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分享读后感时,可以互相启发,获得新的见解,真实的读后感分享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建立更深的连接,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草房子》的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1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他让我懂得很多道理。
对我来说,这本书非常有趣。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的小学度过了六年刻骨铭心、一生难忘的校园生活。这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男生女生之间纯洁无瑕的情意,男孩对尊严的执着、领悟,老人在人生最后瞬间闪烁出的人格光辉……
桑桑是校长的儿子,也许是因为她爸爸的原因,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文静内向的纸月,特别自信的陆鹤,顽强不屈的细马,温柔可爱的白雀,善良的秦奶奶……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桑桑,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天真热情的小男孩,他的爱心处处给苦难中的朋友,以无形的力量帮助着他们。这份爱心支撑起油麦地儿童心中的一片天。
刚拿到这本书,我是对书的名字感兴趣。“草房子”?用草做的房子吗?怎么做的?里面怎么住人……脑子里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可是一章一章看下来,我深深沉醉其中了。小说中的一个个情节打动着我:天生秃顶的秃鹤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而演出的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在孩子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最底层的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艰难历程;当校长的严父终于流露出来的舐犊之情和初涉人生的桑桑对生与死的最初体验……从这些故事情节中,我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在都是“爱”。
相比桑桑的童年,我们的童年是不是少了点童趣和快乐呢?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的而且一定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人生处处是真情,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展示出富有独特风情的人生画卷,让我们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草房子》,这本书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读完后对书中描写的秦大奶奶,深有感触。
在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是秦大奶奶,她是一个坚定不移、舍生忘死的人,我说说她的坚强吧。
秦大奶奶原来在油麻地的一片草地上,但现在那建起了油麻地小学,秦大奶奶的房子便靠在了小学的围墙。在学校的一个小角落,有她的小房子,可在一次上级检查时,秦大奶奶的鸡、鸭、鹅都跑出来了,在学校里乱窜,结果桑校长被上级“骂”了一顿。于是桑校长就很愤怒的派人把秦大奶奶“抬”到校外的一间专门给她特地建的小房子里,可是她却每天都跑回去,桑校长就每天派人把她“抬”过去。他们就这样一来一去的轮回,最后秦大奶奶“赢”了,她又回到了她的“地盘”。这种坚定不拔的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我是秦大奶奶,我可不会那么坚定,被抬几次就再也不去了,秦大奶奶虽然老了,但仍然那么坚强!
秦大奶奶也是一个舍生忘死的人。到了春天,孩子们不会像冬天一样懒洋洋了,而是活力四射。可是这也更容易发生危险,有一个叫乔乔的小女孩,在竹林中玩耍,玩累了便来到河边,因为刚到春天,河上的冰也变薄了,她又太陶醉,就走到了河上,她还没反应过来,就掉到水中了,这时秦大奶奶出现了,她奋不顾身,跳进河中硬是把乔乔给推上岸了……,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不会去救乔乔,我只会去叫人,因为我不会游泳,如果去救,可能我还会和她一起被淹死呢,秦大奶奶也不会游泳,可她却没想那么多,她是多么无私啊!这就是爱的美!
