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生活的教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提升学习动力, 教案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有助于在课堂上保持连贯性与逻辑性,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萤火虫》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萤火虫》教案篇1
一、设计背景
科学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中能让幼儿认识奇妙的世界满足其好奇心,但在以往科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只关注知识经验的传授,忽视对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兴趣的培养,忽视自然知识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使其活动的价值变得十分有限。电影课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它以其声象并茂、生动形象及超文本大信息量等优势深受幼儿喜爱,在科学活动中恰当的运用电影教学手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活动尝试对幼儿进行一次集科学、人文、艺术于一体的整合性的。
二、活动目标
(一)知道萤火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发光的原因,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辨认能力和探究精神,学会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与同伴分享。
(三)通过电影教学,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善于观察发现、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人文精神。
(四)学会用肢体语言自由地表现萤火虫飞舞闪烁的优美情态。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事先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二)做好动画片《车胤囊萤》相关情节剪接。
(三)小电池纱巾照明器若干,每人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发现萤火虫,认识萤火虫
1、展示课件一,黑夜月明星稀,树木草丛中有许多闪烁的光点在飞动。
2、教师启发提问:
1)这幅画表现的是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候?
2)你们是从哪些方面发现是夜晚的?
3)在树丛中有许多闪烁的亮点,那是什么?
小结:原来它们是一群飞虫,名字叫萤火虫。我们走进它们仔细观察一下,萤火虫有哪几部分组成?象这种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由头、胸、腹组成的小飞虫,应该是哪个动物家族的成员?(昆虫共有的外形生理特征)
(二)扩大知识视野,辨认不同外观的萤火虫
1、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刚才我们只看到一只萤火虫,其实它还有很多的同伴,就象我们有很多朋友一样。
2、教师启发提问:
1)小朋友你们互相看看每个人长得一样吗?
2)再来看看萤火虫它们会长得一样吗?(请幼儿寻找并说出萤火虫的外观不同之处)
2、了解萤火虫白天看上去没有发光的原因是因为白天光线太强,所以看不见它微弱的光。
(三)简单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1、萤火虫有这么神奇的本领,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光的本领吗?(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讨论)
小结:原来在萤火虫腹部的最后两节长着一个发光器。
教师引导幼儿由认识萤火虫向观看影片自然过渡[萤火虫这么神奇,又这么漂亮,因此,人们编了许多儿歌、故事来赞美它,我们来听一首萤火虫的歌曲。]
4、教师范唱:
“萤火虫,亮晶晶,飞到西,飞到东,飞呀飞呀飞到我家里,我家屋里亮通通。”
告诉幼儿这是一部影片的歌(引发幼儿观影兴趣)
(四)观看动画片《车胤囊萤》
1、今天老师把这部影片带给你们欣赏,影片名字叫《车胤囊萤》。车胤是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囊”就是用袋子装起来的意思,“萤”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车胤要用袋子将萤火虫装起来呢?看完影片我们就知道了。
2、幼儿观影。
(影片简介:晋朝时期有一个孩子名叫车胤,他是一位非常爱观察、爱读书的孩子,但是他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他在户外游戏中发现萤火虫会发光,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坚持看书,于是就想了一个好办法,用布袋装了许多萤火虫来当作灯,车胤用他自己做的萤火虫灯读了许多书,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帮助他走向成功,后来车胤成了晋朝著名的学者。)
3、提问:
1)车胤夜晚很想看书,可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2)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来做灯?
3)为什么想到请萤火虫来帮忙?
结语:车胤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到了请萤火虫来帮忙,因为一只萤火虫会发光,许多萤火虫在一起就是一盏很亮的灯了,车胤在萤火虫的帮助下看了很多书,成了一个很有本领的人,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不怕困难,肯动脑筋,爱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五)在歌的伴奏下用肢体表现萤火虫闪烁、飞舞的情态
1、教师出示发光器,让幼儿感知发光器可以象萤火虫的腹部一样发光。
2、幼儿尝试使用发光器。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发光器象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飞去寻找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自我评价:
该活动将科学与影视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知了萤火虫独有的生物特征,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车胤囊萤》的故事,大大丰富了信息量,使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实践反馈: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感受的能力有待加强,这样师幼互动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萤火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萤火虫,理解并学念儿歌《萤火虫》。
2.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重点难点:
1.认识萤火虫,理解并学念儿歌《萤火虫》。
2.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下4)“传统童谣”《萤火虫》。
2.dvd《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大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帮助宝宝认识萤火虫。
1.引导宝宝观察画面,说一说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蓝色的背景、黄色的星星和月亮、白白的云朵、提着红灯笼的虫子)
2.师:在夏天的晚上,有一种会发光的虫子,常常在水草边和潮湿的地方飞舞,这就是“萤火虫”,画面上的萤火虫还提着红灯笼呢。
3.引导宝宝猜想小女孩要把手伸出去做什么?
