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撰写,我们能够清晰地传达教学思路,为了确保教案的可操作性,建议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将心比心的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组教材的是——以诚待人。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个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最后略读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两个“心”,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指的是别人的心,那么将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课文讲谁将心比心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带着问题各自轻声读课文。
②交流: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
引:能说说她们的做法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简练、概括地说)
过渡:真能干!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浅显很朴素。但是,朴素中饱含着真情,朴素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师相信,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深受感动,那么就把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划一划,再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批注。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读课文。
过渡:好,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第一件事
预设: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指名多人读。
评价: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识,但她却如此主动如此真诚地帮奶奶,多感人哪!在这感人的举动背后,阿姨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指名读,你受感动了吗?
引:于是,她就去主动为别人的妈妈开门。这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将心比心哪!同学们,阿姨做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而作为奶奶的孙女儿“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更是——温暖了许久。
过渡:阿姨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老师相信,妈妈做的这件事一定让你更加感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读——讲——读——补充——读
扎了两针、鼓起青包——疼
师:针眼处都鼓起青包还不要紧吗?
师:是呀,母亲此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这位护士急需要她的鼓励!同学们,这就是——将心比心哪!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师:母亲的话语虽然很轻很轻,但是这句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再次读。
过渡:母亲高尚的言行背后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谁来读一读下面的一句话。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指名多人读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是否再次被感动了呢?
交流,回到课题。
指导朗读时结合课文插图。
引读: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你读懂了吗?
③引读总结(课件随机出现):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年迈的老奶奶进商场时,我们会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妈妈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初次扎针的护士屡扎不中时,
我们会报以她鼓励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做到将心比心,当同学不小心碰落了我们的铅笔盒时,
我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当 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有些同学特别会思考,特别能写,那么你也可以多写几节。
⑤交流。
机动:小小组组合成一首诗歌。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
我们心中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们人间处处将温暖如春。
四、课外阅读。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这个以“真诚待人”为的单元里,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故事显浅而紧扣生活,在情感态度方面,它通过揭示“多为别人着想”这一道理,突现了本组教材“以诚待人”的专题。从知识技能方面,它是“与文中人物进
行对话,感受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训练重点的有利承接。可以说,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呼唤直逼人的心灵深处。本文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辨别多音字“将”的不同读音;正确读出“扎”这个翘舌音字;理解“将心比心”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真正含义;
4.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把“将心比心”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关心自己的长辈、朋友,体谅别人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广告视频《妈妈,洗脚》,音乐《爱的奉献》
五、教学时数: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张图片。请看大屏幕
(1)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作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当我偶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下。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的显示灯。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
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吸引小孩子呢?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也来题为“将心比心”的课文。(板书:8*将心比心)
全班同学齐读课题。(“将”是一个多音字,表示动作的时候,读第一声;表示名词的时候读第四声,可以根据意思判断它的读音,“将”的基本字义: 1.快要2.带领,扶助
3.拿,持(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2.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 课文中谁将心比心,又是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3.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板书:阿姨 奶奶
( 阿姨帮奶奶推门是作者听说的`事儿)
2)第二件事,又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板书: 妈妈 护士
(妈妈鼓励护士给自己扎针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儿)
4.体会作者的心理(温暖与幸福)
这两件事都让作者受到了启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所以作者在每一件事情的结尾,都讲到了什么?我们把它读出来。 第一件事,作者听奶奶讲完以后,她心里——温暖了许久 第二件事,她亲眼目睹之后,她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5.体会详略写法
两件事情,哪一件是详写,哪一件是略写?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件事情?(妈妈鼓励护士给自己扎针的事)
三、默读课文,寻找“感动”
1. 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的两件事,然后说一说这两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或者感动了你?
2. 导语:这两件事情都让作者感到了幸福和温暖,我想这也让同学们心里有所触动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中让你感触的地方?(指名答)
3.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阿姨和奶奶,体会“尊重”
(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尊重别人的人。板书:爱心、尊重) 阿姨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到了谁?
(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体会“扶帮”,
当奶奶要谢谢阿姨时,阿姨说了什么?读出来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3)同学们,现在我有个疑问,我不明白阿姨说的“这个时候”指什么时候?
(我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给他开这扇门,也就是说,给他帮助与扶持(板书:帮扶)。人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之间能够相互帮扶,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4)理解“门”
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别人也为你打开一扇门,文中“开门”仅仅是指简单的门吗?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而是爱心的门,打开心灵的门,正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许久”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换换?(很久)
5)除了可以帮推门,平时还能为老人做什么?
