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工具,为完成一份教案,想必教师一定都费尽心力了,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暑赏荷花,吃莲藕的习俗
2.让幼儿认识荷花、荷叶、莲蓬、莲藕,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自主涂色,培养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荷花、莲藕的图片,有条件可以准备一盆藕片或一节藕,莲子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小暑知识
小暑时节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开始自清朝咸丰年间,藕一方面与“偶”谐音,有成双双对合合满满的寓意,另外在文人墨客笔下,藕也因出淤泥而不染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行。而从食物本身来说,六、七月份,正是鲜辣上市的时候,而食藕则以七月前期为佳,正是小暑时节。藕也有健脾开周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宋代李流谦写的《食藕》中有:“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可知人对藕的喜爱。
2.认识莲
——今天莲藕知道了小朋友们要过小暑,它就来拜访大家了。
教师出示莲藕,请小朋友观察
——小朋友们看莲藕长得是什么样子呀?(一节一节的,外皮看起来脏,里面是白的,有孔)
——真是奇特的长相啊,那有没有小朋友吃过莲藕呢?你喜欢吃吗?是什么味道的?(脆,有点甜)如果教师准备了藕片可以发给小朋友尝尝。
——在咬断莲藕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有一根一根细丝)
——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有一个成语叫藕断丝连,形容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是不是跟莲藕很像?
——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莲藕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它是果实吗?
——不是哦,其实它是茎,是莲的地下茎,每一节中间的须状物就是它的根啦。那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它的花和果实呢?其实你们一定都见过。
教师展示荷花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荷花,也就是莲藕的花,如果你在小暑时节去公园转转一定就能看到它们啦,请一位小朋友来描述一下荷花是什么样的?(从水中长出,花朵很大)
——荷花旁的荷叶是什么样的呢?(绿色,圆形的,叶片很大)
——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花瓣中间的是什么呀?它是荷花的果实,也就是莲蓬。莲蓬里一粒一粒的就是莲的种子,叫做莲子,长得是什么样子?(外面有绿色的硬皮,里面是白色的)——大家吃过莲子吗?它是什么味道的(清甜,或者微苦)
——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莲的茎叫做?莲的花叫做?莲的叶片叫做?莲的果实叫做?莲的种子叫做?
——小朋友们真棒!莲这种植物一身都是宝,各个部位都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在小暑时这样的炎热天气里,具有清热生津、止血散瘀的功效。
3.动手画一画
(1)——我们来动手给莲涂上颜色吧。
(2)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幼儿自由创作
(3)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小暑时节莲藕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也知道了莲藕是莲的茎,认识了莲这一种植物的花、叶、茎、果、种子,还动手为莲花涂了色。周末的时候不妨去公园里转一转,赏赏莲花,吃吃莲藕,感受夏天的气氛。
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教材通过让学生听《龙宫晒龙袍》《百索子撂上屋》《白龙归家日》的故事了解传说小暑习俗;通过赏析美文《北平的夏天》,引领学生北平夏天的丰富多彩与可爱;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小暑节气,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吃饺子”“食新”两项小暑传统活动更意在让孩子们在动手做做的同时加深对节气的了解与情感;教材最后“情景交融写游记”的习作安排则引导学生写风景时带着自己的不同感受,切记写流水账,写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感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小暑”的由来、相关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等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小暑”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及包饺子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小暑
1.诵《节气歌》
孩子们,你们知道《节气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现在又是哪个节气呢?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春天已经过去,骄阳似火、绿树成荫,夏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暑”,去感受下它的热情。
2.板书:小暑
看到这个暑,你想到了哪些词?(学生交流并汇报)
(二)走进小暑
知道小暑在什么时候?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
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暑时节容易有雷暴的天气特点
2.了解雷电知识,注意雷雨天的自身安全
3.能自主使用画笔,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安全知识(防雷)视频、雷声音频、龙的简笔画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小暑节气天气特点。
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用究一信人中國南方大資分地区量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2.声音引入
(1)教师播放雷声
(2)——小朋友们,刚刚是什么声音呀?你们害怕打雷吗?是什么样的声音?请一位小朋友来模仿一在打雷之前天空往往会突然一闪,那是什么?小朋友们看到过闪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视频介绍防雷安全知识
(1)——小朋友们害怕打雷闪电吗?其实不用怕,只要我们做好防雷措施,雷电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2)教师播放幼儿防雷知识视频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遇到雷雨天应该怎么做?