我爱秦大奶奶,她的“美”和“坚强”令我感动,又令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3
桑桑是一个油麻地的小学生,他的爸爸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
桑桑他总是捉弄他的同学陆鹤,把陆鹤的帽子丢在了高高的国旗杆上。还总是嘲笑陆鹤。但最后都被陆鹤反击回去了。
班里新转了一个同学叫纸月,桑桑因为喜欢纸月而改变自己。(他)开始穿白色衬衫,作业也要必须写完才放学。一次他为了救纸月还被人打了。但是纸月最后跟一个和尚走了,没有回来过。
(油)麻地小学要扩建了,要拆了秦大奶奶的房子,但奶奶不愿意。桑桑的爸爸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不允许在自己的“领土"上出现任何的缺点,他找人来把秦大奶奶给抬走,但奶奶被抬走之后又跑了回来,就这样尝试了三四次,所有人都暂时放弃了。虽然桑桑的爸爸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桑桑觉得奶奶做的没有错,但也不是对的,可他很喜欢奶奶。过了一两年,不知道为什么奶奶竟然同意搬走了。
桑桑总是爱和他的同学杜小康比较,他们谁也不服谁。但后来杜小康家道中落,杜小康开始不上学了,他自己一个人买东西。桑突然有一天觉得杜小康他永远也比不过了。
桑桑总是给他的老师传信给一个叫白雀的姑娘,他不懂大人们之间的感情,他只觉得喜欢就讲出来,每次他没有说什么,只是传信。后来他的老师跟别人结婚了,他更不明白。但他仍然什么也没问。
有一次,桑桑想要买一本新的本子,但是他妈妈不同意。在他无意间翻出了他爸爸视为珍宝的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奖状和各种笔记本,全都是新的。桑桑知道这是他爸爸的宝贝,但他仍忍不住拿了那些本子。可糟糕的是他把本子弄坏了。爸爸发现了,生气(地)狠狠打了桑桑。桑桑被爸爸打的接连几天都爬不起来了,一直躺在躺床上。妈妈开始担心了,她告诉爸爸。爸爸不以为然,并没有(放在心上)又去管理学校了。但是桑桑的病越来越重,重到脸色发白的时候,爸爸才后悔。爸爸开始带着桑桑四处奔波寻医,但每一次的画面都是医生摇了摇头,然后小声(地)在他耳边说,让他给孩子买些好吃的吧。爸爸开始绝望了,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爸爸的不放弃,他终于打听到了一个神医。最后那个医生治好了桑桑。
桑桑六年级毕业了,而他爸爸也因为表现特好被调到了城里的学校。现在爸爸对桑桑特别好,因为爸爸再也不想尝到那时差一点失去桑桑的感觉了。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4
合上《草房子》,眼前浮现出了一幕幕令人向往的画面。桑桑这个机灵古怪男孩的一举一动,让我记忆深刻。
文中是桑桑个特别的男孩。之所以说他特别,是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又以他这种想法干了许许多多的“怪事”。桑桑每次干怪事被挨打完,不久便会好了伤疤忘了痛,手又痒痒了。桑桑上三年级时,看见河边有人正在用渔网打鱼,他也想打。正愁着家里没有渔网,忽然看见了自己床上的蚊帐,机灵一动,拉下蚊帐就跑。傍晚回家时,提了六七斤鱼虾回来。妈妈知道他用蚊帐打鱼后哭笑不得,让他受了一个晚上的“蚊叮罪”。
小桑桑的“古怪事件”真让人开怀大笑!但谁的童年没有做过这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呢?我小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呢!我以前最爱吃果冻了,外婆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是不是种果冻得果冻?我小小的心灵里充满窃喜,拉开一颗果冻埋进了土里,坚持天天给我的“小苗”浇水。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的“小苗”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奇怪地扒开土,“我的小苗呢?”我疑惑极了。眼前,土里的小苗没了,却有了一大群忙碌的蚂蚁,我竟然伤心得大哭起来。
童年是多彩的!它像万花筒一样,让人看到一个奇妙缤纷的世界。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5
曹文轩运用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诗意地开始了他的故事。整部小说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但讲述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分别主要讲述一个孩子或大人的故事,桑桑经历了其中一部分,也是心灵记录者。随着一个一个的人物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一个的故事依次展开,各自发展又最终交叠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铺开的卷轴画。这实在是一幅美丽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画卷!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6
窗外,一片灰蒙。外面下着大雾,天空是灰暗的,地面也是灰暗的。街两旁大树无情地摇晃着它的枝条,广告牌在街角不停地呜咽着,世界仿佛停止了呼吸。
我轻轻地合上《草房子》这本书,慢慢地站起来,来到客厅,抿了一口爸爸刚沏好还没来得及喝的清茶。此茶澄黄透明,口感苦后回甘,乃是茶中佳品。我放下杯子,细细品味着,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杜小康。
是的,杜小康是一个生活充满苦难的人。但他放弃了吗?不,他没有。谁能在一夜之间经历家中破产还能挺过来呢?这样的沉重一击给家庭带来的种种磨难,没有把杜小康击败,没有使他崩溃,而是让他迅速地成长起来。
杜小康开始学会放鸭了。远看,在河边经常会有一只小船,船上站立着一个小孩,船后面跟着一群鸭子。小船慢慢地漂荡着,一直漂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杜小康也是一个坚强的男孩。在病痛折磨下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咬咬牙忍着;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寻找失散的鸭子;在鸭笼破裂时,他绝望地呐喊;在孤独时,他没有伤心地落泪;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他没有屈服。
是什么让杜小康变得如此坚强?我不禁想,是成长的力量吗?
