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增加个人色彩,写作文是心灵的记录,可以捕捉你思维的每一个跳动,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抬龙灯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抬龙灯作文篇1
元宵节到来了,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当然少不了舞龙灯、放炮竹来活跃活跃气氛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我们这举行了迎龙灯,贺新春活动,大家个个都笑容满面,处处都是热闹非凡。
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挂着大红灯笼,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来到操场上,只见一条“长龙”正悠闲地卧倒在地,随时准备腾空而起。迎龙灯的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过了几分钟后,开始迎龙灯了,只见,一条长长的巨龙豁然一跃而起,啊,巨龙腾飞了!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巨龙游动起来,开始摇头甩尾地前进……龙灯到了一户家门口,主人就要放烟花爆竹,以示迎接。人们便在大路两旁,观看龙灯,欣赏烟花。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烟花开始变得各式各样,形状不一。只听“轰”的一声响,漆黑的夜空中炸开了花,给单调的夜色增添了光彩。烟花的形状万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流星雨”、“天女散花”等,“流星雨”这个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因为炸开的烟花起初是一朵圆形的大花朵,可过了一会儿,就分散成了无数的流星雨,从夜空里落下,划下了一条长长的弧线。再说“天女散花”,这个名字也是我自己取的,是因为起初炸开的烟花也是一个圆形的大花朵,这很平常,可妙的是,那朵大花马上变成了无数的小花朵,犹如是天女散花般美妙。更让我过目难忘的是,有一种最奇妙的烟花,它炸开后并不是花朵,而是一个个爱心,给大地送来祝福……
元宵节少不了迎龙灯,当然也少不了吃汤圆了。回到家里,妈妈已经煮好了汤圆,一个个汤圆像是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十分可爱。电视回放起了一首歌:圆圆的汤圆甜又甜……这首歌回荡在房间里,挥之不去……
抬龙灯作文篇2
今天是玩龙灯之日。很快,夜幕降临了……
漆黑的夜空中挂着两、三颗闪烁的星,它们眨巴着眼睛,也和大地的孩子们一样,等待着第一发烟花的绽放。
这时,“嗖”的一声,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天际,随后,“嘭”的一声,一朵红色的花绽放在夜空之中,红的闪亮、红的清晰,可,又缓缓落下,消失在黑夜之中。
突然,“砰砰砰……”十几只烟花陆续升空,先后一一绽放开来。有的犹如一朵艳丽的牡丹花,她犹如一位披着一身彩衣的花仙子,在夜空中舞着;有的犹如一朵黄澄澄的菊花,每一朵花瓣都黄的像金,都楚楚动人,每一朵花瓣都犹如星星眨着眼睛;有的犹如一朵银白的水仙,花瓣洁白如玉,花蕊是素雅的淡黄色……我们仿佛来到了花丛中,看着她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走出了“花丛”,我们又来到了“龙的世界”。
一条条金黄的巨龙呈现在眼前,有的在咆哮呐喊着,仿佛不喜人们看到他的正脸;有的在朝着天空腾飞,仿佛要抢其他巨龙的风头,好好让自己炫一炫;有的扭动身躯,舞动龙爪仿佛在说:“嘿!看我多厉害!”……巨龙千姿百态,各有各的“性格”。
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巨龙,还是无颜六色的鲜花,都别有一番趣味,都使人陶醉。
抬龙灯作文篇3
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相传,古人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造型优美,绚丽多采,线条刚柔相济。在历史条河中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祐,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第一节称一档。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的`)。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珠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
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龙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就是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农村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抬龙灯作文篇4
元宵圆圆,家家团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晚饭过后,我们全家一起到沁水河公园看花灯。
今天的大街格外热闹,人们都络绎不绝地向沁水河公园走去。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灯笼,月亮也掀开遮住自己的“面纱”,露出它那一张又大又圆的脸,笑了。
沁水河公园的道路两旁热闹极了!卖棉花糖的、烤肉的、闪光玩具的、小灯笼的,应有尽有,时不时听见一声叫卖声。我们来到一位老爷爷摆的摊点前,看着那些又大又圆的棉花糖,我垂涎三尺,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拿出两元钱给我买了一个棉花糖。爷爷拿出一根细木棍,在喷糖丝的机器上空不停地旋转着,只见那些糖丝像着了魔一样,乖乖吸在了细木根上,不一会儿,一个又大又圆的棉花糖做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到了沁水河公园一看,呀,入口由大大小小的灯笼组成了一条灯的长廊!灯笼的下边都挂着风铃,风一吹,风铃发出“叮叮咚咚”清脆的响声,为沁水河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过灯的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可爱的龙气球,它有一身漂亮的红衣裳,一张金黄的脸,旁边留着两条黑胡须。它的手恭恭敬敬地放在胸前,像在祝全区人民新年快乐。
龙气球的右边是双龙戏珠的气球,那两条浑身金黄的龙的.前爪抬着,仿佛要抢先争到中间那个镶着金边的大红球。它们的嘴张的大大的,露出里面锋锐的牙齿,似乎在比谁更威武。微风一吹,它们的头轻轻摇摆,好像活了一样,马上要腾云驾雾。瞧!观水镇为了突出自己的苹果特色,在灯上也放了一个大大的、红红的苹果,馋的我直流口水。
龙气球的左边是牟平一中做的灯:鲤鱼跳龙门。在那个大大的门上面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子,上面用彩灯围成了“龙门”两个字,龙门上还挂着许多小灯笼,让龙门变得更加耀眼。在龙门的上面有一条跃得高高的红鲤鱼,我仿佛看到了那条红鲤鱼使出浑身的力气,纵身一跃,跃过龙门,变成了一条真正的龙。
它也寓意着牟平一中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也能像鲤鱼一样,跃过“考试龙门”,考上一个好大学,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灯的后面是牟平一中的哥哥姐姐们自己做的花灯。有的是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做的,有的是用印制板叠起来的,有的是用一个个长方体拼起来的……他们做的花灯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远处龙泉镇做的花灯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每一页上都写着龙泉发展的特色。
各个单位做的花灯把沁水河公园装扮的绚丽多彩,让沁水河公园焕然一新。我爱这样的沁水河公园,更爱那些美丽。
抬龙灯作文篇5
大年初三,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去黄山游玩。
下午,我们来到了宏村,正好赶上那里举办的舞龙灯表演。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拉着妈妈使劲的才挤进人群里,一阵锣鼓喧天,舞龙灯表演终于要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金光闪闪的七八条“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腾云驾雾,有的`遨游海底.......
