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明天的教案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准备教案有助于规范课堂教学时间,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等明天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等明天的教案7篇

等明天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自给自足()恬淡和谐()

灿若朝霞()情不自禁()变幻莫测()

二、解释词语。

鳞次栉比:

自给自足:

变幻莫测:

安身立命:

不速之客:

三、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四,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 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仿写)

等明天的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让他们提高意识。

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拟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三)教学突破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教学用的材料。

(二)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教师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3)研习课文,把握主旨。

(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5)联系生活,引发思索。

2、学生活动:

(1)走进情境,引发兴趣。

(2)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3)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4)边读边品,体会感情。

(5)联系生活,倾吐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

课件展示一组动物图片(麻雀、喜鹊、黄鹂、燕子、鸽子)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

3、伤害它,甚至吃了它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三、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打开阳台,让鸽子自由来往;打开阳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板书)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有很多生动传神的描写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1、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课件:对鸽子的描写部分,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在对鸽子的描写中什么最令你怦然心动?

“我”会怎么想?请大家发挥想象,与鸽子来一段心灵的交流好不好?同桌先模拟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2)好心的人啊,我已经有宝宝了,请你仁慈一点,放过我们吧。

……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有感情的读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女生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

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

提示:旅游或星期天的经历感受。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人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充分享受了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欢乐,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教师画外音。

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课件: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这些文字。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齐读。

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播放课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表达这个意思吗?(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五、联系现实,真情呼唤:

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

1)我希望:不再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青藏高原上,不再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藏羚羊

果子狸的病毒不再让国人惊恐万状

芦苇丛中不再听到丹顶鹤凄厉的叫声

2)是大自然对人类痛苦的哭诉。

如:天空冒着浓烟,河水发黑变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土地日渐荒漠,沙尘暴不停肆虐,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

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动人画面吧!

播放课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画外音:

生命是如此可爱,它带给人类多少快乐。

自然是如此清新美丽,它使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情画意。

幸福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同学们,在下课之前,让让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

播放配乐课件:

生命是如此可爱

让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生灵

地球是如此的美丽

让我们珍惜这共有的家园

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的生活便永远快乐和温馨

播放课件。

祝同学们: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板书:

要封阳台

↓父子关爱受伤的鸽子传神的描写

封阳台吗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形象化的议论

不封阳台

等明天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3')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6')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4')

1、注音

倏然( ) 蜷缩( ) 恬淡( )

翘望( ) 呐喊( ) 喧嚣( )

鳞次栉比( ) 龟裂( )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四、理清文章思路(6')

复述、提问、回答、讨论、总结。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五、重点探究(系列问题,用卡片准备好,具体视情况而定提问)(')

1、儿子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考虑是否相同?你认为课文中作出不封阳台的决定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对这只鸽子忧虑和喜爱。

“我”:不但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主要意思是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2、文章中写出明天要封阳台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决定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a、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b、为了鸽子不受 扰,为了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3、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4、“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鸽子外貌的句子。

明确:p197 第3段、第4段 p198第8段

6、在刚才外貌描写中,有几处描写眼睛,试作出分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源于对人类的害怕,担心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蜷缩是因为一方面是孵蛋,一方面是惊恐。

b、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人们的关注、爱护。

7、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用得好?(或议论精辟,或语句优美等)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视情况而定),如第1自然段、第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8、为什么汽车进入茫茫草原时,我们会有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

明确: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六、小结全文。(4')

1、中心:本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是否封阳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多处用对比的手法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仿写佳句(第10段)

2、谈谈你对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想法,及为此拟几条标语。

等明天的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整首诗朗朗上口,感情真挚热烈,洋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课堂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诵读去领悟、品评、鉴赏。自由通读,感知诗意;放声诵读,读出韵味;静心默读,品味语言设计,从读通到读出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读“缀、汁、荆、棘”4个字;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7个字;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炎黄子孙、企盼、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背诵诗歌第3节。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课件、香港回归的资料视频、七子之歌·香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

明天更辉煌(字较大)献给香港回归之日(字稍小)这篇课文的题目跟我们平时见到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小结:副标题放在主标题下面,是补充解释说明主标题的内容。

(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新词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二)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展示课件第三屏:

(1)认读词语。

(2)指导书写“棘”“伐”。 2.展示课件第四屏:

(1)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2)用多音字组词。

(三)把生字带进诗里再放声读一读,注意把课文读流利。

三、默读全文,理清脉络

(一)把每一小节读成一句话,说一说各小节的主要内容。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完一小节,引导学生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

四、自读课文,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一)默读课文:这首诗歌跟我们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有什么不同?

