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课堂的指南,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记录,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应对策略,确保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坐井观天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教案篇1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2、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朗读。
四、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坐井观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对话,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难点: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课前准备:
青蛙、小鸟的卡片和头饰。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本次主讲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看多媒体,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1)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师板书,生书空)
(2) “坐井观天”写得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 出了青蛙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哪争论?请同学们读第1自然段。)
(二)、初步理解课文
1.老师出示青蛙的卡片,学生找出青蛙应该待在哪?
2.小鸟又从哪里来?落在哪?
(过渡: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听录音,划出课文一共有几段对话?
第一次对话:2-3段
第二次对话:4-5段
第三次对话:6-7段
(三)、学习课文
1.第一次对话
(1) 指名学生读青蛙的第一次问话。
思考: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里,很久没看见过新朋友了,现在看见了小鸟,他会怎么想?有什么疑问?
(2)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疑问的感觉)
(3) 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鸟的对话并请人评点。(读出飞了一百多里的感觉)
(过渡:青蛙和小鸟一问一答,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不知道青蛙相信吗?)
2.第二次对话
(1)师朗读,生放下书本看投影。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听懂了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无边无际”、“井口大”等字词。)
(2)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重点字词:大话、无边无际
大话:生活中你看见谁说大话了?你相信吗?(那要用不相信的语气读青蛙的话。)
无边无际:大海看起来是无边无际的'。(读出无边无际的感觉。)
(4)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思考: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
(6) 动动手:卷起你的书看一看能看见多少黑板?是什么挡住了你的视线?
3.第三次对话
(1)看第三次对话,思考:
青蛙为什么笑了?它笑的对不对?
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
(2)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次对话。
(3)同桌之间相互表演第三次对话。
(四).朗读展示课文
1.听录音,用上手势表演课文。
(1)老师演示,学生跟着做。
(2)集体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3)指名学生分角色表演。(带上头饰)
(五).感悟课文寓意
1.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后它会跳出井口吗?
2.你要怎么帮助它出井口?
3.看见井口外面的景色,青蛙会怎么想?怎么说?
4.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遇见过这样的人吗?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要怎么做?
坐井观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4、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重点: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2、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利用数字教材播放动画《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2、学生观看,思考: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3、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4、理解课题和教学生字“观”,动画播放“观”的笔顺,引导学生批注“观”及课题的意思。
5、理解语言: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课件出示,教师解释。
二、利用优学派课前检测预习情况
1、课件:小青蛙过河,认读生字。(给读得好的同学点赞鼓励)
2、课件:我会读。
3、课件:找朋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完成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3)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已标出的自然段,让学生对照。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回答问题:说说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它们在争论什么?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三、感悟对话,角色朗读,领悟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借助课件理解“井沿”。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课文第2-3自然段。
(2)重点理解“一百多里”,这“一百多里路”,小鸟都飞过哪儿呢?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说话。
(3)教学“渴”及“喝”两个生字。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请男孩子扮演小青蛙,女孩子扮演小鸟。
3、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又累又渴,青蛙信吗?
(1)指名读青蛙说的话,理解“大话”(就是不切实际,夸张的话)引导学生批注意思。
(2)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a。“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b。“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标点,语气不同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3)教学反问句,谁来说一个反问句。
(4)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
(5)重点理解“无边无际”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无边无际”的事物?课件出示填空、草原、大海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话。
(6)引导学生把握角色朗读
4、学习第三次对话。
(1)指名分角色朗读。
(2)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小组讨论交流:青蛙:取笑小鸟的夸张,误认为小鸟弄错了。小鸟:取笑青蛙自以为是。)引导学生批注“笑”的意思。
(3)青蛙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
(4)引导学生把书卷起来,做成纸筒,捂住一只眼睛看黑板,体验青蛙的感受。你喜欢故事中的谁?
(5)引导全班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续编对话
1、组织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则寓言故事中,你认为谁错了?错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发,相机点拨,让学生体会“坐井观天”中蕴含的道理。
六、课堂练习
1、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选择词语(截屏反馈)。
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河沿
(1)小鸟说:“天很大,大得看不到边际。”()
(2)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3)朋友,你言过其实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我站在小河的边上,看到鱼儿游来游去。()
2、推荐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坐井观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9个生字,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的意思。
2.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4.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9个生字,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的意思。
2.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读写本课的9个生字,初步了解在本课的意思。正确书写。
(二)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在本课的意思。
(三)指导观、沿、弄等字的字形。
二、教学重点
(一)读写本课的9个生字,初步了解在本课的意思,正确书写。
(二)指导观、沿、弄等字的字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坐井观天这幅图。
问: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坐井观天。
板书:5 坐井观天。
观是什么意思?(看的意思。)
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坐在井里看天。)
过渡语: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见天是什么样的?请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问题的答案。
(二)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听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上面的问题。
2.生: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它看见天是井口那么大。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还是先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三)看板书自学生字。
(四)请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带音节读生字。
2.指名不带音节读生字。
3.指名说你是怎么记每个字形的。
重点指导字形。
观:记法:见加一个又字旁。
沿:记法:船的舟字旁换成氵。
答:记法:合加一个 字头。
百:记法:白上边加一。
别:记法:另加刂。
抬与台两字区别。两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4.字的意思。
观:看的.意思。
沿:边的意思。
答:回答的意思。
际:边的意思。
5.口头组词。
组词参考:
观:观看 观察 乐观 观点 观念
沿:井沿 盆沿 河沿 缸沿 后边都加儿。
答:答题 回答 报答 答话 答谢
别:别人 分别 告别 区别 特别
弄:玩弄 戏弄 弄好 弄饭
际:国际 天际 水际 林际
抬:抬土 抬手 抬头 抬杠 抬价
信:写信 回信 信封 书信 信号
读一遍黑板的词语。
(五)指导书写。
(六)熟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序号。
要求,读正确、音读准。
2.俩人互相读。
3.指名读。
(七)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二)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字词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问: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带着大家的疑问学习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七名同学读课文。(每人一小段)
思考: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事。)
板书:
小鸟
青蛙
投影:初读知大意。
过渡语:谁坐在井里看天,为什么会发生争论呢?学第1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问: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
板书:
井沿
井里
理解:什么叫井沿?(井边)
挂图:让学生贴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问:青蛙怎样在井里看天呢?(坐着)小鸟呢?(落在井沿上)
板书:
落
坐
(2)指导读。
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所以读的语调稍稳。
请同学试读,指名读。
过渡语:青蛙坐在井里张着嘴在和小鸟说话。它们怎么说的?说什么请我们学习第2、3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两名同学读。
问:它们怎么说的?(一问一答)
师:一问一答就叫对话。
问:青蛙知道小鸟从哪来的吗?(不知道)
(2)指导读。
请你们读出青蛙疑问的语气。
指名读,女生读。
(3)问:小鸟从天上来为什么落在井沿上?说明什么?
