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让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和计划性,是精心设计教案的直接效果,​,通过写教案,教师可以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7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二、感知

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

三、细读

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 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 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 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

⑷ “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⑸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 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 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⑻ 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 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

⑵ 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 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⑷ 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神态、动作、语言模仿)

⑸ 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 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 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 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爱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⑵ 小女孩吓了一跳,与第一次相见比较。

⑶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话中包含的意思。(此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先前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⑷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转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乱,推测看到“乱”的感受与反应。

⑸ 想象小女孩怎样“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⑹ 后来,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识(第8自然段)。

⑴ 释疑:两人在一起谈什么(相互帮忙)。

⑵ “给”与“拿”的关系,这样都是快乐的。

⑶ 现在小女孩还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吗?(替小女孩说出她由衷的话语)

⑷ 补充阅读并小结: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四、总结

1、小老师都教给了大科学家一些什么?小老师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2、在不断交往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们学过之后的收获。

⑴ 要穿戴整齐,布置整齐,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自查自纠)

⑵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⑶ 乐于助人。

2、你的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有没有一些不足,你要发现了会怎么去对待?

3、希望你们既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六、作业

1、小女孩的母亲见过爱因斯坦之后回家,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经84岁了,如果她来到我们校园,大家该怎么欢迎她?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2

一、复习旧知

1、读词语。

裹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一撮胡子

蓄 温柔 穿戴 埋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一张被单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设问导读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在不同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三、展示点评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童话故事里的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邋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连爱因斯坦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人,难道他真的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地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四)、“我”(作者)眼中的爱因斯坦

(课文第四自然段对话)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其它同学想一想,从他们俩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因斯坦和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谦逊诚恳 天真直率)

指名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中的性格。

男女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 乐于助人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虚心受教

四、难点突破【出示图片】

爱因斯坦是不是个伟大的人呢?结合文中的话语以及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要说明理由。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五、小结全课

1、学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你认识了( )的爱因斯坦和( )的小女孩。

2、教师小结: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六、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3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

流程:

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三、课: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板书: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相遇伟大

相邀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4

一、说教材。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三、课题练笔。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胡子guǒ()被子péng()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现在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2节,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各方面语句,认真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篇7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加法和减法的教案8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8篇

听见颜色的女孩心得体会5篇

狐狸和乌鸦的教案通用8篇

大雨和小雨的教案及反思5篇

倍数和因数的教案5篇

大雨和小雨的教案反思8篇

9的分解和组成大班教案5篇

风和树叶的教案优秀8篇

9的分解和组成教案优秀8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