妈妈好起来,使奶奶站起来。
没有健康完美的家庭,没有五彩斑斓的童年,没有特殊的人生际遇,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年少的`杨子扬却以自己的天真烂漫、看似幼稚的言行,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也集中展现了当代少年闪亮的美好品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伴着她成长,将孝老敬亲的良好风气传播千里、万里。
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香甜的蜜蘸;雄鹰只有勇敢的搏击风雨,才能使翅膀更加有力。苦难是成长必需的佐料,努力地生活一定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对杨子扬来说,人生之路才刚起步,相信她会以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让梦想成真,使生活精彩。
2024孝心少年事迹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