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举办,活动方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更多有趣的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工活动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美工活动方案篇1
一年一度植树节即将到来,我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植树节活动方案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一、活动主题:
许美好愿望、献绿色爱心。
二、活动目的:
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大家爱护花木,珍惜绿色的责任心。
三、活动时间:
三月十四日
四、活动地点:
xx大学
五、活动宣传:
海报,展板
六、活动过程:
1、由院青志协负责向院团委提出申请,并购买树苗和花种,铲子和水桶。
2、由院青志协向全院征集志愿者,将统计全院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项(每个参加者务必准时集合不得迟到)
3、由院青志协联系各系青志协,给予支持和配合。
4、三月十二日举行绿化环境,从我做起的签字仪式
5、活动内容:
(1)院青志协征集的志愿者可以组成亲情组、友情组和爱情组,进行植树活动。(同学们在植树的过程中既绿化了环境,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2)志愿者们分组后,分别由院青志协充当小队长负责。
6、注意事项:
a)植树过程中注意合理利用工具,节约用水。
b)植树时应注意方法和安全
c)活动完毕,合影留念。
七、活动经费:
树苗和花种:300元
铲子:30元
水桶:20元
总计:350元
八、注意问题:
在植树活动期间,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美工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背景: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
二、活动意义: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特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过程
1、第一主题:端午祭屈原主题班会
具体时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具体要求:
(1)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屈原及他身上体现的高贵品质。
(2)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摘抄屈原辞作,通过班会课进行朗诵宣读。
(3)班主任需通过制作敬屈原的课件,和学生一起赏辞忆故事。
(4)通过主题班会感受祖国传统节日文化,到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目的。
2、第二主题:端午识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艾蒿,以驱邪祛毒。
具体时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具体要求:
班主任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摘艾草,做成标本,了解艾草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
(1)标本尽量完整,在报纸或书中安放:叶片向左右两侧分开摊平,小部分叶片可叶面朝下,叶背朝上,皱缩的叶片要展平,后压干,过1-2天换换纸,以便吸取标本体内的水分。
(2)当标本七、八成干时,将它安放在a4纸上,做到整齐、匀称、美观,像一幅图画。
(3)做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学名或俗名)、科属、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者等,标签的大小通常是120x70(毫米),贴在a4纸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张a4纸做标本说明卡,自行设计版面,内容包括:标本名称、科属、生活环境、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与端午节的渊源等,并注明班级和姓名。
(5)将两张a4纸背对背整合,然后压膜。
3、第三主题:端午节班级包粽子
具体时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具体要求:
班主任带领学生在活动之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包粽子。
班级总体要求:
(1)班主任假前认真布置此项活动,申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自主选择和适当调整的原则下,将学生有机分为三个大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活动,保证每个主题都有10个以上的学生参与。
美工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在各种图形的纸上用树叶,花片粘贴成书签,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幼儿听音乐学小树叶飞进教室,音乐停小树叶飘到地上。(幼儿坐到座位上)问:小树叶们飘到哪里去了?(草地上,池塘里,房顶上)(出示范例):有一片小树叶飘到了纸上变成了漂亮的书签,你们也想变成美丽的书签吗?我们一起动手打扮自己吧!
二、讲解示范。
1、把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2、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并将花片涂上浆糊粘贴在纸上。
3、用水彩笔在纸的空白处添画上美丽的图案。
4、在书签的上方打一小孔,把纸绳穿入打好结。
三、幼儿操作。
书签不要剪得太大,贴树叶,花片时应整片叶子涂上浆糊后再贴,打孔时不能太大,能力弱的幼儿请老师帮忙。
四、讲评。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选出最好的作品陈列出来,然后互相交换书签。
活动反思:
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动手参与,只有几名年龄较小的幼儿在穿孔时是老师帮忙完成的,而且都能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
美工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目的
养成教育目标: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认知: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欣赏力。
技能:复习巩固撕贴技能。
情感:喜欢参与美工活动。
人格;教育幼儿不乱丢碎纸,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各种撕贴材料若干,用旧挂历做成的半成品(拖鞋、帽子……)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用旧挂历做好的物品(拖鞋、帽子、围裙、枕头套-------),引导幼儿观察,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这些物品是废物利用。
2.向幼儿讲解撕贴材料及使用方法,教育幼儿不乱丢碎纸,保持环境的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5.展示作品,讲评。
6.师生共同收拾物品。
中班美术教育活动《可爱的乌龟》
活动目标:
1.复习画乌龟,鼓励幼儿合理地布局画面。
2.通过欣赏课件,感受画面布局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可爱的乌龟》
2.乌龟手偶。
3.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乌龟手偶。
“今天,我请了我们的好朋友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乌龟不高兴了,它迷路了,你们知道它住在哪里吗?”
2.展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乌龟“住”不同的地方,画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图,听听乌龟说了什么?(“谢谢你们给我找了一个家,可是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2)让乌龟分别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画面中下部,请幼儿说说乌龟住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不好不好,我的头、脚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里不舒服”)
(3)让乌龟住在画面中间,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我最喜欢在水中间游来游去的了。)
(4)出示一个小乌龟在中间,听听它怎么说?(“这么大的海,就我一个人住?我很孤单哦!”)请幼儿想想办法?
