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有意义的影片后,认真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电影的理解,写观后感是对有意义影片的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勇士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1
近日,轨道公司工会组织观看了电影《勇士》,《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了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剧情感人至深。影片中黄开湘团长率领22名突击队员,与战士们穿越枪林弹雨,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以血肉之躯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观看《勇士》,我被剧中的人物深深打动,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受到了启发并深有感触,将自己的感想总结为如下三句话:
一、舍生忘死的精神。
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消灭敌人,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军歌中总结的,正是《勇士》剧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壮举。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需要认真学习的精神。
二、锲而不舍的精神。
面临敌人四面围追堵截,不畏艰险,生死关头一往无前,勇士们一夜急行军240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徒步行军的世界之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世界的奇迹,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应当永远传承的精神。
三、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影片中,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体力已经透支、没得吃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背起投降的敌方炮手,在体力严重透支时仍坚持,最后活活累死,场面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最后炮手被生生打动,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为小士兵报仇。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写照。我们体会到这种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我们公司的未来,超出困境,创造我公司新的成长业绩。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2
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够讲得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明白当时两大阵营的力量悬殊,从而理解红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后,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是志在必得的战略任务,强渡大渡河就成了敌我双方厮杀的重要一战,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红军巧布奇兵,以两个团的兵力伪装红军主力压向大渡河,然后猛然直奔泸定桥。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一提起长征,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在小学课本、媒体报道、文艺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往往把长征从大战略、大格局上来讲述,很少有影视作品从细节入手,去表现长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现长征中某些具体的阶段。而恰恰是这些红军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对信念的坚守体现出的人性光辉,铸成了长征创造的人类奇迹。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长征经历的许多事件中,选择哪一段、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来重塑电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诺说过:“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毛主席这段话说明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飞夺泸定桥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个字回溯这个过程:过河、跑路、过桥。勇士们过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头”过的河,而是孙营长率领的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勇士们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们穿着旅游鞋跑的路,而是勇士们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穿越人类极限的奔跑;勇士们过的桥不是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奔向旅游景点走过的桥,而是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的没有桥板的泸定桥……这6个字的故事筑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会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跟随着勇士走进这场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如果说长征精神以气壮山河的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改写了现代中国的历史,给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以强烈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那么《勇士》中表现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长征途中,甚至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中,最重要的“淬火点”,或者说是“熔点”。
如果说长征精神所体现的是红军将士义无反顾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那么电影《勇士》表现的就是每一个红军战士为理想而战,为信念而奔跑。他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团结友爱、乐观向上、面对困难不怕牺牲。
如果长征精神也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一次挑战,那么电影《勇士》表现的也是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以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头的非凡经历,锻造了红军战士的勇士之魂。
我们生活于和平年代,只能通过历史的叙述去感受和感悟红军将士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面对今天的观众,表现革命年代为了信仰而斗争的精神,是很难拿捏的,但我们必须把握好历史的真实,塑造好历史中的人物。我们今天重拍长征中的勇士,可以使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一个党、一支军队和整个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我们就一定能够像80年前赢得长征胜利的勇士们一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想这应该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对今天的中国人最重要也最现实的意义。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3
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中国上下五千年,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故事,我们今天的光明社会,背后,是多少个英雄的命一条条搭建而成的,是多少个英雄的血,一滴一滴才聚成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可是有谁想过,一个个胜利的背后,是多少民族英雄的牺牲,他拥有今天中国的辉煌。
我不知道你们还记得25000里的长征,是否还记得大渡桥横铁索寒。25000里的长征,每一个地方,甚至每一米都有一处艰难万阻在等着红军,但红军没有退缩。,因为无路可退,只有不断的前进,前进,再前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捍卫祖国的尊严。
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在滚滚黄河之水的上面,只有四根铁索,那就是所谓的铁索桥,还没有身临其境,就觉得危险。但,红军是从那仅有的四条铁索中爬过去的,而且还挺着枪林弹雨爬过去的,不到,最后关头永远不放弃,只要有一线生机,不放弃生的希望,不放弃最后的胜利。
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以上只是长征路中的一处小困难,在长征路上,红军经历了上千种磨难,没有食物,过雪山,过沼泽等等。没有食物的时候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这些在旁人眼中看来就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但在红军身上,他们为了顺利着千万种困难,去不了的精神正是祖国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在新年代,新世纪中生活的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应好好学习,长大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到祖国,回报社会。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4
电影《勇士》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特别重要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观此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我经受了一次非凡的精神洗礼,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就是这样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曾在小学课文上学过的故事,当它以血肉身躯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不禁为之感动流泪,心中缓缓升起两个大字——“信仰”。这感觉就像春天里的野草一样无法遏制,茁壮生长,愈发坚强。