(展示图片)比如,公车让座,扶摔倒的老奶奶、、、、、、 情境创设:
1.场景:在公车上,一名少先队员见到年迈的老奶奶上车后,主动让座,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表演,仿造文中阿姨与奶奶对话的句子
把你们的对话写下来
总结:她帮助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3
学习目标:
知识: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将心比心”成语的意思,学习作者如何进行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方法: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
情感: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进行的语言描写,再叙事后有自己的感悟。
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导引法
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1、孩子们,本单元的是“以诚待人”你能说出以诚待人的成语吗:一诺千金、言而有信、金口玉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过度:(你们积累的真多,从这些成语中我们知道“以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感到温暖,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感受人间真情,今天就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请同学们一起跟我书写课题。)
2、板书课题《将心比心》。出示学习目标。(孩子们,看,这就是今天的学习目标:
知识: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学习作者如何进行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方法: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
情感价值: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传统美德。
过度;(读完的请举手,好哇,是、速度真快,请齐读课题两遍课题。)
二、初读质疑自主探究
(一)(你们的声音真甜美。孩子们有人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你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说出来,看谁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
1、“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2、谁“将心比心”?
3、作者写是谁的事呢?是有什么方法写的?
(你们真会提问题,这是咱们的问题,快速默读导读,记住给我们提出的要求,看谁看得快记得牢,开始。)
(二)读导读,记要求。
默读完的同学请带着以上问题认真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读课文注意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会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个人读完后举手。等待汇报。
汇报:
过度:(刚才我发现天宇同学读书很认真,一句话只到读通顺才往下读。)
现在请岳天宇同学读第一段,牛庆雨读第二自然段、董威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
他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你们呢?(一样)谁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张媛媛同学说(本文先写一位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再写母亲鼓励护士扎针,追后是作者的感悟。)(你真是会总结的孩子。)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过度:(孩子们,平时要求大家不动笔墨不读书,今天也一样,请默读课文,解决掉心中的疑问,用直线画出问题的答案,用曲线化出使自己感动的语句,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简介,自学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由组长分工并记录学习内容。学完后主动坐好,开始,时间15分钟。)
1、组内学习释疑并交流体会。
2、汇报。
(刚才学习时我发现1、4、5组学得快,交流多。)
我想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也有小组的智慧,那一小组先说?好,一组先说。
(答案:老师我们组解决了2、3题,本文写了阿姨和母亲的“将心比心”。第一件事是作者听到的,第二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我感动的句子是:阿姨轻轻的说-------也有人为他们开门。因为阿姨想到到时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使我懂得: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心,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自己要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这才是人间真情,应互相尊重,将心比心。)
(使我感动的还有:护士给母亲扎针时母亲的鼓励。因为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宽容和鼓励别人,这位母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
将心比心的意思是待人处世时要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写,因为言为心声,语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以后我也想做这这样写文章,因为它能揭示文章的。)
4、你找到关键词了吗?能板书在这颗红心里吗?
(能,生板书尊重、关爱、理解、宽容------)
5、多种形式的读最后一段,(师生接读,是呀,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会---------)
6、说最后一段,背诵最后一段话,学生对老师说,男生对女生说,女生对男生说:是呀,如果人与人之间----------)
7、仿说句子。有一对关联词发现没有,如果-----就------就-----你能模仿本段说一段话吗?
过度:(孩子们,听了你们的发言我很感动,因你们理解深刻而感动,因你们的善良而感动,因你们的深思而感动,可见你们会读书会思考。这一道题会吗?)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课文内容我知道
(1)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了。
(2)、用“如果-----就----就-------”写一段话。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过度(孩子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知道你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用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偎依,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现在你就在二路车上,人很多,有一位陌生人不小心踩住你的脚,你会怎么说呢?运用本文的语言描写方法。
2、推荐书《青少年不可不读的荣辱故事全集》。
六、布置作业
课下留心观察你身边的“将心比心”人和事,运用本文的写法写成文章。
小结: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七、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4
学习指导:
生命的精彩和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谅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你就会发现,我们原来很幸福。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故事,揭示了这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什么是将心比心呢?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学习的时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来联系实际来理解 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内化于心,才能付诸行动,待人真诚,宽容。而这样的故事很多,首先是课文中给我们提供的两个将心比心的小故事,其次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将心比心的事例,比如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红领巾,闯祸之后别人对自己的宽容等,同学们还可以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将心比心的文章。总之,我们只有善于思考和脸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才能让我们真正领悟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复习指导:
1、查字典弄清两个多音字重和扎,不仅要知道这两个字在本课读什么音,还要知道其他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理解将心比心这个词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
3、给爸爸妈妈讲几个将心比心的故事,也可以和他们比赛看谁讲的故事,讲的故事感人。
听写训练:(一边写一边体会它们的意思与关系)
不禁 抱怨 果然 将心比心 理解与宽容
尊重与关爱 紧张与鼓励 温暖与幸福
习题讲析: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有这样一个问题母亲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特别是母亲对护士说的话,从母亲的话中体会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母亲正是这么做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阅读提示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结合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反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事情,或者别人理解你的事情,从而理解:这段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拓展资料
一、将心比心解析:
?释义】 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示例】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八出: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
?近义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恩将仇报
二、将心比心小故事、小品《将心比心》
一条小面包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扎针 1、zhā 2、zhá 3、zā 答案:1
(2)包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3
(3)挣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2
(4)捆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3
1、zhā 刺:扎花;钻:扎猛子;驻扎:扎营;
2、zhá 勉强支持:挣扎
3、zā 捆缠,束:扎辫子
(5)禁止 1、jīn 2、jìn 答案:2
(6)不禁 1、jīn 2、jìn 答案:1
(7)情不自禁 1、jīn 2、jìn 答案:1
(8)禁闭 1、jīn 2、jìn 答案:2
(9)紫禁城 1、jīn 2、jìn 答案:2
1、jīn 禁受,受得住:禁得起考验;忍耐:不禁
2、jìn 不许,制止:禁止;皇帝居住的地方;拘押;
二、多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组。答案:1、4
1、心甘情愿 心满义足
2、心领神会 心直口快
3、心血来潮 心悦诚服
4、新花怒放 心心相印
心花怒放 心满意足
三、把下列有关联的词语用直线连接起来。
(一)
0、理解 1、关爱
2、温暖 3、鼓励
4、尊重 5、幸福
6、紧张 7、宽容
答案:0、7;2、5;4、1;6、3;
(二)
0、年轻的 1、人们
2、淡淡的 3、护士
4、朴实的 5、体会
6、深刻的 7、 痕迹
答案:0、3,2、7, 4、1, 6、5
巩固提高题
一、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接起来。
0、宽容 1、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2、鼓励 3、宽大有气量。
4、抱怨 5、激发;勉励。
答案:0、3;2、5;4、1
二、判断题
对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是否正确?
