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实践性,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写教案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促进学生的积极互动,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超市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超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逛超市,知道在超市中如何文明购物。
2.尝试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1.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文明购物。
2.幼儿动手给物品分类。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2.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理解故事《逛超市》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呼噜猪、叮当狗和草莓兔在逛超市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问题;1叮当狗逛超市的时候是怎样买东西的?
2.呼噜猪和草莓兔呢?
3.谁做得好?谁做的不好?为什么?
二、小小超市百货员
1、教师引导幼儿下面叮当狗、呼噜猪吧不要的东西放乱了位置,我们来当小小超市百货员,把这些弄乱的货品重新摆上货架吧。
2、请幼儿拿出操作材料,将操作纸上的面包、西瓜、火腿肠、苹果、橘子、罐头、花生一个个撕下来,再将同类货品摆放在同一层货架上。
3.幼儿说说各自的.摆放方法,教师小结正确的摆放位置。
三、延伸
学做文明的小顾客
1、请幼儿讲述自己在超市购物的经历。
2、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大部分幼儿能在兴趣中学懂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兴趣。
不足之处:各别幼儿对各种物品了解不够,出现分类错误。
在以后教学中多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兴趣中懂得知识。
小超市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商品的种类、购物环境、相关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劳动。
2、知道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以及要遵守的规则。
3、学习将超市的物品根据用途进行分类。
4、产生玩超市游戏的兴趣,积极参与超市游戏的准备活动。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超市商品的种类、购物环境、相关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劳动。知道超市购物的基本程序以及要遵守的规则
活动难点
学习将超市的物品根据用途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 挂图36号,《小朋友的数学书》
2、 铅笔:有关超市的设施、商品的摆放和标识、工作人员工作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超市中商品种类和摆放的经验
1、提问:超市里都买哪些物品?商品时怎样摆放的?
2、教师可以将幼儿说的商品名称在黑板上分类记录,并引导幼儿理解超市的商品时分类摆放的
二、交流超市购物的经验
提问:怎样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拿了物品之后如何付钱?在超市里购物时要注意什么?
三、交流关于超市工作人员的经验
讨论:超市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四、整理货架操作练习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小云发现超市货架上有很多物品都放错了,你发现了么?请你说说,他们分别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2、幼儿操作练习:把放错的东西找出圈起来,再想想它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五、出示幼儿收集的游戏材料,激发玩超市游戏的兴趣
教学反思
关于超市的讨论,这是一节综合活动,第一课时要求幼儿联系自身实际经验,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认知,第二课时则通过操作练习,让幼儿区分并了解物品的分类从教学的实际效果反映出,根据原有的经验积累,幼儿对超市的商品、摆放、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已有了一定认知,也愿意大胆与同伴、老师交流,在发言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述能力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在之后的操作环节上,大多数幼儿还是能掌握商品的分类规律,只有个别幼儿还需一定的指导。
小超市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能主动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橙边大卡片4张、红边大卡片16张(4组,每组4张)、小猴大卡片1张、磁铁。
2、幼儿材料:《超市购物》游戏图、《购物单》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介绍新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有一位客人来这里,它是谁?”
2、欢迎新朋友。
师:“哦!我们对它表示欢迎吧!”epy儿童
3、为新朋友起名字。
师:(拿起小猴子大卡片遮住脸,声音稍变,模仿小猴子)说:“你们好,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帮我取一个吧?”(老师挑一个幼儿起的名字运用,如‘花花’等)
4、和“花花”一起去超市购物。
(1)师:“花花想去超市买东西,你们去过超市吗?”
(2)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花花去超市逛一逛,为—家人购买他们想要的物品。”
(二)游戏“买东西”
1、为爷爷买毛巾。
(1)师: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毛巾。“观察四条毛巾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毛巾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毛巾?”
(4)师:(同幼儿一起总结)爷爷想要买的是“旁边两条蓝色条纹,中间一条橘黄色条纹”的毛巾。
2、为奶奶买鞋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双鞋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师:(同幼儿—起总结)奶奶想要买的鞋子是“鞋面淡黄色,鞋面上方的边是红色、下方的边是绿色”。
3、为爸爸买包。
(1)师:请幼儿找出爸爸的卡片,提问“爸爸想要买什么?”
