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案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导,减少课堂上的不确定性,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体积单位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体积单位教案5篇

体积单位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说出体积的含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能用体积单位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倾听,善于比较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在原来知识结构里: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积的大小及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初步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这些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对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的本课内容做了比较。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实验演示或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含义,构建体积单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顾、感知、操作、想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对比中学习,逐步达到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感知体验、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建立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理解体积的含义,经历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对比引入新知。

学生汇报:分别是线段,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引导:

线段有长短之分,长(正)方形和长(正)方体有大小之别。

为了表示物体的长短,我们认识了长度。

为了表示物体平面部分的大小,我们学习了面积。

如果要表示整个物体的大小,那又将产生什么呢?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来学习。

?设计意图】对比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三者相互之间有联系吗?

活动2【活动】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活动揭示概念。

活动一:体验书包里的空间。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自己的书包,是不是还可以再放些东西?

学生汇报:有的已经装满,有的还可以再放些东西。

教师引导:书包没塞满说明它还有一定的空间。书包已经塞满,说明它没有了空间。它的空间被占据了。(板书:空间)

追问:书包的空间被谁占据了?

学生汇报:书占据了书包的空间,学习用具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还有一些喜欢吃的食品,同样也可以把书包的空间占据了。

追问:这说明什么?

学生汇报:任何物体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的。(板书:物体占空间)

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可以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物体占有空间的现象。

学生交流:我们占据教室的空间教室占据学校的空间学校占据小区的空间……

?设计意图】学生身边引入,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书包里有“空间”。并随之拓展,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

1.盛水的杯子装入石头,水面升高。

2.装满沙的杯子倒出沙子,放入石块,结果沙子不能全部被装入。

3.与第一个实验相比,盛水的杯子装入一块较大石头,水面升高的幅度较大。

提出问题: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学生交流:水面升高,是因为石头把水的空间占据了。

沙子不能被装入,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沙子的空间。

石头较大,占据的空间就较大,水就升的高。

教师归纳:物体要占据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补充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师引导:粉笔盒与电脑桌比,粉笔盒占据的空间小,电脑桌占据的空间大……为了更加简洁地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我们引入了“体积”(板书)

引导学生叙述:书包的体积是书包所占空间的大小,电脑的体积是指……教室的体积是指……

引导概念:物体的体积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为了进步加深学生对“空间”的理解,以及对概念的完善,继续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步步相扣,层层推理,逐步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

三、多角度认识单位

1.认识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所占空间大就是体积大,所占空间小,就是体积小。

下面的电冰箱、小水杯和篮球,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学生交流:电冰箱体积最大小水杯的体积最小。

问题引导:上面的物体,体积大小非常直观,若是像这样的两个物体,你能一子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建议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教师课件演示。

结论: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2.对比加深记忆。

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自学书上内容,看看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书上是怎样描述的。

学生汇报: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填写表格: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感受单位的共同结构与特征。从而加深记忆。

意义

常用单位

简写符号

长度

面积

体积

3.建立单位表象。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和其它实物。

辨认:让学生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举例:一个手指尖的大小、一个筛子的大小、一个键盘字母按键的大小等。动手摸一摸,亲自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

操作: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摆法?

想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2个这样正方体,体积是2立方厘米,10个呢?100个呢?1000个呢?那么1000立方厘米又有多大呢?

②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感受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或几立方分米。

认识1立方米

先让学生比划。看看教室里面那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学生体验:三把米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教师可进一步举例:一个橱柜的大小,一个电脑柜的大小约是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本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操作、想象等活动逐步建立单位的表象,较好地渗透了单位化的思想。

活动3【练习】体积和体积单位

四、巩固运用提升。

1.结合具体实物说一说体积的含义。

电脑的体积是指电脑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体积单位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

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盛有红色水的量杯、石块、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量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12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体积单位教案篇4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体积单位教案篇5

一、设计与理论依据

多年来,很多老师都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比较难上好,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大小等问题都不易理解。新课标指导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体积的意义,会用体积单位度量一些常见的物体。”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感知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为学生了新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

了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了新的平台。现在恰逢龙岗区教研室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了锻练自己和突破这类课题的瓶颈,我毅然决定用这一课参加比赛。

二、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比赛课,要充分了解赛场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赛困难,所以本人只能根据现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此本人设计这一节课时采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做实验、摸抽屉、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再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学生

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含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p30-31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感受什么是体积.2、通过操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3、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4、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经历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5、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实验用的量杯两个,石头两块,大盒子两个,足球一个。每组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个,常见的物体各2个,每人一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体验体积的概念。

1、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会说的同学小声跟着说。

2、 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进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感觉…….?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双手摸一摸,感觉……?

4、 生活中像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还有哪些呢?

5、 对了像这样的物体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体积和体积单位(用纸条出示课题)

6、 你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吗?你会判断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常用的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老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小不一的方块。学生说不行要一样大小的,要统一标准,对了,这就要请出裁判长:体积单位来帮忙了。(板书:体积单位)

要想学好体积单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体积单位的两个老朋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猜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对了,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课件出示下列思考题: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

学生自学后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

1、我会发现:引导学生用以下的语言连起来说: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2、我会辨认,让学生把老师准备好三张体积单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闭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日常常见的物品,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先估计一些有数值的,再估算一些没有数值的。)

3、我会联系。让学生比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们的联系。

4、我会用。(用智夺五星的游戏把以下练习串起来)

①请你做个裁判长。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②、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③ 填上适当的单位

b组、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90( )

3、一大捆铁丝长24( )

2、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a组、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 )

④ 通过对上的一组图片、数据的欣赏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体积单位的大小,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的。

⑤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成你喜欢的形体,并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学习效果设计

1、用笑脸进行: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附:

学习研究单

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体积单位教案5篇相关文章:

单位捐款倡议书5篇

单位优秀员工事迹5篇

税局单位工作总结5篇

政府工作单位个人总结5篇

行政单位述职报告5篇

单位写个人总结精选5篇

建设单位讲话稿5篇

创建园林单位工作总结5篇

单位财务的个人总结范文5篇

单位爱国卫生月总结5篇

体积单位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