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设计互动环节,是优秀教案的显著特征,,以下是发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冬爷爷的风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10个生字,学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儿歌《轻轻地》。
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进入课文,巩固识记
1、要解决大家的问题,就要了解课文(答案就藏在课文中)请大家借助拼音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认读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认读字,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和大家见见面。(指读、开火车读)
3、出示5个偏旁“冫灬刂父人”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把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读一读吧!
4、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次读一读。
5、认识自然段、标出段号,指导分段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句:爷爷
冬天到了
暖和的衣裳
6、按要求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
1、指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出示一棵小树图片)
2、学习第二段,观察冬天小树的样子(图)
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看爷爷给小树穿衣服的图片,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指导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看枝叶繁茂的小树图,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讨论: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呢?(看爷爷乘凉图)
朗读交流: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看表情体会心情,指导朗读。
4、朗读全文:分段读、男女分读、齐读、表演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不”字,朗读。
2、指导书写,范写并提示笔顺及笔画位置。
3、描一描,写一写、展示
五、作业
1、读读说说
2、小记者搜集材料(树木的益处,保护树木的好事)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蛤蟆就是青蛙,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表现自己。
2、能熟练演唱歌曲,并为歌曲简单创编歌词。
3、幼儿要保护益虫。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小组结合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一张荷塘青蛙跳跃图片,一个小兔头饰和若干青蛙头饰,歌曲课件和配有相应图画的歌词。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猜谜引出青蛙(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身穿一件绿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
2、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习性和本领后,随机幼儿保护像青蛙一样的益虫。
二、基本环节
1、放课件,欣赏歌曲。
(1)问,你喜欢歌曲中哪一句?
(2)师简单介绍这首歌曲。
这是一首四川方言版的民歌,根据童谣创编。蛤蟆就是青蛙。
2、熟悉歌词。
(1)结合歌词上的图片,认读歌词。
(2)让观察荷塘青蛙图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含义。“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告诉幼儿青蛙说他们把害虫吃光了,今年又是丰收年!它们得意极了,就在荷塘快活地跳跃玩耍。)
(3)说歌词拍节奏。然后学青蛙说歌词做动作。
3、师边弹琴边教幼儿唱歌。
山谷会唱歌,我们的小朋友更会唱歌,我们也做个游戏,请你们做我的回声,好吗?
(1)跟唱
(2)接唱
(3)戴头饰表演唱
(4)用普通话把歌词改唱一遍。
三、延伸环节:
(1)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了我们美妙的歌声,也想让我们把它编进歌曲里,好吗?我请来小兔,帮它编一编吧!(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
“一只小兔一张嘴,两只耳朵四条腿,红红眼睛短尾巴,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2)师幼共同清唱创编的歌曲。
(3)总结:我们不但可以数蛤蟆,还有许多动物可以数(小鸡、小鸭、小狗、小猫···)请你们回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演唱。
四、结束环节
放音乐,做青蛙捉害虫游戏,活动结束。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l、喜欢玩纸飞机吗?玩的时候最希望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师生一起放飞已折好的飞机。
3、不管我们的纸飞机飞得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31课这个童话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31 地球爷爷的手
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年级下册语文地球爷爷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地球爷爷在跟我们打招呼呢,让我们来读读地球爷爷的故事吧!
2、认读本课生字,演示生字课件。
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想吃了。我们来帮小猴摘桃子吧,只要读准了字音就能摘到它。)
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学生跟着读2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点击课件,“桃子”落地,变成一个个没带拼音生字。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
4、读词语,记生字。(做动作,加一加,减一减)
小猴非常感谢你们,给你们送来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但是它要送给认识他们的小朋友。(认读词语,接着记生字)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在这棵大桃树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起去听听吧!
课件出示l~9节文字,并教师配音。
2、听到了什么?
3、小动物们都在说着话呢,可是没有声音,我们给他们配配音,好吗?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什么?读读课文,找一找,用横线把他们的话划出来,并好好地读一读。交流
4、指导朗读。
这些小动物们中,你喜欢谁啊?为什么?指名读。
5、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读1~9节。
6、小组展示,评一评。
7、感情地球爷爷的话。
课件出示第10节。
(1)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2)类比感受,体验“引力”。(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更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3)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4)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球、玩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在书上先描后写。
6、投影展示学生的一份作业,评一评。
五、作业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地球爷爷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课后收集关于地球知识的资料,带到学校来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板书设计:
31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明白绘本阅读中要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绘本ppt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根据情节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观察法、讲述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兴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1、幼儿看图进行讲述。
2、记住故事名称。
以谈话法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分段欣赏故事,
1、毯子变外套。
小朋友们看看,这奇妙的毯子是怎么样子的?