(2)师:请幼儿直接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爸爸想要买的包,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3)师:(同幼儿—起总结)爸爸想要买的包是“中间红色的、上下为绿色的”。
4、为妈妈买围裙。
(1)师:请幼儿找出妈妈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妈妈想要买什么?”(为幼儿介绍围裙)
(2)师: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妈妈想要买的围裙,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3)师:(同幼儿—起总结)妈妈想要买的围裙上狗的颜色是“脚和耳朵中有一只耳朵是白色的,其它都是黄色的”。
(三)集体游戏“一样的商品”
1、为老师买毛巾。
(1)师:“小朋友找到了一家人想要买的物品,真棒!现在老师碰到了困难,请你们帮助一下!帮老师找出这条毛巾。”(出示任意一条红边毛巾大卡片)
(2)师: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帮助老师找一样的包。
师:(任意出示一张包的红边大卡片)请幼儿在《超市购物>游戏图里找出一模一样的并说出寻找的方法。
3、帮老师找鞋子和围裙。
师:教师逐一出示鞋和围裙的橙边大卡片和相应的4张红边大卡片,让幼儿分组分别从红边大卡片中找出与橙边大卡片—模—样的鞋和围裙,然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其它三张红边的与橙边大卡片之间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你们学会了新本领,帮助大家在超市里找到了与想要买的一模一样的物品,花花和老师都很感谢你们。”
小超市教案篇4
教育价值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超市
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
(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
(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
(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
组织策略:
(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
(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
活动四:商品分类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
(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
(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
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
(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
(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
(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组织策略:
(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
(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
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
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
组织策略:
(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式样。
(2)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的钱包的形状、式样、颜色等。
(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
(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
活动八:买两样东西
活动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
(1)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
(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买两样商品。
(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样多少钱的什么商品。
(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
(5)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记录。
活动九:你还剩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
(1)请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
(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样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
(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
(4)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介绍。
活动十: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和5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
(1)教师交代活动的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样商品,看看它们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币,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样商品。
(2)幼儿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
(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
活动十一:猜猜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
活动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
组织策略:
(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
(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推理猜测。如:教师说自己在“超市”买了一种玩具一种食物,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合起来是5元钱。猜猜老师买了什么?
(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
活动十二: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2元钱的硬币。
组织策略:
(1)给每个幼儿发两元钱。
(2)讨论:如果钱不够可以怎么办?
(3)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购物。
(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小超市教案篇5
设计背景
设计小超市的区角,让幼儿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等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逛超市,知道在超市中如何文明购物。
2、尝试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文明购物。
2、幼儿动手给物品分类。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理解故事《逛超市》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呼噜猪、叮当狗和草莓兔在逛超市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问题;
1、叮当狗逛超市的时候是怎样买东西的?
2、呼噜猪和草莓兔呢?
3、谁做得好?谁做的不好?为什么?
二、小小超市百货员
1、教师引导幼儿下面叮当狗、呼噜猪吧不要的东西放乱了位置,我们来当小小超市百货员,把这些弄乱的货品重新摆上货架吧。
2、请幼儿拿出操作材料,将操作纸上的面包、西瓜、火腿肠、苹果、橘子、罐头、花生一个个撕下来,再将同类货品摆放在同一层货架上。
3、幼儿说说各自的摆放方法,教师小结正确的摆放位置。
三、延伸
学做文明的小顾客
1、请幼儿讲述自己在超市购物的'经历。
2、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大部分幼儿能在兴趣中学懂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兴趣。
不足之处:各别幼儿对各种物品了解不够,出现分类错误。
在以后教学中多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兴趣中懂得知识。
小超市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体验购物过程中交流、选择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能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争做文明顾客。
3、引导幼儿学习选择商品等超时购物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购物篮、代币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宝宝超市开业了,我们一起去购物吧!
二、展??
1、参观超市。
带领幼儿参观超市,感受商品丰富的种类,观察商品的摆放的位置。
2、在实践中体验购物的乐趣,学习超市购物的基本常识。
(1)交流超市购物的程序。
提问:我们在超市里应该怎样买东西?怎样挑选商品呢?
小结:要想好自己需要什么;先看好物品的价格,觉得价钱合适再买;
买东西的时候仔细对比挑选,选完后到收银台结账。
(2)鼓励幼儿做文明顾客。
提问:怎样做一个文明顾客呢?
小结:要轻拿轻放物品,选好物品如果不想要了,要放回原处或者指定位置。
(3)请幼儿自由购物。
(4)引导孩子到收银台结账。
3、讨论、交流,讲述超市购物的感受。
(1)展示并并讲述自己买到的商品,体验购物的快乐。
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自己买到了喜欢的东西,高兴吗?
(2)引导幼儿回忆买东西的过程。
4、进行品德、安全等教育。
提问:
(1)你是怎样做文明顾客的?
(2)如果碰到喜欢但是并不需要的物品怎么办?
(3)如果和家长走散了怎么办?
三、结束
1、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
2、在区域活动中布置小超市。
小超市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