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读后感7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记录读后感的过程,仿佛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读后感,我们将书中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内心感悟与体验,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人生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人生读后感7篇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1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看过,我也一样,当我把这篇文章看完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难受滋味。

?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在寒冷的圣诞夜里,因为没有卖出去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后被冻死在大街上的故事。

读着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大街旁,冻得瑟瑟发抖,眼神里充满了孤独和无助。从她身旁走过了很多人,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买一盒她手中的火柴。小女孩一次又一次的划燃自己手中的火柴,得到的,却不过是一个个破灭的美梦……

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起来,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爸爸妈妈关心我们,老师爱护我们。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呢?她的结局是那样悲惨!

我真想来到小女孩身旁,用一根星星魔法棒给她变出棉衣、棉袜,让她穿的暖暖和和的,并把她带到我们家,和我一起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舞、唱歌,并给她圣诞礼物,和她一起吃香喷喷的烤鹅。

“小女孩蜷缩在角落了,冷的瑟瑟发抖,却没有人给她一些吃的东西,或者买一盒她手中的火柴。”读到这里,我心中充满着愤怒,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流落街头,而那些有钱的富人们却在家里花天酒地?我多想把有钱人家里的钱都取出来分给那些穷人们!

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身边,她一定也能像我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在大年里她一定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吃着团圆饭;如如果她生长在我们身边,她一定会对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如果……

看了这篇文章,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希望大家珍惜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时,能向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2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

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

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老师。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爱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高中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曾经喜欢过高明楼,一直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3

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缓缓的浮动。翻开《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终于得到了这本在无数人嘴边提起的巨作——《人生》。还没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辟的话语迷住。“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一个寂静的夜晚过去了。我合上书,脑海中还浮现着《人生》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刚放下书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悲凉袭上心间。我向来是不喜欢悲剧的结尾,我也曾以为,这本书的结尾也和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让人幸福而踏实。但是,悲剧的结尾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冲击。

回忆这本书,高加林曾是一个老师。《人生》从他被退回农村当农民开始,他在懊恼中相遇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刘巧珍。他们有过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终究被现实打破。高加林因为叔父回乡当官,通过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成为县里通讯组的记者。巧珍并没有放弃对高加林爱的追逐,但高加林却觉得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见在县里当播音员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两个年轻知识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于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纠结中放弃巧珍,选择亚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为赌气嫁给了老实人马栓。高加林很伤心,但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峰回路转,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发通过关系到县城工作有不良之风。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点。他离开黄亚萍,再一次回到农村。一切似乎没变,只是那个痴心的女孩巧珍已经不属于他了。故事就这样悲哀地画上句号。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很大,虽然我一度感觉我是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也是不属于那个旧县城的。但我却在书中渐渐把自己融入。仿佛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痴情的刘巧珍,再一下变成了任性的黄亚萍。

人生,听起来多么华丽庄重地词语。在路遥的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不同的诠释。如同《致青春》中的台词“你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注定要失去另一样”。生命中很多人注定无法预见。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选择了亚萍,放弃了巧珍,那巧珍不会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珍贵的,没有谁可以蹉跎别人的青春。

给我最多感动的还是那个没读过书却有金子一般心灵的刘巧珍。她对生活有着深深的热爱,对土地也有深深的热爱。高加林抛弃了她,她并没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内心却坚强的让人佩服。她没有放弃生活,反而转为对农村的热爱。虽然她是赌气嫁给了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会有丝丝欣慰。她为高加林付出了这么多,马栓也为她付出了这么多。终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个踏踏实实能和他过一辈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但他走的并不潇洒。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月光明亮,终究冰凉。朦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样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许很多年之后我仍然会想起这本曾感动过我的《人生》,或许我也终将面临人生的抉择,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样潇洒。我始终会承担我选择的人生之路。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4