(1)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像一个月。(比喻)(× )
1、对 2、错
(2)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
星星。(比喻)(adic;)
1、对 2、错
(3)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拟人)(× )
1、对 2、错
(4)张老师好像是出去开会了。(比喻)(×)
1、对 2、错
能力拓展题
一、选出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组。(答案2)
(1)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3)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4)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5)下课了,操场上难道不热闹吗?
1、(1)比喻(2)拟人(3)比喻(4)设问(5)反问
2、(1)拟人(2)比喻(3)比喻(4)设问(5)反问
3、(1)拟人(2)比喻(3)比喻(4)反问(5)设问
二.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1)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一家动物饭店,天天顾客盈门。
(2) 因此,一批又一批好奇的食客不断来这里光顾,生意十分兴隆。
(3) 一对鹦鹉用英、法、西班牙语轮流问好:欢迎光临本店,谢谢!接着长耳犬请顾客入座,并把菜单送到顾客手中。
(4) 然后黑猩猩和短尾猴来往上菜。这些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不收小费不偷吃菜肴。
(5) 这里招待顾客的都是动物。客人一到,两只金丝猴立刻拉开大门迎接。
1、(5)(1)(3)(4)(2)
2、(1)(5)(3)(4)(2)
3、(1)(5)(4)(3)(2)
答案:2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与文中人物对话名人名言等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站队打饭时,一位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饭盒;当你排好路队准备回家时,你前面的或后面的同学没注意踩了你一脚……面对生活和学习中让你恼火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最完美的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4.出示课文情境朗读,边看边听边想想上面2、3两个问题。
5.学生交流汇报2、3两个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商店 阿姨 帮奶奶推门 医院 母亲 鼓励护士 (将这两个内容分别写进两颗交叉相套的心形内)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
1.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学生边读边画出被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所画的句子;学生读出句子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
(1)当学生读到阿姨帮奶奶推门这件事时,交流:文中的阿姨这样做是把奶奶当成了谁?阿姨这样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奶奶这时心里会把阿姨当她什么人呢?奶奶心里会怎么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奶奶”,这时你会对阿姨怎么说?(分别请几位同学当“奶奶”说说看)
师:阿姨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2)当学生读到第二件事时,问:如果是你到医院去打针连扎两针都没成功的情况下,你会有什么反映?(生自由谈谈)可是文中的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为什么那么平静?当母亲看到护士额上密密的汗珠时,她心里可能怎么想?(生自由说)于是母亲就轻轻的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是母亲对新上岗的护士的鼓励和宽慰。(请几位同学来当当文中的“母亲”说说看)
师:母亲这样说,这样做就是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是啊!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鼓励、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课件出示阿姨对奶奶说的话,请几位同学分别读读),文中的母亲这样想——(课件出示母亲对护士说的话,学生分别读后再齐读)。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学生深情的齐唱),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出示罗兰和屠格涅夫的名言,让学生读读)连《红楼梦》中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课文学到这儿,相信我课前提到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个让你烦恼的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生自由谈谈处理方法)。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多好的孩子们啊,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六、作业:
1.孩子们,还犹豫什么呢!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你们生活中一个个“将心比心”事例来,写出你们最美最纯最真的童心吧!(课件播放“爱的奉献“音乐伴奏,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读一读自己的练笔(生生互评)。
3.师总结:要想把记事的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7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己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扎、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体会作者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并在生活中能做到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谁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2、学生接力读课文,可以用学生指名读的形式。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扎、禁”
3、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在课文旁边写一写批注。
2、学生汇报,重点指导:
a、“我的妈妈……也有人为她开门。”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指的是什么?
b、“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又指的是什么?
c、体会“温暖”这个词,第二次是照应前文。
d、中心段: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你得到哪些宽容和理解,请举例说明?
四、回归全文,体会写法。
齐读全文,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交流体会。
你想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
六、拓展阅读。
七、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的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