(5)增添许多个小乌龟(画面较饱满),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孤单了。”)
(6)出示一个小乌龟,一个大乌龟,感受知画面。
3.请幼儿也来给乌龟安一个家。(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给大乌龟安家还是给小乌龟安家,给1个还是给几个乌龟安家,安在哪个地方,乌龟最高兴呢?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照顾乌龟的感受(即合理布局画面)
(3)作品展示。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作品,感受画面布局的美。
反思:
画面布局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以前,幼儿已有了画乌龟的经验,但在绘画过程中,总是会画的太小或太偏了,画面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漂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可爱的乌龟》。
我改变了以往的绘画模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示范→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方法,而是制作了课件,将整个布局的问题放在课件中来解决,并且运用了幼儿较易接受的拟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帮助幼儿感受乌龟住在海水里的不同地方画面的感觉及乌龟的感受,乌龟说的话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更易让幼儿接受。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儿将物体画中间,画大一些,画满一些,总是用平直的语调说,总有些孩子只顾自己画,不去理会老师的话,但这次通过展示课件后再画,有的幼儿画了一个乌龟,我便说:“你想想,这只乌龟一个人住,它会怎么想呢?”幼儿很自然的就会多画几只乌龟了。
幼儿在合理布局画面的基础上,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的幼儿画了许多只小乌龟,在前面画了一只大乌龟,他说:“大乌龟带着小乌龟做操呢!”有的幼儿把小乌龟画在大乌龟身上,他说:“这只小乌龟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大乌龟、中间壳是空的,再在旁边画了只小乌龟:“妈妈刚把小乌龟生下来,正教它游泳呢!”可见幼儿的想象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一起欣赏了同伴的画,幼儿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讲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美工活动方案篇5
一、设计思路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常习惯于对集体教学活动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幼儿的游戏特别是自选游戏的指导并不充分,有时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实际上,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往往不纯粹是自我的结果,如果教师能给予合理的指导,就可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实现自主发展,从而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可以说,游戏蕴含着幼儿学习与体验的种种契机可能,一次成功的游戏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其情境的营造,规则的形成,问题的设置,角色间的合作,师幼的互动。游戏既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更是幼儿成长的阶梯。小小的游戏既能孕育幼儿的智慧更能体现我们教育者的智慧。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幼儿的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生活活动为主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将能力、情感、品德、智力发展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充分自由,自主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此外,依据大班幼儿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年龄特征,活动设计应留有较大的空间,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区域活动,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
2、乐意把自己的心愿画在心愿卡上,并大胆讲述。
3、遵守游戏规则,学会等待。
三、环境创设
准备一棵圣诞树、皱纸、蜡光纸、剪刀、固体胶、废旧纸盒、可乐罐、创设一个富有设计氛围的场地。
四、活动过程说明
我的设计
第一层面活动目标:(高)发挥想象,创设各色各样的心愿卡。
材料提供: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废旧纸、可乐瓶、蛋糕纸等等。
引导策略:上次我们的小朋友们设计的心愿卡都非常的棒;今天,我要来考考小朋友在设计及装饰心愿卡上有没有一个突破,看看谁的最特别。谁的心愿卡让我一眼看到就忘不了,下面就让孩子们发挥创造,大胆的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一些见意对好的幼儿给予一定的肯定,表扬。
我会设计
第二层面活动目标:(中)大胆的去尝试自己设计心愿卡。
材料提供:各色装饰用品、半成品的纸、一个简单装饰的心愿卡。
引导策略:今天,我请来了我的心愿卡,想与小朋友来做朋友,心愿卡他们最近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的帮忙。你们愿意来帮助它们吗?(愿意)
心愿卡说:“小朋友的心愿卡制作的都非常的漂亮,但外表大部分都很相识。长的都差不多,所以,我们会为了这个小事情进行吵架,今天,我来就是希望小朋友帮我这个忙,帮我们设计不要长的一模一样的心愿卡好吗?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从新进行设计,装饰)
好,那让我们共同来设计,设计各色各样的心愿卡。
第三层面活动目标:(低)愿意把自己的心愿画在心愿卡上。
材料提供:卡纸、剪刀、固体胶、皱纸、心愿卡。
引导策略:小朋友们,你们有心愿吗?(有)
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的小心愿装到我们的心愿卡上,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愿,祝愿自己早日完成心愿。
老师拿出爱心卡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心愿用画画的方式来写心愿,装饰好后并高高挂起。
五、交流讨论
本次活动,我采取了教师请幼儿的方式;由于我们提倡自主,多数都是幼儿自己来选择的。可这次由老师来选择,先请三位比较活跃的幼儿,有请了三位较文静的幼儿,分别请他们到活动区去做自己的心愿卡。
刚开始三位文静的幼儿觉得没事可做,不知道从和下手,这时我看到丁丁的心愿卡上多了很多的图片,这是我就马上请丁丁来讲述,等丁丁还没有讲完,那几位幼儿就开始寻找材料,开始装饰起来了,最后不爱讲话的文文把自己的心愿大声的讲给了所有的小朋友们听,所以说一次好的区域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让孩子们掌握的更多,更自然。
六、延伸活动
我们把活动延伸到——故事会、新闻区等等。
美工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