?人生》这部小说中,摆在高加林面前有过无数个选择,而他也就是在这些选择中最后走向了悲剧的收场。不只是高加林,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无数次选择,也正是对问题不同的选择塑造了我们一个个鲜活而各异的生命。在文中,作者极力刻画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但在高加林在巧珍和黄亚萍中的挣扎刻画的不够,这也许是为了让读者对高加林最后的决定不那么的愤怒吧。

高加林他有才情、有身材、有学问、有抱负,这在当时的少女们心中应该是典型的白马王子形象,这样的他能引起巧珍的注意和爱慕这并不奇怪。然而对于高加林巧珍对他的感情他却是在一无所有时才真真醒悟过来,他总是为巧珍与他之间的感情涂抹上名利与阶层的色彩,如果不是因为教师职位被撤、如果不是心中对刘立本和高明楼的报复,他是否会正眼瞧巧珍,是否会心甘情愿的与乡下没读过书的巧珍在一起,这些都是

未知数;即使在热恋的时候,他也不忘划清学问的自己和没读过书的巧珍之间的界限,他对乡里人的鄙夷使得在黄亚萍出现时,他对巧珍彻底感到无话可谈。他总是把读书人和没读过书的人划分的一干二净,标榜着所谓的读书人的清高,实际上却是他爱慕虚荣、自负浮躁的借口。

高加林有远大的抱负,不甘满足现状,一心进取,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生活,这一切都无可非议。然而在闭塞的乡村,没有任何“背景”的他只能一次次接受命运的摆弄,而他倔强的性格却又绝不甘于接受命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他痛恨自己的贫穷,但他却极度贫穷;他希望在他人面前极尽风光,但却总在人前丢尽颜面。这些都给高加林造成了无限痛苦。

然而事实上,这些痛苦的缔造者正是他自己,因为他自命清高,他爱慕虚荣,他躁动不安,他对生活百般挑剔,他过于倔强而少了对于未来未知的应变能力,他只愿过一种生活而无法接受和适应其他的生活,他不懂得如何在现有生活中处理得当、安心生活,而是不安现状,任凭欲望无限度的膨胀,但却又少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勇于承担后果的决心。他智商虽高,可惜情商不足,一个不会应变、不负责任的人,他能有什么大本事呢?

而与高加林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他满心欢喜、对他无限依恋的巧珍,巧珍专一、勇敢、坚定,她善良、宽容、坚强、豁达,她从不曾用金钱和地位衡量过爱情,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特别是在高加林提出分手后,她承受着内心巨大的创伤却依旧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既没有因为高加林的抛弃而寻死觅活,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对当初的选择有过任何迟疑,她甚至在高加林被撤职查办后依旧不改我心,为他做着利于他而又不逾规矩的事情,她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决定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负责,即便在高加林撤职后重回故土,她也不愿

舍马拴而重回高加林怀抱,因为她知道既已作出决定,便覆水难收。

其实,人生的确是矛盾的,试想如果我们处在高加林的同等境遇,我们敢保证我们会做出比高加林更正确的选择吗?当我们作为乡里人被人奚落和鄙视时,我们就能保证自己仍能保持内心的清醒而不致做出更加狂热的举动来吗?恐怕到时候我们也会感叹悔之晚矣吧。

人生的选择本就无关对错,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但是难的是我们对每个决定负责的勇气。有些道理总要跌过跟头才会真正记在心里,人生总要面对挫折、失败、无奈等种种不如意,可贵的是面对这些仍能保持内心的清亮,尽快调整心态,学会自省和思过,最重要的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勇气。《人生》不过是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游戏中某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缩影,该作何种选择,该负责还是该逃避,我们就用我们的人生来回答吧~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5

读了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小女孩那凄凉、瘦小的身影一直在脑海中浮现着,使我感触很深。