(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路,口渴了,要喝水,所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说明天很大。)
(4)指导读。
读出天很大的语气来。
请两位同学读第一次对话。
板书:
细读有语气
过渡语: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我们学习第4、5自然段。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想: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
板书:
天有多大
问: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板书:
井口大
读青蛙的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天就跟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问:青蛙认为小鸟说的话是什么?(大话)
理解:什么叫大话?(吹牛)
青蛙认为小鸟说的那句话是大话?
(飞了一百多里路)
青蛙说话时怎么样?(很自信)
(2)指导读。
读出青蛙自信的语气。
指名读。
问:小鸟认为青蛙把什么弄错了?
(把天的大小弄错了)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
理解:无边无际:无是没有的意思。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的意思。
(3)指导读
读出小鸟说天很大的语气。
试读,指名读。
过渡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学习6、7自然段。
4.学习第6、7自然段。
(1)自学6、7自然段。
思考。
青蛙为什么把天看成井口那么大?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
理解:天天--每天的意思。
(2)试验:
把书卷成一个圆筒,举起来让每个同学看天有多大?
(天只有圆筒口那么大。)
为什么只看到天只有这么大呀?
(筒壁挡住了你的视线)
通过试验你知道小青蛙为什么说天有井口那么大的道理了吧。
(3)讨论:
小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问:小鸟为什么让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小鸟不仅告诉青蛙错了,还告诉它应该怎么改。)想一想: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
(天确实无边无际,大得很。)
有语气地读第三次对话。
(4)分角色读全文。
想: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板书:精读明道理。
(5)小结:
坐井观天是个成语,现在人们把它比喻看问题,目光狭窄的人。称那些见事不多,却自以为是的人为井底之蛙。
?板书设计】
师:这篇课文我们学习的方法那就是以下几步:
学法:
先理解题目
初读知大意
细读有语气
精读明道理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订正作业中的问题。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做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订正作业中的问题。
(二)指导做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词语。
1.做苹果树上词语多的游戏。
教师把画好的一棵苹果树贴在黑板上,然后苹果上又有写好字的苹果,指名到前边来摘苹果上的字可以组成一个词。然后再贴在黑板上。老师说同学作业中出的错误并订正。
2.听写组成的词。
3.互相判,订正。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填空。
观,就是( )的意思。
坐井观天,就是( )。际,就是( )的意思。
无边无际,就是( )。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读填空,想括号里应填什么。
③指名说答案。老师板书。
④齐读一遍。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沿( ) 笔( ) 现( )
铅( ) 答( ) 观( )
台( ) 抬( )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读给的字,说出两字不同的地方。
③口头组词,老师板书。
坐井观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规范书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3个生字。
2、读熟“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通过查资料或向家长请教,了解有关天文的简单常识,如:地球、月亮、太阳、宇宙的大小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查找资料,不对资料的多少作要求,只引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学习课外知识。)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识字4这一课里,我们认识了不少成语,你还记得哪些?(自由说,可以说自己在课外收集的成语。)
2、谈话:这些成语常常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坐井观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释题。(板画一口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补充课题: 坐井观天。
2、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及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指名教读。自由读,巩固记忆。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重点教读“信”。
4、提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7个)
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引导质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词不懂,哪些问题弄不明白?(在黑板旁边简单标注。)
你能帮助同学解决这些困难吗?(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其他问题咱们一边读书一边解决。
三、朗读感悟,初解寓意
1、图文结合,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争论或对话、谈话。)
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板画青蛙和小鸟或贴图片。)
2、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无边无际”和“井口那么大”)
4、你认为谁的看法对?分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5、集体交流:引导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然后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劝告的语气)
6、过渡:看来真的是青蛙弄错了。聪明的小朋友再帮青蛙找找,他还有什么错?(引导理解小鸟和青蛙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7、指导朗读三次对话: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语气。
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对话。
四、启发思维,引导总结
1、读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
2、老师归纳小结寓意。
3、明白了“坐井观天”的意思,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坐井观天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