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

1.全文双行末字押()韵;

2.全文共()节,每节()行;

3.全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好像是母亲和孩子在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相互招呼,非常亲切、亲和、亲近。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填空,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二)小结:现代诗是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自己选择几个难写的词语记一记,抄一抄。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炎黄子孙

(1)默读课文,想想诗歌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2)说完以后,组织学生评议:

是否完整,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

(3)把这三个词语分别放进课文的三个小节,你打算怎么放?

二、品词析句,读出形象

(一)学习第1小节。

1.这一小节,读着读着,那些字,哪些词就跑进了你的脑海里,让你不得不停下来?请你把这些让你停下的词语圈画下来。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作批注。

2.汇报交流

(1)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

(2)重点词:“漫长的岁月” “骨肉分离”是指什么?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

(3)慢慢地,当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的眼睛里看到不再仅仅是文字,这些文字都幻化成一幅一幅的画。

它们就在你的眼前一一闪过,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老师感情朗读第一句,

孩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颗母亲思子的心哪!无论孩子离开了多久,母亲依然想着他,念着他哪!这“思念”里有有泪,有爱,有渴望。这“思念”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位久思孩子的母亲是什么形象?让这位母亲近一点,近一点,你看清楚了么?她的眼里含着——,她的嘴里——课件展示第六屏步骤二:

手指屏幕,读吧,孩子!

⑷遥想当年“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课件展示第六屏步骤三: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

骨肉分离撕断肠。

学生齐读。

这一句中从“被迫”“撕”里你仿佛看到了谁?(强盗)作为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这样从此骨肉分离,你的'心在痛吗?示意女声读。你的心在滴血吗?示意男生读。

课件展示第六屏步骤四:

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期盼着你的归航。

引读:这是滚滚黄河在——

这是滔滔江水在——

母亲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看课件提示诵读:

课件展示第七屏。

(二)学习第2小节。

引入: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香港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呢?女生齐读。

1.课件展示第八屏步骤一。

2.换角色朗读:

孩子,你饱受痛苦和耻辱,你历尽了世间的炎凉沧桑,你挺得住吗?学生接读,把句中的“你”改成“我”。

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3.对读

老师诵读第一节的句子,学生跟读第2小节中对应的句子,展开对读。

(三)学习第3小节

1.课件展示第九屏:香港回归的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现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感觉?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第3小节。

2.课件展示第十屏步骤一:(邓小平画像)你认识吗?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解说邓小平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3.课件展示第十屏步骤二画像下出示诗句(第3节诗句)

“斩荆棘,破巨浪”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4.诵读这一节:跟同学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这一节。

课件展示第十屏步骤三。

5.练习朗读。

6.配乐朗诵。

7.背诵。

(四)根据板书师生总结全文

这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讲述了香港昨天的??

三、内化语言,抒写情感

(一)香港回归祖国13年,在这13里,香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香港这位归来的游子,在祖国六十一华诞来临之际,它会对自己的祖国母亲说些什么呢?请你以香港的口吻写几句话,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写成一节小诗,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朗读交流。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3节。

(二)选做题

1.诵读纪念香港回归的诗歌《最后一分钟》

2.配乐演唱《七子之歌香港》

3.搜集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的资料,整理成一篇题为《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明天更辉煌

——献给香港回归之日

今天:炎黄子孙披荆斩棘

伟人胆略香港回归

昨天:骨肉分离企盼归航

自强不息血脉相连

等明天的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形象、叙议结合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思考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展示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只鸟被捕,人们才发现,钱财不能吃!