书中讲述了一个凄惨的卖火柴小女孩的故事,小女孩没有了爸爸妈妈,就连唯一的亲人奶奶也去世了。小女孩孤苦伶仃,为了有口饭吃为了还能活着,她每天去大街上卖火柴。这是一年最后的一个夜晚——除夕。在那漫天飞舞着大雪,寒冷的大街上,小女孩衣衫褴褛,光着脚用悲凉、微弱的声音喊着:“卖火柴了……卖火柴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来买她的火柴,想必是因为天气寒冷人们都不出门的缘故吧,小女孩一盒火柴也没有卖出去。小女孩赤着冻得像两个红萝卜一样的小脚,走在冰冷坚硬的马路上,她每走一步都刺骨的痛啊!小女孩走到了一幢楼下透过窗子,她看到了富贵人家温暖的房间里那美丽的圣诞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小女孩冷极了便蜷缩在了一个角落想用火柴的微弱火光取取暖。当她划了一根火柴,啊!她看到了一个火炉好温暖啊!那是爸爸妈妈还在的时候家里那样的火炉,火柴很快就熄灭了;小女孩又划了一根火柴,啊!她看到了一个长长的餐桌,桌子上摆放着苹果、香蕉......还有一只散发着香气的烤鹅,小女孩刚要上前去吃点东西,可是火柴却无情地又一次熄灭了;小女孩又划了一根火柴,啊!在火光中她看见了慈祥的奶奶,小女孩怕火柴熄灭奶奶也瞬间消失,就把一把的火柴都点燃了,在火光中奶奶把小女孩紧紧地搂在了怀里,她们一同飞向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火柴再一次熄灭了,第二天人们看到了冻死在墙角的小女孩。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在那个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贫苦的人们只有寒冷、饥饿、死亡的等待,富贵人家却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这是多么的不公平!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祖国,是多么的幸福、美好啊!

晚上我真的做了一个梦,梦中小女孩来到了我家做客。我打开了我的衣柜,拿出红色鲜艳的羽绒服送给小女孩,我看到小女孩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我又打开了我的鞋柜,把漂亮的靴子送给了小女孩,我看到小女孩脸上绽出了幸福的笑容。接着,我又请小女孩品尝着妈妈为我们准备的晚餐:有苹果、香蕉、桔子,还有美味的烤鹅,不一会餐桌上的食物就一扫而光啦!小女孩终于吃饱了。一觉醒来,这个梦仍在脑海里呈现着,呈现着,我多么希望这一切能成为现实呀!小女孩请你来到我们的国家吧!同我们一同学习、生活,快乐地成长。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为地球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6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人生不设限》,作者是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力克胡哲。力克胡哲没手没脚,却能写字、能游泳、遛滑板、能跳水、能踢足球、能打高尔夫、能潜水、还能冲浪、开快艇,样样都行。虽然书还没有看完,但心中已经是感慨万千。

力克胡哲出生时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他的父母不但没有放弃他,还试着尽量把他当做一个 正常 的孩子去抚养。从书中所配的照片可以看出,力克的童年是幸福的,每张照片里他都笑的那么灿烂,父母用他们全身心的爱去呵护并培养着这个特殊的孩子,而力克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直到力克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父母拥有坚定不屈的信念,通过努力让力克去正常的学校学习,而不是残障学校,这对力克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自己身体上的障碍和同学的异样目光,使得力克无法融入学校生活,他觉得自己彻底被绝望和孤单淹没,找不到一丁点儿人生的意义。甚至于在十岁那年差点儿把自己淹死在浴缸里,但在那一刹那,他想到了为他付出一切的父母,他的弟弟妹妹们,他无法忍受他的亲人们为他的死难过而终身悔恨,他觉得自己太自私了。而力克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对他保证,一切都会没事的,父母会一直在他的身旁!父亲的力量是最强的,他表达出了对儿女的爱与支持。让力克觉得虽然不了解以后会如何发展,但爸爸说终究会解决,他就相信。

与爸爸谈过之后,力克渐渐地走出了人生的最低谷,虽然以后的日子也会有不好过的时候,但他都坚信自己一定会顺利的。后来力克回首当时,并思考之后一路走来的人生,如果当时放弃了生命,他会错过多少日后的精彩呢。