①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
②避免站在大树下或电线杆下,也不要站在高处。
③尽量不在雷暴天气看电视,玩电脑。
4.呼风唤雨的龙
(1)龙是传说中掌管天气的生物,据说它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就像传说中小白龙急于回家探母,会带来惊雷闪电。
(2)关于它的形象有很多个版本,比较常见的是说它“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3)今天小白龙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但他不喜欢自己的颜色,请小朋友们来帮小白龙涂上颜色吧,如果你不喜欢小白龙的姿势,帮他换一个动作也可以。
(4)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幼儿自由上色或画各种图案。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
(5)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说说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给优秀者奖励。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了小暑时节常常会出现雷暴天气,知道了防雷小知识,还为能呼风唤雨的小白龙换上了新衣服。小朋友们在雷雨天气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暑三候之一“蟋蟀居宇”
2.了解关于蟋蟀的知识
3.对声音的产生有初步了解,锻炼幼儿听觉
活动准备
蟋蟀叫声的音频、蟋蟀图片,有条件可以准备几只、多种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小暑三候”的知识
我国古代将小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摩始蛰”“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蟋蟀居宇”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莺”指,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2.声音导入
(1)教师播放蟋蟀叫声的音频。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3)——这是蟋蟀的叫声,蟋蟀也叫蛐蛐。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每年的什么时候能听到这种声音呀?
(4)——真棒!蟋蟀主要的活动时间是在夏秋两季,在夏日的夜晚常常能听到蟋蟀的鸣叫。平时蟋蟀都是在田野里玩耍的,但是到了小暑时节天气太热了,小蟋蟀要来我们的房檐下避暑了,小朋友们欢迎它!
3.教师介绍蟋蟀的相关知识
(1)教师展示蟋蟀图片或将蟋蟀给小朋友,分组观察。
(2)——小蟋蟀长什么样子呀?(圆筒状、六条腿、后腿强壮、有触角)
(3)——别看蟋蟀个斗小,他们的脾气可不小,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所以一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还有以蛐蛐为乐的`风俗。
(4)——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蟋蟀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呀?它是用嘴发出声音的吗?
——仔细观察,我呢吧发现蟋蟀发声的部位竟然是在翅膀!原来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刀一样的翅膜,在左边的翅膀上,长有硬刺状的翅膜。振动翅膀时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翅膜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就可以发出声音啦。
4.声音的来源
(1)——蟋蟀通过摩擦翅膀上的硬刺发出声音,我们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
(2)请幼儿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感受声带震动。
(3)——其实声音都是由震动产生的,老师今天带来了几样乐器,小朋友们来感受一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吧。
(4)在教室看护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乐器,感受发声时的震动,如果把琴弦之类按住,不让他震动,声音也就会小很多。
(5)体验结束后请幼儿全体转身,面朝后方,教师使用不同乐器,如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管弦乐器等,请幼儿分辨。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小暑时节小蟋蟀会到我们的屋檐下避暑,了解了蟋蟀发声的小知识,还体验了几种不同的乐器,小朋友们可以留心身边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发出来的。
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暑的由来,收集小暑有关的诗句、习俗等。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小暑所包含的文化含义。
3.激发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暑有关的诗歌、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环节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什么吗?
生:小暑!
师:没错,就是小暑,看来大家都有认真的预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二十四节气中小暑。(板书:小暑)
课堂新授
师: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师:在大家了解之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小暑的习俗,大家仔细听讲,看看谁的收获是最大的。谁能简单的列举一下关于小暑的习俗呢?
生:是!
生:吃饺子,吃炒面。
师:看来大家课下做的功夫可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小暑的习俗,希望大家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食新”习俗
在过去,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师:关于小暑的习俗,大家都了解了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两首诗词,希望大家通过理解这两首诗,来进一步的理解小暑并且感受一下中华诗词的魅力。
?小暑戒节南巡》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总结反思
师:小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十分重要,老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激发自己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课下把小暑的习俗与家长分享。
幼儿园小暑活动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