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事迹记录能够清晰展现个人的品质和能力,书写一份事迹可以激励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养殖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养殖事迹篇1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养殖事迹篇2
“xxx可是村里的能人,这几年通过养牛,务工夫妻两个把日子过的有声有色,现在可是我们村里的致富能人!”小溪镇香庙村的村民说起xxx这个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xxx是小溪镇香庙村的脱贫户,早年因为自身患有肢体残疾,腿脚行动不便无法外出务工,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妻子刁秀玲身上,随着两个孩子逐渐长大,生活、孩子上学的'开支一度压得xxx喘不过气来。
2014年xxx被纳入香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xxx通过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养起了牛,为了解决他养殖技术上的顾虑,小溪镇畜牧水产站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养殖技术,解答养殖难题,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2016年实现了脱贫,现在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没有党的政策我们一家不可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说起自身,xxx腼腆的笑了,言语中多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不但贷款给我养殖,还给我在村里安排了公益岗位,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村里帮助我家属在牟庄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有信心把日子越过越好!”
2021年xxx贷款了5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目前养殖规模已达到10头,价值20万元,养殖空闲时间xxx还参加村里的公益岗位,每月增收1000元,2021年xxx养殖收入达到了5万元,妻子的在牟庄工业园区的年务工收入也有2万多元,去除开支,家庭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1万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2021年香庙村村集体经济达到了25.73万元,发动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带动周边52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香庙村将继续落实各项政策,完善致贫返贫监督机制,发动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的力量,帮助脱贫户过上更好的生活。
养殖事迹篇3
永xx,男,汉族,xxxx年8月出生,康县两河镇中营村花园社人,中营村养鸡大户。
中营村花园社位于两河镇西面,距镇政府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于是他外出务工了几年,由于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于xxxx年3月份开始了土鸡养殖。
精明强干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新修圈舍220余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鸡养殖场考查并购买先进设备。自己通过翻看大量的家禽养殖技术书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养殖知识。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学判断生鸡病情,自配饲料,有时候,碰到仔鸡孵化到产房里, 24小时照顾,直到天亮。自20xx年以来,土鸡价格较为稳定,使他们尝到了养鸡的甜头。现如今巩永乐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年产土鸡1000多只,幼鸡500余只,年产值在5万元左右,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巩永乐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自己也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乡亲,他作为一名中营村花园社村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由于他的"传、帮、带",中营村的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全村及周边邻里的养殖户都得到了他的帮扶,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养殖大户达4户以上,形成中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外面相比,我们不算富,但看到周围乡亲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巩永乐话里充满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通过敢闯敢干,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帮助别人致富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巩永乐在大山深处,以他坚韧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帮助他人的热心,成为大山的掘金人。我们相信:他的养鸡事业会更好,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养殖事迹篇4
遭遇生活的不幸,陈禹苗落下终身残疾,在社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终创出一番事业。致富后,他不忘岛城的其他残疾人,积极为助残事业贡献力量。