在后来的生活中,力克迎来了各种的挑战,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他觉得上帝对他不公平,期待自己一觉睡醒时会长出手和脚来,但妈妈告诉他,他只是少了几个零件而已,除此之外,他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鼓励他主动地多和同学接触,要拥有坚定的信心,多想自己拥有的,而不是光去想自己没有的。慢慢地,力克在试着与同学接触时,找到了那条通往人生目标的路。而力克也体会到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某项恩赐,如某种才能、技艺、手艺、让人开心或投入的本领等等,而通往快乐的路常常就在那份恩赐之中 。 我们全都是一无所有却充满希望地来到这个世界,人生路上有许多等着被打开的礼物。 天助自助者,要不要继续发挥所长,努力追求人生的最高目的和梦想,完全取决于自己 。

当力克高中时听到一位叫瑞基达伯斯的美国激励讲师的演讲。 你永远无法改变过去,但你能改变未来 ,瑞基的这一段话在力克的心中撒下了一颗种子,让他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从此力克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努力,在21 岁大学毕业后,力克取得了会计及财务规划双学位,熟稔投资,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并激励身边的人,组织各种富有创意的行善活动,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演讲。他的演讲给无数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力量。

我在想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力克胡哲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目标,那所有的孩子都会像汽车有了发动机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会充满动力,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而与此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向力克胡哲的父母一样,无论什么时候,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要放弃,要在孩子跌倒时,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在孩子迷茫时,及时给予孩子自信的力量,能让孩子体会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有多么的艰辛,遭遇多少次的失败,只要拥有一颗永不放弃、勇敢面对失败的心,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就像力克说自己的成功公式就是:跌倒七次,爬起来八次。因为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但面对失败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以后不同的结果。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永不止步,活出精彩的人生!

关于人生读后感篇7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现实不是伊甸乐园,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现实条件的残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有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却不能抛开现实,以求得到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需要摆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来自本我的欲望适度,会给我们以激励。而过分泛滥,则会吞噬我们的内心,失去本心,我们则是最大的输家。

贯穿《人生》,我们可以看到高加林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伴随着悲剧,伴随最终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触颇多,跟随本心,我最大的感触则为他爱情道路的不坚守。

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是这部书的主线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双全,且文武兼备。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朴实、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注重实干。对于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赏的,对于他事业上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对于他的爱情道路的选择,我却是太多话要说,但又仿佛说不出什么。

初恋是美好美丽的,巧珍美丽善良,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没有文化,却真真切切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以她充满激情且实际的方式爱着高加林,纯真无暇。被大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爱着,高加林感觉到了这份幸福。伴随事业上的“腾达”,他离开那片黄土地,来到城市,重逢了黄亚萍。与巧珍相比,她作为现代女性,热情开放,开朗活泼与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交谈话题。

高加林婉言拒绝旧爱巧珍,接受黄亚萍的感情。巧珍含泪答应,坚强着,豁达着,继续着对高加林不变的关心关怀。我不去想高加林于两人间面临怎样的艰难抉择,怎样的内心挣扎,我只想说他的这次抉择预示着上帝绝不会再继续偏爱他,最后爱情道路的一无所有就已经尽不在意料之外。他抛弃了曾经的誓言、约定,曾经的纯真,曾经一切的美好,丢了责任,丢了彼时的本心。

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请守护我们的内心,守护本真,做真自我,才不会惧怕“步步惊心”,不惧怕做出过的选择、在做的选择、将做的选择。

关于人生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路与人生作文推荐7篇

人生无草稿的作文7篇

我的人生我规划作文7篇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7篇

人生之路作文800字7篇

人生的光与影作文7篇

人生财富作文通用7篇

关于哈利·波特的读后感7篇

关于写《雪》的读后感作文模板7篇

关于蛙的读后感7篇

关于人生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