太阳悄悄地出来了,雾也散了,我的心也静了。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7
读曹文轩写的书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刚刚读完的这本《草房子》也是,每次只要一捧起《草房子》,就会吸引着我不忍释书。
?草房子》以油麻地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发生的许多故事为主导,细细品味,自己也犹如置身于其中,与书中的人物一起感受忧伤和快乐,好像他们不是文字堆积出来的,好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和你在一起。
书中的主人公叫桑桑,桑桑是个异想天开的男孩子,在好多人的眼里,桑桑还是个不正常的孩子。因为他会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穿上爸爸的棉袄棉裤,还戴上棉帽在学校的操场上转圈,汗流的连眼睛也睁不开还不脱冬装。桑桑会把爸爸妈妈的蚊帐拿来做成鱼网打鱼,妈妈气的把桑桑床上的蚊帐拿去自己用了,然后他晚上睡觉的时候因为没有蚊帐被蚊子咬得全身是包。桑桑为了支开白三好送信给白雀,居然爬到白三家的房顶,然后把房顶上的天窗打开,想往里面撒尿,后来到底是忍住了,决定用水代替尿往白三的房子里倒,做这一切居然还没让白三发现是他干的,桑桑真是个天才呀,太让人哭笑不得了。
你们知道这一书名为什么叫《草房子》吗?你们可不要以为草房子就是那种茅草造成的草房子,《草房子》中的草房子可是我从没看过也从没听过的哦!“它们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桔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摭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响声……”。而麻油地上的所有的房子无一例外的全是草房子,大大小小的草房子有着不同的用处,从高处望去,那一片草房子总给人无限的遐想,无尽的视觉享受。
?草房子》的美是道不尽,说不完的,只有当你自己捧着书,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书中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忧伤,更多的有趣的'生活,更多的美不胜收的美景。你想了解吗?那就赶快读读《草房子》吧!读一读这本让你爱不释手且回味无穷的书。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篇8
秃鹤的光头,纸月的书包,细马的羊群,桑桑的鸽子,白雀的歌声,秦大奶奶的苦艾地,水道密布的油麻地,金色的草房子,浩淼无边的芦苇丛,浸月寺屋檐下寂寞的风铃声……
曹文轩曾经说过:“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而《草房子》的美,就像铺在房顶的茅草一样,经久不朽。
这里有大河上被驱赶的鸭群游泛起的涟漪、树林里被猎人追逐的慌张窜逃的野兔和五月的阳光下闪烁着金子般光芒的麦穗,有清冷高阔的秋冬夜空下孩子们单调而快乐的游戏,更有茅草盖成的冬暖夏凉的金色草房子校舍。人性和成长的美就这样在无华的叙述下展开,从容的就像油麻地的大河一样,平淡不惊,缓缓流淌。
草房子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饱满鲜活的,就算是戚小罐,白三,慧思和尚,纸月奶奶,无一不有着自己的性格与特点。小孩们夜空下的游戏,小学老师和村民、家长、学生之间的淳朴关系,小孩特有的“竞争”和“嫉妒”,在秦大奶奶、在细马、在邱二妈、在桑桑妈妈、在温幼菊身上的美好的真情让人温暖。而纸月和桑桑之间超乎友谊的'关爱,蒋一轮老师和白雀互爱互慕的感情,和最后纸月的离去、白雀和蒋一轮的悲痛结局让人不禁心底一颤,甚至抽搐,但这是真实的,同时又是凄婉的。“把一切困扰和矛盾都化解在温和的人生的光芒之中”,这就是草房子里闪耀着的人性美。
读《草房子》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