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6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事迹材料时,适当的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迹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细腻的描写,事迹会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6篇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

杜云,女,198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她立足本职岗位,带领党员干部坚守社区防控一线。疫情暴发之初,她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宣传组、党员先锋组,张贴宣传通告近4000份,为社区居民筹集口罩2000多个,指导居民做好居家隔离。她发动社区党员、门栋长、网格员对3846户居民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电话核查每户情况,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她组织巡查队、环境卫生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社区公共区域开展消杀作业,确保社区环境安全。她心怀群众冷暖,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她发挥自己昔日“全科医生”专业优势,发动社区有医护工作经历和医学知识背景的居民,组建“居民问诊”微信群,为居民提供专业解答,缓解居民恐慌情绪,提供体温计、药品代购和送货上门服务。她建立“居民买菜群”,让社区干部变身“代购员”、“快递员”,对单独带小孩的老年居民开展上门非接触式慰问,让居民居家更安心。社区居民们都说:“社区有杜书记‘当家’,大家很放心、很舒心。”

被授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9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2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3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忙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理解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能够了,多了浪费。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此刻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俭下来的钱能够帮忙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忙期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激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西藏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向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一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经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忙,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根据我的情景,本来能够到养老院生活,可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向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最终难控情绪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境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以往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仅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感情。此刻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忙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完美的未来。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4

__,男,22岁,阳春光华橡树园保安队保安,主要肩负橡树园安防智能化系统的值守。于__年12月份加盟公司至今已两年多了,该同志自入职以来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牢记公司的服务宗旨、理念;认真贯彻和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实将“业主家的事就是咱家的事”的服务口号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团结队友,尊敬上级;业务娴熟,服务规范。

虽然他工龄最长,但从不倚老卖老,反而,处处模范带头,干工作从来就是冲在最前边。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老员工的作用,以点带面,经常性的对新员工讲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新员工探讨如何处理工作遇见的问题。时常对新员工做思想工作,讲述公司的优厚福利、待遇、具有“人情味”的环境、以及企业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无不激发着员工的工作斗志,起到了积极的思想促进作用。

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树立良好的保安形象,热爱本职和集体。业务根基扎实,各种物业管理制度、服务程序娴熟。掌握了小区对讲系统、越墙报警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操作、原理、维护,如果有人问起其上述设备的管理他如数家珍的进行讲解,对于设备易于、经常产生故障的部位,他了如指掌,并在非工作时间对同事遇到的难题指点迷津。橡树园业主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有某知名大学校长三户、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科学院院士等,对于特殊住户及小区90%的业主他均熟悉,为促进小区重点目标的安全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在来访接待、对讲接打的服务中,始终秉承“主动、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方针,礼貌、热情待客,设身处地的为业主、客户着想,一次他与同队另一名员工外出归来,途径10号楼发现门口停放着一辆急救车,这时他对另一名队友说:走咱们过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直到协助医生将病人抬到急救车内方才离去。生活中他团结队友、乐于助人、尊敬上级。新员工刚刚找到工作,生活拮据,他主动相助;员工休假,他主动请缨到工作岗位复杂的门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文鹏同志得到了广大员工及工作骨干的认可,我们寄希望于文鹏同志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5

古往至今,无数的伟人,他们每一个都创下不朽的成就。可他们的为什么能创下成就,为什么能威名远播呢?答案很简单,那便是他们几乎都相信天才是用名为“勤奋学习”的基石筑造起来的高楼。

学习需要勤奋,可想而知,一个不勤奋学习的人能成为伟人吗?也许能,但这个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就像买彩票一样中五百万一样,中奖的几率是有的,但这个几率无限接近于零,而不勤奋学习就成为伟人这个几率就更小了。所以学习需要勤奋,也许有了勤奋,你还是成不了伟人,可你还是有成为伟人的机会,但没有勤奋,你便连这个机会也失去了。