陈禹苗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曲折,在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体育课上因跳高摔伤致使左脚终身残疾,那年他才13岁。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17岁开始,他便离开家乡到原普陀县东极区黄兴乡磨利村捕鱼。一直到2001年,他做过渔民、老轨、制胶厂车间主任等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积极努力,干出了一番成绩。
2001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在东沙镇宫门租了一间35平方米的店面房,开办了一家以出售大猪、中猪、小猪、乳猪饲用和大鸡、中鸡、小鸡饲用的颗粒为主的金三角饲料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举。
2005年,看到岱山有不少残疾人养殖户,饲料需求量大,他便开办了岱山县安兴玉米加工厂。办企业时,政府不仅为他减免了税收,还为他的创业提供无息贷款和补贴,残联也帮他解决了饲料销售店面的租赁。
他说,我的今天靠的是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现在我自己富起来了,也要为助残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创办企业之初,他就招聘了7名残疾人,还安置了附近的3名重度残疾人就业。而他销售给残疾人养殖户的饲料,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前一阵他和客户算过,饲料基本上只赚养殖户们2—4分/公斤。虽然自己的利润很低,但是能给残疾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饲料,让他觉得很值。2005年,陈禹苗的玉米加工厂经岱山县残联检查验收后,确认为扶贫基地。
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陈禹苗还每年都去慰问困难残疾人。
2006年助残日,3名残疾人扶贫基地业主邀请他一起去饭店聚餐,陈禹苗听后提议大家把吃饭的钱拿出来,购买蛋、油、水果等节日礼品,去看望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此后每年助残日,他们都带上礼品去慰问困难残疾人。
而他自己还每年都会去看望一些家庭困难的残疾人,高亭镇大峧村姓潘的双腿残疾人、桥头社区一位57岁姓周的残疾人……听说附近有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后,他都会马上带着慰问金前去看望。
有一次,他同妻子到普陀区沈家门走亲戚时,特地上门给一位35岁左右姓杨的重度残疾人送去慰问金,使得被资助的那位异乡残疾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年来,像这样的助残好事,陈禹苗不知道做了多少件。
他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看到其他残疾人有困难,就更想关心他们,使他们共同摆脱困境。
养殖事迹篇5
大学生村官创业卖土鸡蛋火了,会上吐真言,遭遇“围追堵”。
“土鸡蛋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吗?他怎么说秋天应季?我家门口那超市,土鸡蛋的价格眼看涨得就要吃不起了。”21日上午李涛登台演讲时,一直安静地在会场协助比赛的工作人员,听到发言,开始窃窃私语,互咬耳朵。
“我来讲一下养殖时间表,春季培育鸡苗,夏季茁壮成长,秋季大量产蛋,冬季卖成鸡,因为河南没有活鸡市场,一般是卖到南方市场,种鸡吃了雪水下蛋率会下降40%。从这个时间上来看,土鸡蛋真的不是全年都有,随时随地都能买。”李涛下台后,给粉丝现场答疑解惑。
细打量,一身深色西装,眼睛不用看发言稿,腰板挺得笔直的李涛若与人相逢在十字街头,没准会被大胆的城市姑娘归类为“高富帅”,而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十之七八会将他当成公司小高层。
这人,真的是来借东风、筹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只不过,相对于那些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大学生村官。有创业者的激情,又有大学生的质朴,才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
是两腿子泥的村官,也是大学生心中的“创业盟主”
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你能想象,上段提到的西装哥,还能穿着白大褂,在三伏天潜入瓦房盖上石棉瓦组建的鸡舍吗?他能在母鸡护崽、公鸡啄人、绒毛乱飞的空气里,调试设备、分配饲料。
李涛,是河南省20xx年选任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济源市轵城镇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总经理,市青联副主席,下乡时间已整10年。
“20xx年冬,我选定了散养土杂鸡的创业项目,踏上了创业之路。”李涛说,在科学饲养,走高品质特色化发展路线的作用下,公鸡和母鸡用壮实的身材和饱满的鸡蛋,来回报他。“鸡场收益很好。一个基地每年土鸡和鸡蛋产值共计75.6万元,纯利润达15万。‘豫源咕咕哒土鸡蛋’这个品牌已在国家商标部门注册,还是河南省的农业优秀品牌,全省固定的销售网点已有大中小超市387家。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20xx年8月15日筹建,它联合全市村官及农村创业项目产品,利用网络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络宣传及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在挖掘、整理、包装之后,面向全国推介。联盟以集团公司化运营模式运营,已辐射带动了16个镇办900余名农民朋友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借东风,农业电商还想“创奇迹”
“20xx年至今为农户销售土鸡蛋50余万斤,价值400万元;土蜂蜜3000多斤,价值70万元;高档优质干果4000斤,价值120万元,为农户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增收。”闲言碎语不多讲,李涛用“经济效益”借东风。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抢抓机遇,承办了济源市电子商务创业园,通过微信平台、电子商务等先进手段积极开展市区范围内的连锁业务,将咕咕哒土鸡蛋、王屋山土粗布、冬凌茶、王屋土模、黄金杂粮、薄皮核桃、土蜂蜜等优质农副产品,通过搭建起来的渠道和平台从农户家里流向市场,为农户创造更多的利益。