二、带着宝宝有节奏地念儿歌。
1.师:我们来念一念儿歌《萤火虫》,听一听小女孩对萤火虫说了什么。
2.第一遍,老师遍指画面边念儿歌并辅以相应的动作。
三、播放dvd《萤火虫》,请宝宝观看。
鼓励宝宝边看边做动作。
幼儿园《萤火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节奏。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伴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手腕转动》、《好朋友》、《母鸭带小鸭》。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泥娃娃》。
三、学唱歌曲《萤火虫》。
1、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萤火虫。
师: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小朋友告诉老师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萤火虫)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歌曲,名称就叫《萤火虫》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好听吗?小朋友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飞到东、飞到西)
你们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那你们再认真的听老师唱一遍吧!
3、教师随琴声再次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4、你们这次听到了不一样的吗?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5、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节奏学念歌词。
6、幼儿跟随琴声学习演唱歌曲若干遍。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爱。
7、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8、分组进行歌曲演唱。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理发店》
幼儿园《萤火虫》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生词,常用词语会用。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会发光的,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三自然段。
4、能看图复述课文。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读懂全文。
三、教学难点。
弄懂萤火虫是怎么发光的。
四、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
五、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师问:图上的人都在看什么?(让学生说说)这种肚子上会发光的虫子你们见过吗?在什么季节里见过?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说说)
师:这种会发光的虫叫“萤火虫”,那它们为什么会发光呢?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些知识的课文。板书:
21
萤火虫二、新授。
1、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2、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读课文后面的“预习”,明白预习要求。
读课文,想想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再说说“我”怎么样捉到萤火虫的。
(2)学生读课文,思考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查预习效果。
(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根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独自还一动一动的。)
3、教师范读。
4、学生读,画出生字新词。
5、教学生字新词。
萤火虫蒲扇编织黄褐色纱布撞倒(注意让学生分辨“荧”与“萤”)
理解词语:
“萤火虫” “蒲扇” “黄褐色”指图理解。
6、让学生读课文。
要求读通、读顺,不添字漏字。
7、指名读课文。
8、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让学生读,思考:
讲什么时候,大家在哪里做什么?
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3)生讨论,师小结:
讲的是夏天的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
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萤火虫会发光。
(4)让学生齐读奶奶编的儿歌:
(5)让学生说说儿歌的内容。
三、练习。
1、让学生读生词。
2、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并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奶奶编的儿歌中我们知道萤火虫会发光。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课文。
五、作业。
1、书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蒲扇编儿歌黄褐色萤火虫
2、让学生读奶奶编的儿歌。
二、新授。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3)边读边讨论,师小结:
(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飞出来,空气进入这些小孔,就会发出光来。)
(4)让学生把讲萤火虫怎么发光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6)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讲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结合挂图理解,师小结板书:
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纱一般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一动一动的。
(3)从书中画出描写萤火虫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5)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讲了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三、巩固练习。
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
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
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了解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及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课后同学们到晚上观察一下,看有没有萤火虫,如有,捉来观察一下。
五、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
(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飞出来,空气进入这些小孔,就会发出萤光。)
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纱一样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
二、新授。
1、教学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爷爷教“我”怎样捉萤火虫?为什么要这样捉?
(2)让学生边讨论,师边小结;
爷爷教“我‘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引来萤火虫。因为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萤火虫以为是它的伙伴,就会向这边飞过来。
(3)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4)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讲了爷爷教‘我’怎样捉萤火虫。)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让学生自由地读。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教“我”怎样捉萤火虫?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课文学习完了,课文讲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及怎么样捉萤火虫。同学们课后可以捉一只萤火虫来观察一下。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21萤火虫
2、指名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完成课后习题。
1、完成第1题。
(1)出示习题。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中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
3爷爷教“我”怎样捉萤火虫?为什么要这样捉?
