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中适当使用排比句式,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读后感写作可以尝试先抑后扬,先提出问题再给出深刻见解,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德小故事读后感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着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妈妈说养一盆花,妈妈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妈妈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
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妈妈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2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了。弟弟在我的带领下,也越来越懂事了。
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自己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
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当......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即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愉,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学家匡衡壁借光,远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力径,我们只有艰辛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4
今天,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先秦时代,讲了当时年过七旬的愚公认为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十分不方便,常常碍事,自己的好友春田也从山由摔下来死了,他决定带着儿子、孙子一起移山,尽管村民们对愚公冷嘲热讽,但愚公丝毫没有动摇……
这篇文章我连续看了好几遍,它对我的启发很大。在那个时代,人们只有一些简陋的工具,就算是一个大力士来移,都需要几千、几万年,何况是七十多岁的愚公呢?有些村民曾问过愚公:“以你的年纪,连座小山丘都搬不走,何况两座大山呢?”而愚公却坚定地说:“我们的子子孙孙是无限的,总有一天大山会搬走的!”愚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要移一座大山,不仅要克服许多异常的困难,还要有坚韧不拔、不动摇的精神、志气。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也有许多人有着和愚公一样的精神。昨天,洋山深水港开港了,在电视画面上,除了洋山深水港外,那连接着洋山港和临港的东海大桥那美丽的身姿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无数的`建设者们在一片汪洋小岛上围一片堤、填一征海,连一座桥,造一片大港码头,这需要怎样的精神、怎样的毅力?这其中包含着无数建设者们艰辛的汗水与不懈地努力,他们是现代的“愚公”啊!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5
暑假里,我读了《美德故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几篇文章最使我感动:《拾火柴的小女孩》书中那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小女孩能够倾其所有,帮助别人更使难能可贵。当你帮助他人时自己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六尺巷》: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人与人交往中,经常会发生摩擦,令人苦恼。这时候我们不妨想想这句俗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勤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种美德,人格修养,是每一位追求高贵品行的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德。
读了这些这人我感受到:一个成功的人需要美好的品德做支撑,如同一个民族需要优良的传统,一个国家需要高贵的精神。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当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搭建起世界最神圣的文学殿堂。用心去品味这些美德故事,就可以借别人的心灵之光,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6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他博览群书,终于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因为无数勤奋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进而成就了国家,年轻的学生也一定要重视学习,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学习。
现在社会的物质条件很好,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样凿壁借光,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我们不用像匡衡一样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专研学习。我们在家里就像一个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里人对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这样我们更不应该辜负家里人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为现代事业而奋斗的重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篇7
中国集邮总公司专门配合今年”六一“发行的《孔融让梨》邮票,设计推出一款爱心邮册。该套邮票由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闻鸡起舞、曹冲称象、铁杵磨针、囊萤映雪、程门立雪等8个著名的历史典故组成,宣扬谦逊、智慧、好学、坚韧、互助、爱国的优秀品质,让全国的青少年认识并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和谐社会风尚。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就应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孔融:”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就应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明白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我经常和表弟为了一盘好菜,争得面红耳赤。都想自我能多吃一些,根本没有思考别人。我觉得自我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后,要像孔融那样,明白尊敬兄长。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就应学习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美德小故事读后感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