——爷爷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2、外套变背心。
让幼儿猜猜爷爷会把外套变成什么。
3、背心变领带。
(1)让幼儿大胆想像背心可以做什么。
(2)简单讲评幼儿的作业。
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讨论交流。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爷爷每次为约瑟做的东西,他都不舍得丢掉,因为这里面密密地缝着爷爷对他的爱,虽然形式不一样。就像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像约瑟的`爷爷一样是裁缝,会缝衣服,但是,他们给我们买衣服的时候,同样是花好多了好多心思,我们的衣服里同样有家里人的一份爱,一份关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家里人对你的疼爱?你能为他们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观察故事内容图片,并学着讲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厚。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儿不能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有幼儿用书为最佳。最后再增强爷爷与约瑟间的角色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爷爷对约瑟深切地爱。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词:暖洋洋、光秃秃、白茫茫。
3、知道冬天会下雪,雪景是美丽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认识冬天的特征。
2、ppt,移动角色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故事,宝宝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今天到了,冬爷爷也带来了礼物,礼物是送给谁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2、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冬爷爷的图片及冬天背景图,秋天的太阳怎样的?(暖洋洋)冬爷爷一来,天气就变得怎样了?(很冷)谁来到了花园里,看不到什么?大树变得怎样了?(光秃秃)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花草树木又变成什么样子了?
——出示丽丽的画像,丽丽生病了。冬爷爷给丽丽送来了什么礼物?花园变得怎么样?(白茫茫)雪花轻轻地告诉丽丽什么话?(是冬爷爷让我们来和你做朋友的)后来丽丽变得怎么样了?
4、小结:冬天到了,冬爷爷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洁白美丽的雪花,你们喜欢吗?
?冬爷爷的礼物》
冬天慢慢的来了,天气慢慢的变冷了。丽丽生了一场病,不能去幼儿园,心里很伤心。她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想:要是有好多好多朋友来陪陪我那该多好!这事被冬爷爷知道了,冬爷爷说:“我要让美丽的小雪花们去陪陪丽丽,让她的病快点好起来。”
早上,窗外飘起了一朵朵美丽的小雪花,“啊!多美丽的小雪花啊!”丽丽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屋外。啊!外面变的一片白茫茫,美丽的小雪花在丽丽的周围飘来飘去。它们吻着丽丽的头发,轻轻的告诉丽丽:“是冬爷爷让我们来和你做朋友的。”丽丽捧起冬爷爷送来的礼物,高兴的说:“谢谢冬爷爷!谢谢小雪花!”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活动流程为:封面导读——师幼共读——情节推测——自主阅读——情感迁移等环节,通过多通道感知理解“秘诀”的含义,通过观察绘本中角色的表情、动作,体会角色的感情变化,懂得遇到困难、危险时需要勇敢、机智地面对,同样需要朋友的倾力帮助。
二、说教材
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讲述的是一种动物的生存之道,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故事线索清晰,画面简单易懂,情节趣味性强,既富有神秘感,又带有一定的惊险与刺激。所以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该绘本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是充满激情的,更是收获丰厚的。
三、说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秘诀”“勇敢”“机智”等词语的含义。
2.对角色表情和动作的观察,大胆想象、推测、判断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感受阅读活动、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故事的前半部分,采用典型画面导读,师幼共同阅读绘本,通过互动、分享、体验等多种方式积累、丰富词汇,在互动阅读中轻松地理解了相关词汇。
难点: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采用自主交流阅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想象和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像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说教法
课件演示法:在绘本阅读中合理使用绘本ppt,根据色彩鲜艳的画面操作有助于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讨论交流法:在交流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交流。
观察法: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创设观察的机会,合理地加以指导,如引导孩子细致观察遇到危险时小蛤蟆和爷爷不同反应和做法等。
六、活动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致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与孩子交流互动中把握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与不同能力的幼儿互动,关注到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敏锐地观察孩子们的需求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活动中使幼儿体验到快乐,有所收获。
七、说学法
动作表演法:在理解“勇敢”、“机智”“靠的住的朋友”等词汇时,合理地运用做一做、说一说、演一演等表演方式加以理解,做到动静交替,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八、说活动过程
一、封面内容阅读
阅读活动需要给孩子一个正确阅读的方法和顺序,在导入部分,直接切入,利用极富童趣的图画书封面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这个环节设计了2个问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书的什么?(封面)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2.幼儿交流
3.小结:封面上有书主要人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有书的名字——蛤蟆爷爷的秘诀,还有作者。在引出故事名字时我巧妙而简短地和孩子们理解词语:秘诀。
二、典型画面导读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绘本页数多,故事长的特点,利用ppt鲜艳的画面,根据情节的变化有重点地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绘本。结合封面的认识,运用“这是故事的扉页,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这句一语双关的话和孩子们一起走入故事情节,进入童话般的世界。
在这个环节合理地使用了“秘诀本”,合理地板书,帮助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根据秘诀的揭示,合理地用动作感受“勇敢”,用对话理解“机智”。
三、自主交流阅读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也是经典部分。采用自主交流阅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想象和语言交流环境,放手大胆地让孩子们想象思考故事的情节,很好地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想象空间。这个环节有4个问题,层层推进:
1.故事情节想象
师:这时的小蛤蟆将会怎么想,做么做呢?请小朋友来想一想,猜一猜,和好朋友说一说,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吧!