(2)指导学分析问题。
(3)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2、完成第2题。
(1)出示习题。
填空。
萤火虫全身(),两只()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和一对纱一般的(),()后面有一粒()的东西。
(2)学生读题。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检查后小结。
(5)让学生读填好后的句子。
3、完成第3题。
(1)出示习题。
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轻轻地瞧
仔细地照
一亮一灭地摇
慢慢地打
(2)指名连线。
(3)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4、完成第4题。
(1)出示习题。
说说下面的比喻用什么比喻什么。
1萤火虫的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
2萤火虫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
(2)读题,讲解题意。
(3)指导学生分析比喻句。
(用“硬壳”比喻“外翅”,用“纱”比喻“内翅”。)
三、作业。
完成课后1、2、3、4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21萤火虫
2、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二、看图复述课文。
1、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对学生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
(1)不要遗漏主要内容。
(2)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3)不要像说话那样,也不要像背书。
3、出示挂图,指导学生复述。
如: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爷爷摇着蒲扇,奶奶拍着小宝弟弟。忽然,有许多萤火虫飞来,我问爷爷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爷爷告诉我:萤火虫的独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一到晚上,它们就飞出来,空气进入这些小孔,就会发光。我捉了一只萤火虫,用手电筒照着仔细瞧,看到萤火虫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样的内翅,独自后面有一粒东西,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爷爷还教我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吸引萤火虫的方法捉萤火虫。我按照爷爷教的方法,果然捉到了萤火虫。
三、作业。
看图复述课文
附板书:
21萤火虫儿歌
萤火虫怎么会发光
外形(全身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外翅和
一对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能发光。)
教学后记: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时,在扫除生字新词障碍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通过学习集体讨论、教师帮助,读懂句子的意思和自然段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幼儿园《萤火虫》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一)巩固对昆虫基本特征的认识。知道萤火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发光的原因。
(二)通过电影教学,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精神。
(三)欣赏萤火虫的相关歌曲,学会用肢体,表现萤火虫,飞舞闪烁的优美情态。
(四)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萤火虫。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一)教师事先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二)影片《车胤襄萤》,做好相关处理剪接。
(三)小电池照明器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萤火虫,认识萤火虫。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大屏幕上投影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在树丛中有许多闪烁的亮点?
2、原来它们是一群小昆虫,它的名字叫萤火虫,我们放大一只仔细看看它长的什么样子?萤火虫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有翅膀、有三对足。
提问:萤火虫的特征与昆虫基本特征相符吗?它是不是昆虫?
(二)扩大知识视野,认识不同种类萤火虫
1、刚才我们只看到一只萤火虫,其实有许多的萤火虫长得都不一样,就象我们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不一样,大自然真奇妙。
2、观看不同的萤火虫,解释有的看上去好象没有发光的原因。
(三)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1、萤火虫有这么神奇的本领,小朋友们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光的本领吗?(幼儿展开想象自主讨论)
2、原来在萤火虫腹部的最后两节长着一个发光器。
3、有很多人早就发现了萤火虫神奇的本领,把它写进了故事、儿歌、歌曲中,我们来听一首《小小萤火虫》的儿歌。
(四)观看电影故事《车胤囊萤》
1、萤火虫还和我们人类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个故事叫《辄襄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幼儿观影。
3、提问:主人公车胤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4、你想到可以请萤火虫来做什么呢?
(五)表现萤火虫的闪烁的情态、飞舞
1、教师出示发光器,让幼儿感知发光器可以象萤火虫的腹部一样发光。
2、幼儿尝试使用发光器。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发光器象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飞去寻找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自我评价:
该活动将科学与电影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使幼儿获得丰富知识又发挥了电影教学的优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与互动,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中主人公刻苦读书的恒心与毅力。生动的影片内容,把幼儿引入了一个饱含人文价值和审美的艺术境界,让幼儿体验什么是真、善、美。
小百科;萤火虫昆虫小至中形,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头小,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触角左右相接近。
幼儿园《萤火虫》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