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在教案中,教师应当设计多样的评价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表现和进展,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有12个月,12个月有大月小月,一个月多少天。
3、对日历有兴趣,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重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日历”谜语 日历图片 人手一份日历 统计记录表
孩子的作业单:
1、改正作业单中错误的月份日期
2、将没有写完的月份日期完成
3、摆放月份日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
二、基本部分:认识日历
1、认识日历,感知年月日关系
出示日历图片,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这是哪年的日历?你从哪里看到的?
提问:我们看到上面有好多数字,那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
提问:我们还看到除了小的数字还有什么?引导孩子感知月。
提问:那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月?分别是几月到几月?
小结:通过观看我们知道了我们看到的这组数字是多少就是那一年,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
2、感知大月、小月
(1)提问:我们看到一年有12个月,那每个月的日期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幼答
(2)这些月到底有多少天我们一起进行统计,请幼儿看自己的日历进行统计。(教师讲解记录表)
(3)针对统计结果进行集体讲述。
(4)我们将有31天的月份起名叫大月,那30天的就应该是什么?(小月)。
和孩子一起说出大约有哪些月,小月有哪些月。
(5)游戏:我说月份,你说大小月。
3、感知2月份
提问:我们刚才还有一个月没有记录,是那个月?他有多少天?
小结:2月份是非常特别的一个月,它是会变化的,它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当它是28天时一年是365天,我们说它是平年,当它是29天时,一年就是366天,就变成了闰年。
4、分组:
(1)改正作业单中错误的月份日期
(2)将没有写完的月份日期完成
(3)摆放月份,再次巩固对大小月的认识。(对能力较弱的孩子)
5、作业讲评:分为小组互评和师友讲评。
三、结束部分:讨论珍惜时间
讨论:
我们今天认识了日历,那你知道日历是表示什么的吗?(时间),那我们小朋友要如何珍惜时间呢?师对此进行小结。
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篇2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认识时间“星期”。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 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日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家家都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指南》中也指出“数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怎样让这些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呢?我实行了两个策略和两个变化。
第一,利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将“年”变成了“年妈妈”的角色,由“抽象思维”变成了“具体思维”;
第二,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如:制作“班级生日册”、“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让幼儿由“被动学”变“主动学”。
与此同时,我还整合了语言活动中的儿歌,把“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小秘诀“先找月,后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科学。
活动名称:
数学
活动内容:
?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种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重点)
2、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难点)
3、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日历册和幼儿1寸照片;
3、四本挂历册、动物图片及抢答牌
经验准备:
1、知道自己的生日;
2、对日历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时光精灵导入,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
1、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出示各种日历,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用途。
小结:这是日历、月历、年历,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日历”。
2、组织谈话,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小结:日历中的不同数字,文字和颜色分别代表年份、月份、星期和节假日等。
二、结合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1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1、讲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12个月。
提问:年妈妈有几个孩子?年妈妈给孩子盖了几座房子?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有几座?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住多少人?
2、提问互动,引导幼儿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他们的排列顺序
提问:为了让孩子们生活更有规律,年妈妈是怎样安排他们住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小结:一星期有7天,他们是按照星期日星期六排列的。
三、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利用课件,初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提问:请小朋友在日历中找出今天、昨天、明天分别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结:找日历的小秘诀就是先找月,再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
2、制作班级生日册,进一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玩法:在“大日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照片并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巩固幼儿找日历的方法,最后制成生日册。
3、“找节日大比拼”比赛,引导幼儿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体会合作探索的快乐。
玩法:4人为一组,分为4组,教师说节假日,幼儿迅速在日历中找到相应的节日,并圈出,马上举起抢答牌,又快有准的一队加分。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其实日历中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比如说公历和农历,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哦!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认识星期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