这是一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战役,只有拿下泸定桥,红军才有继续北上的希望,也才有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当然,在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也是载入了世界军事史的,便是红军用一昼夜奔袭240里,完成了这个真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奔袭战例。这其中,步行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相当于跑了三个马拉松,而且红军还背着枪炮弹yao,不要说在过去的生存条件下,即便是在现代,也被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了达到这个极限,无数战士活活跑死。这也是电影最感人之深的地方。这场行军简直堪称“神迹”,就是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创造了这段传奇,这段神话!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大无畏精神?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寒寒铁索,生死之间命悬一线。如果你已经不喜欢现在社会的物欲横流,总感觉时代的信仰缺失,那么返回八十年前看一看——飞夺泸定桥,仅一个战役就会让你对生活重燃希望。多少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今天我们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所以,《勇士》代表的正是这种精神和信仰。因为信仰,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信仰,他们勇往直前。
记得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战士们行军时,会各自背上写着字的木牌,来让大家相互间识文断字,共同学习。在他们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爱可敬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勇敢”、“未来”、“信念”、“刚强”、“坚持”、“信仰”……是的,我们也会把这部影片,这个故事,这些词,刻在自己内心的木板之上,时刻警醒着自己,今天的来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5
就在昨天上海美影带着《勇士》来到北京,举办了媒体看片会。美影的副总和黑骏马乐队出席这次看片会。我也很荣幸的参与了这次机会难得的看片会。带着期待的心情,这部动画的确让我感觉到了一些惊喜。
总体来说,无论从动画制作到影片场景绘制,这部动画在国内确实代表了当前动画制作上的最高水平。虽然我还能看到影片的拍摄手法有模仿迪斯尼的痕迹,但事物的发展需要过程,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日本、美国的动画产业发达依然是不可质疑的,但是大家能从这个片子里看到了国内动画的进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喜悦。
“苍狼代表勇气,白鹿代表善良”影片开始没多久,男主角巴特尔的母亲这样告诉他……
关于苍狼和白鹿的传说历史非常久远,苍狼与白鹿是蒙古人的远古图腾。传说远古时期,蒙古族部落与其他突厥部落发生了猛烈的战争。最终由于蒙古部落势单力孤被他部落打败,仅剩下两男两女幸存下来,他们逃到额尔古涅昆山中隐居。
后来他们的子孙繁衍兴盛,于是他们迁至宽阔的草原居住。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勃儿帖赤那(意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他们率领本部落的.人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定居下来。
虽然影片的介绍会让人感觉这个片子的剧情很像《王子复仇记》,但是影片一开始的对白,让我意识到“复仇”绝非这个动画的最重要主题。实际上影片的真正主题是“爱”。
父母之爱、男女之爱、姐弟之爱、影片中的角色对苍狼、白鹿传说都有各自不同演绎,这些都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巴特尔那被仇恨蒙蔽的心,在大家对他的爱当中清醒过来。最后宝音姐姐告诉他:“不要让别人指引他的方向”“苍狼驱逐了草原上的邪恶,而带给草原生命的却是白鹿。”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6
今天看了王挺主演的“飞夺泸定桥/勇士连”,这是广电总局精品传播工程扶持项目,讲的是1935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经过川西北向陕甘宁战略转移的一次战斗事件,其实电影本身剧情、演技、逻辑并没有什么打动我的地方,因为说心里话,现在很多的抗日神剧、爱国剧都是粗制滥造,就是因为好过审好上线,不过看到最后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突然内心很激动。
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中国红,其实我们并没有仔细思考和审视过其它的意义,那些在战斗年代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用坚定的信念和年轻的生命守护了家国安宁、民族尊严,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凝视五星红旗,我们更应该铭记先烈,珍惜当下的幸福,不忘本,这种情感,不应该是明星的作秀,政客的人设,而应该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感动,用我们的正心正念告慰先驱的付出和牺牲,为中华复兴民族复兴努力!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7
上周星期四我们全体师生聚集在中园观看了《勇士》这一部令人惊心的电影,让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的一段惊人的故事,在电影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勇士为渡过大渡河而战死。而在片尾,虽然许多的战士英勇牺牲,但正因为他们无私付出而让后方战士成功度过大渡河。
在这部电影中,作为部队主干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为全体着想,鼓舞人心,率领队伍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而作为部队智多星杨政委,及时并准确地做出了决策,尽量减少了部队的人员损伤并且还高效率的完成了任务。这其中最使我难忘并感动的就是红军王东宇了,他一心为了学习打炮技术,而付出了生命,这是多么的无私啊!
在片尾时,英勇的战士们用他们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度过了泸定桥,我看着一个个勇士们有的没有了胳膊,有的没有了腿,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他们失去胳膊和腿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也不为队伍拉后腿。他们忘记了痛苦,心中只记住了对敌人的仇恨,向中国死去的同胞们报仇。这时他们也如同一个健全人一样继续前行,决不放弃。
这一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个英勇的战士们的坚持与勇敢,勇敢前进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写勇士的观后感篇8
看了勇士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信念”二字。
?勇士》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为背景,讲述了红四团二十二名突击队员,突破天险,穿过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事。
通过电影,我仿佛看到了红军们身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正在熠熠生辉。。
红军长征路上艰难险阻,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们,一次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呢?是信念,一种不可动摇、坚如磐石的信念。
红军四团仅用一个昼夜,就跑完了一百有二十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有的战士口吐白沫,当场倒地。是信念支撑着他们,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他们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链勇敢前进,尽管遭受着火烧枪打的痛苦,与落入湍急的危险,他们仍毅然前行。是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如今,战士们终于用鲜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然而红军战士的新年却销声匿迹了。
现在的我们一遇困难就放弃,缺少的就是那份信念与恒心。
古今中外也有很多人信念坚定,取得成功的例子。
越王勾践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国破战败后,越王勾践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忍辱负重,卧柴草,尝苦胆,最终取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成功。
外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在简陋的设备下,仍坚持做研究。那是一种执着追求科学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最终在一次次的试验中获取了镭,荣获物理诺贝尔奖。
勾践和居里夫人都是因为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信念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国古代的常胜将军——项羽,因经受不住战败的打击,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与江边。如果他有坚定的信念,大可卷土重来取得成功。可见没有信念就没有人生的动力,和成功的希望。
我们应有着像红军战士一般的信念。在生活和学习迎难而上,不退缩、不放弃,让信念支撑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艰险,朝着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夺取胜利的桂冠。
信念是一把利剑,可以让你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信念是一盏明灯,可以让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所以,用信念来坚定自己,就像红军战士一样用信念支撑自己前行。不管前方道路有多麽艰难,我们都应该用信念坚定未知的明天!
写勇士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