下一步,他想将创业联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将济源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村官和有志青年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的努力,利用农业电商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发展,推动农业腾飞。”
养殖事迹篇6
xxx,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xx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xx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xx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xx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
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倪彦虎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00只规模。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养殖事迹篇7
“我失去了双腿的活力,但我还有双手,同样可以和别人一样,创造美好的生活,为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一位农村养殖户的信念,只不过,他是一位的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但正是这样一位人们眼中的弱者,以超人的意志创造出了令人称赞的事业。
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杨垱镇官厅村一座颇具规模的养殖基地里,猪叫声此起彼伏,原来是户主马超正在卖猪,看着一头头猪被赶上了车,马超帅气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马超,1987年出生,是枣阳市杨垱镇官厅村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无法行走,属于二级残疾。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好胜欲望,从小上学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为了证明自己也能自理,他从小就坚持自己拄拐行走,练就了超强的上肢力量。
成年后,马超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快递、马路歌手、小型家庭作坊……但均未能如愿。2007年,他在亲戚、朋友的强烈反对下,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养殖的行业。困难确实是太大的,资金问题、场地协调、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他面前,但他深信,自己的肩头能抗千斤重担。他去了村委会,申请帮助协调村民调换土地;他去了残联,去了政府,申请协助办理贷款;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养殖场终于建成了,看着猪舍里的一只只小猪,马超信心满满的上路了。他虽然做足了理论功课,但现实的残酷性还是让他有点手足无措。初期的基地只有马超和父母在运作,日常的卫生保养、猪食加工、疫苗注射、母猪生产等工序虽不复杂,但由于自身行动不便,这些活基本上都落到父母的身上,这时候马超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失算,他没想到自己的选择给父母增加了如此大的压力,多少次,看着父母疲累的身躯,他提出了放弃,可父母一句句“不累”让他更加内疚,他自己主动承担基地的部分体力工作,慢、累,可有父母的陪伴和坚持,他内心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他发誓一定要成功,要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老天似乎并不想让马超很快如愿。自身的困难可以靠强大的意志力去战胜,可猪群里的疾病确实无法用拳头解决了。2013年前后,在马超养殖基地步步好转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几乎摧毁了他所有,看着壮硕的猪一头头倒下,他却只能无奈的看着,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希望一个个破灭。
2015年,经过几年的蛰伏和磨炼,马超和他的养殖基地再次起航了,这一次的他,变得成熟了,沉稳了。他逐渐引进了自动产床、自动供水系统、玉米粉碎机等设备,并且潜心专研了猪的预防知识,
已充分掌握了养殖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且引进了品种优良的黑猪,基地在他的经营下,越来越平稳,基地的效益也愈发的好转。马超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近年来,市残联的领导很关心马超的养殖基地,得知他有心扩大规模,按照国家政策,积极帮他联系了土地管理局和政府部门,帮他协调基地选址和贷款事宜,极大的解决了马超的难题。扩建后的基地更加现代化了,此时的马超已经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猪行家。随着他养殖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己家人力量已经无法保证基地的运作,加上父母年事已高,马超早就萌生了聘用辅工的`念头,2018年来,马超先后联系了多名和自己一样身体有缺陷的朋友,希望能给他们创造就业的机会,目前和马超养殖基地有务工协议的人有13人居多。而且随着养殖市场行情的好转,马超的养殖基地的效益也越来愈好,他也适时的给工人们涨些工资,每每谈到这些,他总是感慨的说:“我能有今天,要感谢国家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关怀,要感谢政策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帮扶,我现在有能力了也应该更多的帮助残疾人群体,回报对社会,希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都能在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行业。”
2020年已经是马超从事养殖行业的第13个年头了,这段时间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市残联和土地管理局,他又开始为他的养殖基地扩展事宜奔波了。
养殖事迹7篇相关文章:
★ 普法先进事迹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