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帮助读者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才是写调查报告的意义,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节消费调查报告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篇1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村村民
二、调查方法:
聊天
三、调查地点:
自己家,村民家
四、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五、调查人:
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调查准备:
笔、信纸、照相机
七、调查经过:
1、上网了解并搜集图片,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
2、访问附近的街坊、亲戚朋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
3、了解当地春节习俗,并写下详细的调查记录。
4、最后总结资料,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调查结果。
1、春节的起源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有扫尘、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传统习俗。
3、家乡的春节
在家乡,除夕贴春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我们孩子就放烟花,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
老话儿说得好“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夜后,就是大年初一,人们穿好新衣,清晨来来往往的拜年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是拜年声,小辈给长辈拜年,不光小孩,就连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笑容。大年初一吃饺子象征了团圆和福气。主妇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放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吃完饺子人们都各自出门拜年,给压岁钱,街上还会有一些奶奶们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八、调查结果: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通过这次的关于潍坊春节习俗的调查我对春节习俗的由来和演变也有了更新一步的了解。感受我们节日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过年时的开心,加强了过年的味道。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尽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变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九、我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领略中国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生活变得多么现代化,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篇2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7日——20xx年1月20日共4天
调查地点:
四川省xx市xxx村
调查内容:
对我的家乡xx镇xxx村春节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家乡春节的消费情况来分析家乡人们的消费观。
调查过程:
在20xx年春节前期在家乡最近的街上首先初步观察了街上家乡人民都在疯狂的购买年货。各种蔬菜,水果,糖果,鸡鸭鱼等肉食品。而且通过观察发现街上比起我小的时候多了很多卖的东西,各种商品很齐全,基本上能满足大家过年的需求了。大家购买的热情有增无减,还是同往常过年一样那么热闹。然后深入到人群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如下:
1.春节主要的开销是什么?
2.在这个街上能买到需要的东西吗?
3.只有过年才买这么多的东西吗?
4.过年消费大不大呢?能承受吗?
5.为什么过年就一定要大量消费呢?
6.对春节出现的奢侈现象有什么看法?
7.春节大概需要支出多少?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总结发现春节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消费、礼品消费、穿着消费、娱乐消费、家居消费、交通消费等。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人们摸摸荷包发现瘪了不少。仔细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春节虽然好,但也是一个消费开支非常大的节日。春节消费集中在食品、礼仪、服装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食品消费
在春节消费中,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最大。由此可见,对于春节人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劳动了一年,人们都希望在年尾时好好享受一下犒劳犒劳自己,大部分认为,在年尾时就应该吃好。从食品消费中看,零食方面的东西少了,水果类的东西多了,最多的就是吃的肉和蔬菜,这部分支出又占了食品消费支出很大一部分。由调查可见,吃,在人们心中占的位置重大,人们的消费思想还是处与传统阶段。
二、礼品消费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当今社会,春节送礼,许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许多人认为,春节送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们家里,春节走访亲戚,给小孩压岁钱,占了春节费用支出的第二位。
三、穿着消费
过新年,穿新衣服,是一个老传统了。一到过年,买衣服之类的服装消费怎么都是少不了的。穿上新衣服好像就预示着告别了旧的过去,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而新衣也代表了人们对下一年美好的期望。在家里,买衣服也成了一项忙碌的.事情。但有可能是时代观念的转变,现在的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在服装上面也不怎么讲究了,所以服装的消费相对也就少了。
四、娱乐消费
现在的人越来越懂的玩,过年更是该放松的时候,于是娱乐消费的比列便直线上升,大人们就爱打打麻将什么的,小孩就爱三五几个约着出去玩。
调查体会:
过年开支相对平时大多了,人们似乎都爱把东西集中在这一个时候买。而消费的内容也涉及到各个方面,样样不缺。吃、玩、穿,是人们消费的大项目。不过从调查来看,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没怎么变,在有些方面有些盲目,在某些方面投入太少,消费观还有待提高。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篇3
在春节期间的主要购物途径这一问题,有32人选择在大型超市,大卖场购物,占总人数的64%;但与此同时,选择百货商店,便利店,市场,品牌店,网购等消费途径大有人在。总的来说,人们的消费途径较以往拓展了很多。
就您对今年春节消费期间物价水平总体感受这一问题,有9人认为物价平稳,占总人数的18%;有18人认为交错式涨跌,占总人数的36%,有20人认为物价极不平稳,占总人数的40%;有3人选择不知道,占总人数的6%。
就您认为春节期间物价变动最为显著的产业这一问题,有18人选择中国传统食品/年货,占总人数的36%;有8人选择餐饮饮食行业消费,占总人数的16%;有6人选择服饰首饰,占总人数的12%;有1人选择春节家庭装饰品(年花,春联,灯笼等等),占总人数的2%;有1人选择花市,占总人数的2%;有12人选择科技产品和电器,占总人数的24%;有4人选其他,占总人数的8%。
就商家影响您购买的因素这一问题,有12人认为价格合理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24%;有26人认为质量优良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52%;有2人认为地理位置优越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4%,有6人认为品牌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12%,有4人选择良好的售后服务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8%。其中,价格合理,质量优良,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人们普遍看重的商品因素,而品牌则着重被年轻人青睐,而地理位置对人们影响不大。
