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师反思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促进专业成长,教案的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了应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空间,增强课堂互动,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春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春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春笋》教案。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笋》教案》。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再
一冲破掀翻冒向
节迎着笑长上
小春笋教案篇2
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春笋,了解春笋的基本特征。
2.学习剥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准备:
春笋若干,塑料筐,竹林视频,小刀,黑板。
(一)观察外形
1.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好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春笋)
2.我们一起看看春笋身上有什么秘密?
3.幼儿自由观察春笋。
4.集中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秘密?
5.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简笔画。
——笋长的`怎么样?(上面大,下面小。)像什么?
——身上有什么?(笋壳)有多少笋壳?笋壳是什么颜色的?
(二)剥笋,了解内部结构
1.帮食堂阿姨来理菜了。请把最外面的一层笋壳剥下来。
2.你是怎么剥下第一片笋壳的?(先找到最外面的笋壳,一层一层绕着剥)
3.笋壳长的什么样?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4.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把笋壳全剥下来。剥笋壳时发现什么秘密?(颜色越来越淡)
5.剥下笋壳,里面的是什么?(笋肉)它是什么样的?
6.猜猜笋肉里面有什么秘密?
7.教师操作,用刀切笋。先横向切,观察笋是空心的。再纵向切,观察一节又
一节的特征。
(三)笋的生长和用途
1.笋有什么用处?
2.笋生长在哪里?它长大了是什么?(出示竹林图片或视频)
(四)延伸
——带孩子到附近的小竹林找春笋。
小春笋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春笋”是春天特有的,体现了春天的特色。饭桌上,可以品尝到春笋,菜场里、超市里也可以看到春笋。纲要指出:选择孩子身边的事物,是孩子所熟悉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教材,引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春笋,春笋挂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出示挂图)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像什么?什么季节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再将“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破。
3、教师把春笋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形象什么?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它的妈妈是竹子,他长大以后也会变成竹子。笋肉可以吃,味道很鲜美。
二、玩笋壳。
1、给幼儿每人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看看像什么?
2、展示幼儿的笋壳作品。
【课后反思】
可以挖掘教材中更多的价值,可以有很多延伸活动:带孩子到竹园去进行教学活动,观察农民挖笋,这样教学会更直观。在认识春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比较笋的长、短、粗、细。
小春笋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正音。
看图观察春笋的外形。
2、给笋组词。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2)自主识字,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3)巩固字型:对照生字表抄写生字,难写得多写几遍。
(4)指名说已经理解的词语。
3、轻读全文,看看有几句话,各说的什么?
4、逐句朗读,结合正音。
三、作业;
1、选字填空:
在
再
(1)小名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
(2)小雪花飘呀飘呀,飘落()枝头。
2、多音字组词。
长
zhǎng()
cháng()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理解: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教师用教具演示雨后竹笋蓬勃生长的情景。
(2)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竹笋生长的情景。
(3)讨论交流:如果你用一句话赞扬春笋,你会怎么说?
(4)自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口头填空:
一声(),()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
()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读后讨论交流:春笋是什么样子?它们又是怎样生长的?
(3)看图理解:裹着浅褐色外衣嫩生生
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4)读第二自然段,口头回答:
春笋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长的?它生长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
)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卡片上的词语,结合正音。
2、说出下列字的偏旁名称:外冲声破
3、扩词练习:声笑节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全课生字认读。
2、请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写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节、声、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笑的第七笔是撇,声的上部分是士。
(2)外、冲、块、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写再、迎时要注意笔顺。
三、作业
1、学生描红。
2、读拼音,写偏旁。
小春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明白小春笋为什么长的高大强壮。
知道要像小春笋一样听妈妈的话。
活动准备
故事《要长大的小春笋》
小雨滴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1、宝宝你们最近在家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啊?都有哪些事听妈妈的话了?说一说。
2、宝宝们在家都这么乖吗?那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挑食啊?
3、你们知道小春笋也想快快长大那!想比妈妈长得高,还要更加强壮,我们来听听小春笋它做到了吗?
4、教师扮演想要长大的小春笋讲故事,放小雨滴的声音,演小春笋允吸着雨露摇晃着要长大的感觉,教师要尽量扮演的生动有趣。
5、教师没讲一段,可以重复一下故事内容大意,最后,问一下小春笋为什么长的高大强壮啊?顺着宝宝们的话说:“我们要像小春笋一样听妈妈的`话,这样我们也会比爸爸妈妈长的高。”
6、宝宝我们要是想要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不是不能在挑食啦?谁能告诉老师挑食的宝宝是好宝宝吗?
7、教师放小雨滴音乐伴奏,让宝宝们来扮演小春笋允吸着雨露要长大的样子。
活动结束
小春笋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和后面四篇课文一起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同学阅读的美文。
2、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同学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3、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情境指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倡议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同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让同学想象春笋在春天里生长的样子,不但加深了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同学的情感体验,使同学读书有感而发。
2、读书指导三步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指导读书时分三步:
(1)重视初读指导。在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上下功夫,要留出时间耐心指导,保证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读的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点燃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需驱谴我们的想象,才干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同学心中发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同学头脑中浮现,使同学发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春笋》的课上,,让同学来“听范读,想画面”,从而调动同学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针对同学爱扮演的特点,让他们扮“春笋”,角色得到转换,想象也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然,他们的扮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笋的顽强品质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对春笋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读非常到位。
(3)鼓励欣赏法。德国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实质不在于传授的身手,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同学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同学品尝胜利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同学的缺乏,充沛体现对同学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 “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只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同学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同学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教师和时鼓励点评,激励同学充沛的展示才干,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胜利的心理特点,激起同学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读一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得到知识能力的提高。
2.演一演。演一演春笋突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使同学再读中感悟,演中提高。
3.画一画。课文图文并茂,通过让同学画一画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感受春笋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同学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通过识字1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气候变暖,小草、树木都发芽了,百花竟相开放,春姑娘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植物在春天是怎样生长的。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植物?(多媒体出示春笋实物图)同学齐答
2、板书课题:1 春笋(同学认读,正音)
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春笋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配乐)。想一想:春笋是怎样出来的?又是什么样子的?
(2) 生自读课文
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好了以后,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检查初读。
(1)幻灯片出示生字。
sǔn huàn xǐng xiān mào hè wá zhǎng
笋 唤 醒 掀 冒 褐 娃 长
shēng chōng pò kuài wài yíng xiào jié zài
声 冲 破 块 外 迎 笑 节 再
a.自由读。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c.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春笋 唤醒 掀翻 冒出 浅褐色 娃娃 突破 石块 迎着 笑声
a. 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开火车读 d齐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过渡:大家读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春笋出来了吗?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
2. (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扮演)
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名说)板书: 突破 掀翻 冒
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把自身当作小春笋,唤起情感体验,人人动脑,动口,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6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溢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身手。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身手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2)指名尝试用自身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教师适时点拨。
(3)教师再次感情朗诵,同学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小春笋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