2.进行自主阅读
师:请小朋友在自己在图画书中看一看小蛤蟆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你从口袋里拿出书本,把书翻到第22页去找答案吧!
3.交流阅读内容
师:请你说说小蛤蟆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运用图画书中的内容进行讲述)
4.尝试提出问题
师:你觉得书中哪里有看不懂的地方?蛤蟆爷爷第三条秘诀是什么?我们一起从书中找答案吧!揭示第三条秘诀,用跳舞感受“朋友”。
四、情感迁移交流
这个环节设计了2个问题,把孩子从童话中引回现实生活,正视面对现实生活的危险,需要的一些自救方法。
1.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2.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九、说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角活动中完整阅读绘本,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2.进行角色对话的表演。
冬爷爷的风教案篇7
一、检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25.爷爷的芦笛。生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爷爷的芦笛》会带你走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神秘的氛围里,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成长的味道。
二、 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你感动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
三、学生汇报
(一)想象中海边美景
1、你们也感受到了在强强想象里的海边是十分美丽的,是哪儿感受到的?
2、理解“更有趣”。
(1)什么意思?(2)从这个词中,你知道什么?(3)为什么他觉得芦苇最有趣?
3、再读读“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海水味……”,你知道了什么?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而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的本领。这么美、这么有趣的事,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朗读 指读——评读——赛读——齐读
▲ 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白天,小屋有海鸟相伴;晚间,星星的影子在水里闪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海边芦苇丛都是美的!这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真令人陶醉。你们想去吗?
▲ (二)来到小闸屋
1、出示课件(配乐3幅:海鸟、芦苇、爷俩)
2、你告诉大家,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是啊!爷爷的小闸屋就在这好玩,有趣的地方。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看,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3、出示课件(平静的海面)
4、这情景与强强脑海里的仲夏海边迷人的风光一样吗?此时你好想说什么?
5、自由读这段话,出示语段:“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读着读着,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景象?读到你有话要说的时候就举手。
▲看到这么柔和的海水,这么平静的海面,这么温馨的海风,谁都想去感受一番。谁能用朗读带我们一起感受?
6、朗读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7、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所以他决定做什么有趣的事呢?(指名读)
(三)狂风巨浪袭击小屋
▲三折两卷就能做成一支芦笛,爷爷的确很能干。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婉转悠扬的音调,还裹着大海的气息!美好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从“狂怒、四溅、喷洒、狂吼”等词中体会海风海浪的凶猛。
(2)朗读(学生进行读前指导)指名朗读——再读 。
(3)读得真好,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迥然不同,白天的大海是……夜晚的大海是……(指名回答)(4)文中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学生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5)把描写夜晚大海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闭上眼睛,去感受夜晚的海。出示课件声音。
(7)告诉大家,你此时的感受?
(8)假如让你孤身一人住在那样的小屋里,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你会怎样?为什么?
2.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1) 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2)强强吓得钻进…… (
3)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他怎么啦?(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四)经受考验
1、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出示课件(笛声)那是什么声音?
(1)强强说的话谁来朗读。
(2)对他的朗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啊、爷爷)
(3)指读——集体读
2、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1)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2)对呀!为什么芦笛声能驱赶恐惧?(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3)这时候的强强想起了什么?出示语句: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4)自由读这句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提问,学生说,重点理解“海水”。(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5)朗读体会。指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相信大家学习了课文后,强强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芦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从他身上我们也会知道:只有经过世面,经过风浪,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的道理。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上也有类似的事例。课前,叫同学们整理自己经历过的考验,成长故事。现在说给大家听听。
2、课文学到这儿,老师心中的感受很深,凝练成一句话(出示):平静的大海,练不出熟练的水手。相信你们的感受也很深,也用简洁的话写出来。(实物投影学生写的话)
3、如果几天以后,强强又独自一个人在小闸屋面临风暴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又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
爷爷的芦笛
害怕 勇敢
冬爷爷的风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