我正看的眼花缭乱,身后突然传来震耳的喝彩声。我扭头一看,哇塞!一位壮汉,双手举着龙珠在“龙”的前面逗它。那条“龙”金光闪闪,头和尾巴特别长,一双铜铃般的大眼,显的威风凛凛,神气十足。
只见“龙”扑向龙珠,只见那位壮汉把龙珠从左手传到右手。“龙”似乎不甘心失败,又扑了上去。壮汉手中的龙珠又迅速的左右穿了几次,身手敏捷的左躲右闪......好哇!只听见人们欢呼起来。
锣鼓越敲越响,越敲越急。刹那间,锣鼓声,掌声,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龙”舞得更加欢快了,红色的龙珠上下飞舞,“龙”不断的飞呀,扑呀,抢呀,跳呀.......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精彩极了。底下的观众更是叫好声不断。
多有趣的舞龙等表演呀!我还是第一回见过.辛亏爸爸带我们来到宏村,不然,就错过了这么激烈的舞龙灯表演了。
抬龙灯作文篇6
舞龙灯,这种耳熟能详的民间艺术表演在我家乡人的心目中可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每当纯洁的晚上,家乡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广场上,都会有五十来个人,将高贵威严的龙头高高举起。随后,一条条五彩斑斓、珠光闪烁的彩龙便开始蜿蜒盘旋,顶空翱翔,为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
舞龙灯是一种传统的艺术活动,每逢经过舞龙灯的表演现场,人们都不忍离去,都会被这五光十色的表演所吸引,留下来驻足观看。龙灯舞到一半,有的性急的观众觉着站在那看没意思,逐摩拳擦掌,纷纷加入到了舞龙灯的队伍当中。绚丽的彩龙开始向别处飞去,飞过一条条宽阔的街道,飞过一条条狭窄的小巷,飞过一栋栋高大的楼房,飞过每一户人的家门口,飞进每一个家乡人的心中。动听嘹亮的锣鼓声伴随着飞翔的彩龙,龙飞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为星年的夜晚平添了一抹幸福的色彩。
舞龙灯的队伍中,有这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人。大男人们在用他们粗壮的手臂,将龙身高高举起;老人和妇人都在一旁,敲打着自己手中的传统乐器,用锣鼓钹清脆的声响增添节日的喜气;小孩子们有的在外围观看,有的走上前去,为自己的父母加油鼓劲。舞到精彩处,围观的人无不拍手叫好。无论是舞龙灯的,还是在一旁观看的,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虽然舞龙灯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的华丽,也没有奥运开幕式的隆重,可舞龙灯朴实无华但喜气洋洋的表演,已深深地烙印在了家乡人的心里。
抬龙灯作文篇7
工历正月十五日,是中邦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
尔的故乡固然是一个名不睹经传的小县城然而一到元宵节这地,新昌乡城,舞龙运动各具特点,大市聚后梁村的“盘龙灯”最背盛名,以其范围巨大、声势壮观替齐县之冠。
昔年元宵节那天,我末于有幸一见其庐山实点纲。
夜幕来临像变魔术似的己们从五湖四海集合去到处三三两两,热烈不凡。
时光到了,刹那锣瘪震天,由“夜明珠”启讲,一条二百多米长的巨龙浮现在人们面前。英武雄浑的龙头由一个硬朗的'大汉高高举伏,龙嘴一弛一折,龙眼一闪一闪,龙身由当时筹备恶的、花色各异的灯板拼成,透光的棉纸罩上皆画有山水、花鸟、仕父,题写着吉庆词句。跟着锣声饱点的节奏变更,长龙还会舞没“火龙圈”、“剪刀箍”、“臭烟虫”等诸多变化,博得了等待未久的观众的阵阵欢呼。“火龙”所到之处,店展商野鞭炮全抬,人我把手中的烟花射向“夜亮珠”取龙头以讨彩头。越是这样,舞龙者越愉快。由于官谚云:“龙头越弹越吉祥,龙灯盘得越长越讨喜”。
夜深了,咱们流连忘返地分开了大市聚。明年的元宵节,我必定还来!
抬龙灯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