——印第安歌谣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此你能想到些什么?由此引出课题(提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板书课题

学习这篇文章应把握住如下两点,投影展示目标(让一名学生读一遍,加强对目标的印象)

1、语言形象、叙议结合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解决如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试着理解词语并造句

鳞次栉比驯美喧嚣蹒跚温馨龟裂

2、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3、提出疑难问题并讨论解决

对上述问题,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分别解决

1、明确生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重点词语造句

2、要求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

3、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

文章语言描写是很重要的,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划出来

读一读、反复品味,同时做到:

1、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把体会写出来作旁注(引导学生善于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做标记)

2、可以读给周围的同学听,让你的同位评论,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什么?

师生共同赏析精彩片断,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朗读指导,引导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语气、语调、语速、重音,教师注重范读。

注重多种形式朗读,对精彩段落要求背诵

3、如果生没有赏析,那么师引导赏析精彩片断

例:

1.描写鸽子的两段,注重分析眼神

2.第十段中的一组排比句

4、师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这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由此引出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揭示主题

引导深入思考:

文章最后写道: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你的心完全轻松了吗?你还能想到些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一段话。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理清思路,提问多名学生回答

总结梳理: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强调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附: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和谐相处

议论——揭示主题

共生共荣

等明天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学会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语。

2、知道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学习珍惜时间。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教师在活动的同一天提前讲述故事《等明天》,提前一天玩《荷花荷花几时开》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围绕感兴趣的事情(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没有做的)进行交谈,运用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词语帮助幼儿理解。昨天是星期二,我们玩的游戏是《荷花荷花几时开》,什么时候我们听的故事《等明天》(今天),明天星期五,我们准备干什么呢?

(二)幼儿自由交谈

1、请幼儿自己谈谈昨天、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明天想做什么事?可请个别幼儿交流。

2、结合班级值日生劳动进行谈话。提问:今天谁值日?请昨天值日的幼儿谈谈劳动内容,明天的值日生是谁?

3、请幼儿展示气象记录本,做小小气象播报员,谈谈昨天、今天的天气情况。

(三)游戏:看谁说的对

教师说一句话,请幼儿回答活动发生的时间。如:教师说:我哪一天讲了一个故事?幼儿说:您昨天讲了一个故事。教师说:我准备哪一天带一本图书到幼儿园?幼儿说:您明天准备带一本图书到幼儿园。教师说:我们哪一天正在幼儿园里做游戏?幼儿说:我们今天正在幼儿园里做游戏。

(四)活动延伸

时间对我们很重要,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等明天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正确书写“学”字。

3.读懂诗歌,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每当假期到来,你会与家人、同学进行什么活动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度假、旅游。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3.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①学习“明”字。

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远足: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4.课题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配乐,师范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

(2)同桌做你指我读的游戏。

3.认读生字词语。

(1)认读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睡不着、那地方、海水、真的、老师、同学、什么、天亮、明天。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字词,开火车读,指名读。

(2)生字。

课件出示:睡、那、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明、学。

同桌互读,个人读。

4.指导长句朗读。

课件出示: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在朗读长句的时候,要注意标点停顿,问号要读出上扬的语气。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学习“才、明、同、学”四个字。

师示范笔画书写,指名学生读笔画名称;讲解笔顺和笔画数。

指导学生写好横折钩,“学”字的上半部是点点撇。

(2)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学生互评再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生字学完了,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数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2.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二小节。

(1)你们初读课文,就有了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刚才有同学问“小作者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前两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个问题。

(2)在生活中,你见到的海和云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3)小作者听老师和同学说海是多种颜色的,云是洁白柔软的,老师这有一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看这美丽的风景吧!

课件出示:海和云的图片。

(4)小作者想象着这样的美景,会是什么心情呢你也可以结合书中插图说一说。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2.学习第三小节。

(1)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2)讲解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在读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

(3)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全班齐读。

四、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和同伴交流你远足时看到的美景。

等明天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升等汇报材料5篇

动物的尾巴教案科学教案7篇

乌鸦与狐狸的教案7篇

《美丽的窗花》教案7篇

可爱的牛教案7篇

美术老虎的教案7篇

数学2的加法教案7篇

社会过马路的教案7篇

我的祖国教案7篇

小数的除法教案7篇

等明天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