在我所调查的人数当中,他们的家庭月均总收入就1000元以下,1000—20xx元,20xx—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6000元以上七个标准来讲,各个标准的人数及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000元以下,9人,占总人数的18%,1000—20xx元,16人,占总人数的32%,20xx—3000元,17人,占总人数的34%,3000—4000元,4人,占总人数的8%,3000—4000元,4人,占总人数的8%,而5000—6000元,6000元以上的人数为0。
而就今年的家庭总收入较前几年的变化这一问题,有16人认为略为减少,占总人数的32%,有7人认为减少很多,占总人数的14%,有14人认为差不多,占总人数的28%,有10人认为略为提升,占总人数的20%,有3人认为增加很多,占总人数的6%。
就金融危机会令你家今年消费预算的变化这一问题,有22人认为比去年少,占总人数的44%;有23人认为跟去年差不多,占总人数的46%;有4人认为比去年多,占总人数的8%;有1人认为到时才知道,占总人数的2%。
而在家庭消费中占消费金额比重最多的消费这一问题中,选拜年礼品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32%;选餐饮宴席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选服饰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2%;选烟酒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6%;选营养保健品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2%;选科技产品,家用电器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4%,选外出游玩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2%;选其他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22%。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篇4
20xx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5139亿元,同比增长8.2%,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xx年春节期间出境游客631.1万人次,同比增长9.51%,再创历史新高。而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另外,春节观影已经成了很多人春节娱乐活动中的“必选项”。在电影票房方面,20xx年春节初一至初八(2月5日至2月12日)电影累计总票房达到68.68亿元。当前国内消费内需将不断扩大,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
20xx中国居民春节消费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春节消费也得到平稳增长。而在春节消费平稳增长的同时,新的亮点正在凸显出来:商品消费更重品质;餐饮消费更显年味;旅游观影等体验消费更受青睐。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春节消费市场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同时也更加注重消费品质;核心消费人群开始年轻化,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篇报告将围绕以下五个板块对20xx春节居民消费情况进行阐述分析:
春运:十大团圆地河南占四城十大空城广东独占四城
数据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除夕)期间,与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出相比,三四线城市迎来了大批返乡过年的人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十大空城”。周口、阜阳、商丘、茂名、徐州、南充、宿州、黄冈、信阳、南阳10个城市为人员流入最多的城市,成为“春节十大团圆地”。
20xx春运趋势分析
境内游:全国旅游总接待人次达4.15亿,同比增长7.6%
数据显示,20xx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总接待人次达4.15亿,同比220xx年增长7.6%,整体接待人次呈现平稳增长;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5139亿元,同比增长8.2%,仍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境内游:南方旅游城市热度不减,新兴旅游城市减受追捧
出境游: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增长超一成
数据显示,20xx年春节期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253.3万人次,与220xx年春节期间相比增长10.99%。其中,入境62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48% ;出境631.1万人次,同比增长9.51% 。
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因私出入境增长最为明显,共72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7%。春节期间,深圳、珠海等毗邻港澳的陆地口岸出入境人数增长较快,珠海拱北口岸单日出入境人员最高达到41.5万人次。220xx年新开通的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和港珠澳大桥口岸均刷新本口岸单日出入境人次纪录,分别达10.5万人次和11.3万人次。
出境游:亚洲旅游市场火热,超三成出境游客选择泰、日
20xx春节假期旅游趋势分析
春节期间全国零售餐饮销售额超一万亿元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亲戚朋友相聚一堂辞旧迎新,也就免不了吃喝玩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实现平稳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加快,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促使居民春节假期在零售餐饮等方面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年货:休闲零食成最受欢迎年货品类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在传统年货品类中,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休闲零食是最必不可少的,占比53.3%,其次是水果生鲜和酒水饮料,分别占比34.6%和30.4%。
购物:年货节电商类app日活跃用户增长率达6.9%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xx年各大电商平台年货节活动期间,中国综合电商类app日均活跃用户数较20xx年活动展开前增长6.9%,增长幅度明显。 20xx年是年货节发展的第五个年头,是继双十一与双十二之后的第一个购物节,年货节打破了以往春节商品供给和流通条件的限制,满足了消费者在春节期间消费的刚性需求。
娱乐:20xx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68.68亿元
娱乐:20xx春节档电影票房分析
一反春节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科幻类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了20xx年春节档电影的最大赢家,综合票房超过28.2亿元,豆瓣评分7.9分,高出排名第二的《飞驰人生》0.9分,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反观传统类型的.春节档选手《神探蒲松龄》、《新喜剧之王》、《廉政风云》等影片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观众观影习惯的不断养成,新年假期看电影正成为人们共度春节的“新年俗”,与此同时观众对于影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荒诞搞笑娱乐到影片逻辑、拍摄技术、特效水平等,观众的观影口味正在发生改变。
娱乐:春节期间娱乐类app日活用户数攀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xx年春节期间,中国综合直播类、音乐类和短视频类app日均活跃用户数较20xx年1月分别增长8.9%、7.8%和10.4%,增长幅度明显。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春节社交属性的特点以及娱乐时间零碎化的特点,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会,短视频拜年、春节红包、短视频民间春晚等方式不断吸引用户观看及参与。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篇5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xx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 …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推荐5篇相关文章:
★ 消费调研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