学习需要勤奋,未来我们所面对的大千世界,无数的挑战,无数的坎坷,机会与危机并存,如果我们不勤奋的学习,掌握好技能,又怎样战胜这些挑战,跨越这些坎坷,抓住这些机会,挽救这些危机呢?就像《增广贤文》中写的一样,“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学习需要勤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后从这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里找到一席之地。

学习需要勤奋,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谋士。但就是这样才华横溢的伟人,在上学时,为了能够多上会课,利用老师听鸡鸣来判断下课时间的习惯,定点喂鸡,让鸡吃饱不叫,延迟了下课时间。不可谓是不勤奋了。古人尚且如此,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以求超越他们。就像毛主席说的一样,“俱往矣,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经由我们的双手,勤奋学习,开创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吧。

无数事实证明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学习需要勤奋”。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6

一、简介

李二伟,男,1978年8月出生,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

1998年成为科学教师的李二伟发现孩子们很难理解抽象概念,遂萌生自制教具的想法。从第一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成功开始,近20年来他四处“淘”材料,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具制作了四百余件,其中几十件获科技创新奖;他的十几位学生还荣获了“科技制作小能手”荣誉称号。

二、主要事迹

科学教师自制教具400件

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操场上,四年级(1)班的孩子们正在上室外科学课,师生围成了一圈。“发射”,随着一声令下,火箭模型“嗖”地一声冲向天空,发射成功,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是乡村教师李二伟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的气压式喷水火箭。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丰富课堂教学,李二伟已有18个年头,自制教具近400件。

1998年,李二伟分配到密云区最远的山区校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科学教师。地处深山区农村,这里的孩子想象能力弱,科学课上抽象的实验太多,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再加上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能够按需有套实用的教具,真是件难事。于是,他萌生了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教具的想法。

李二伟利用休息时间搜集废旧物品,开始制作配合教学课程的教具。

第一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至今让他记忆犹新。课上讲到“风的形成”,他反复强调原理,孩子们还是一脸茫然,课后作业仍是一堆的问题。抽象的知识对于大山里的学生而言,的确是难以理解,在这个节骨眼上,只需要拿上教具在学生面前演示一下,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就这样,他下了班,开始画图、设计,到处“淘”合适的材料。一个星期后,所有准备就绪,开始动手制作、实验、找问题、修改。两个月后,他的第一件自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诞生了。演示箱是用废旧木板钉成的,玻璃管是废弃的灯管,小风车是学生叠的,箱子里还有房屋、树木。虽然谈不上不完美,但学生却对这件“宝贝”赞赏有加,关于风的形成原理,也一下变得柳暗花明了。

变废为宝,废旧材料成教具。教学主任说:“学生看到他用这些东西做出的这么多好玩意儿,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就像老师一样,回家找身边的材料来做玩具、做教具。通过他的制作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本中的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李二伟从教近20年,他制作的很多作品“太阳能的利用示教板”“昼夜交替演示箱”“自动风向标”“通电螺线管中的磁场”等,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具已有几百件,多数都参加了市县级的展出,几十件作品在市县级评比中还获得科技创新奖。

小教具解决大难题。从自制教具到带领学生参与研制教具,激发了学生创造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到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课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科学学科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李二伟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具魅力的学科教师。

科技活动助推学生科技梦想。李二伟课前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把自制教具引入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科技活动,带领住宿生开展航模制作活动,组织航模比赛;举行“水火箭”、“气火箭”等的制作和发射活动……,在他的引领中,学生积极参加市县级的科技比赛,十几位学生荣获了“科技制作小能手”荣誉称号。

学生心目中的魅力科学教师——李二伟,扎根深山区18载,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具近400件,带领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培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探索科学的奥秘,将一批批孩子送出大山,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村工会事迹材料6篇

村事迹材料优秀6篇

村标兵事迹材料通用6篇

优秀村集体事迹材料6篇

村标兵事迹材料8篇

村模范集体事迹材料7篇

星级村事迹材料5篇

村事迹材料5篇

村集体的事迹材料7篇

村集体的事迹材料5篇

村榜样人物事迹材料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