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半圆形教案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优化学习体验,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外活动,延伸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半圆形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半圆形教案6篇

认识半圆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

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认识半圆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分析图和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通过分类统计复习所学图形,引起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运用思分析图和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圆形教具;分析图;ppt

2、学具:

①入场劵(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②和圆形操作学具;纸条;

③操作卡片

(1)椭圆形

(2)图形连连看

(3)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t:图形王国今天开展了一次盛大的舞会,邀请了我们中九班小朋友参加,可是去图形王国参加舞会,必须要入场劵,仔细看看,你手中的入场券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自己手中的入场劵的形状和特征)

二、复习所学图形并分类

t:瞧,前面就是图形王国的城门了(出示图形王国的城门),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形王国,你发现了什么?

t:图形王国有四个城门,小朋友们要想进入图形王国必须将自己的`入场劵拿去城门口检票才可以入场。一定要去和自己入场劵图形对应的城门才行。(如;三角形入场劵去三角形的城门,正方形去正方形城门等以此类推)

t:准备好了吗,现在请摸到头的小朋友去交入场劵

t:城门打开了,小朋友们都可以去参加舞会啦,你们开心吗?

三、认识椭圆形

t: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入场劵,谁能帮我送到城门口去检票呀?(出示椭圆形)

t:仔细看看,我的入场劵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

t: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t:仔细看看,请你说一说椭圆形的外形特征、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分析图)

教师小结:

椭圆形长长的,扁扁的,只有一条光滑的边,没有角。四、比较圆形和椭圆形

1、找椭圆形和圆形的相同处

t:椭圆形有一个好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圆形)

t:它就是圆形,椭圆形宝宝说了,他和好朋友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引导幼儿说出椭圆形和圆形的相同处) 小结:它们都有一条光滑的边,没有角。

2找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处

t:椭圆形又说了,它和椭圆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你们能找出来吗?演示第一种方法:重叠

老师将圆形和椭圆形重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椭圆形比圆形长)

请幼儿探索其他方法比较两种图形的不同

现在请小朋友打开学具袋,用你自己的方法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你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重叠、目测、测量、折叠等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长,比圆形扁。

生活中的椭圆形

t;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椭圆形,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回想,在你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有没有见过哪些椭圆形的物体,请你举手说一说。

教师小结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椭圆形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的椭圆形的物品吧!(播放ppt)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椭圆形,也找到了生活中的椭圆形,椭圆形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将药片制作成椭圆形的,可以方便吞咽。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梅老师一起寻找我们幼儿园有哪些椭圆形的物体吧!

延伸活动:

1、区角投放材料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火眼金睛》,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找图形》,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2、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附:操作卡片

(1)火眼金睛找椭圆

(2)找图形

(3)图形变变变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幼儿的目标基本达到。我的整节活动以图形王国情景贯穿其中,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

整节活动流程清晰,活动中本班小朋友很配合我,整个活动氛围都很不错、设计的环节也在一环紧凑一环、我觉得在教具上准备充分对于这节活动的推动很大作用、看着孩子在观察探索中发现椭圆形的秘密我很高兴,孩子们自身也在其中去认知、感知。

这节活动除了这样上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寻找今天学的图形、让孩子在班中找图形等等,我在教学上还得要继续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成熟。

认识半圆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5.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6.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

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认识半圆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究图形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判断、分类的能力。

3、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按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图形拼贴的图样一幅。不同形状、颜色图形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各种几何图形头饰。《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好看的图画,我们来一起看看。

2、看图找形

教师出示拼贴图样引导幼儿观察,启发鼓励幼儿看图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都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拼成的?如:房子是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拼成的。引导个别幼儿看图回答。

3、复习巩固幼儿对各种图形的认识。教师分别出示几何图形,幼儿观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特征等。

4、操作活动

①幼儿把自己手中的几何图形,根据图形特征将图形卡片按形状、颜色在桌子上进行分类活动。

②教师巡回指导,随时纠正。

③请幼儿回答操作结果。

5、游戏活动

(1)《送图形回家》: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让幼儿把图形送回家。幼儿每人一张图形卡片,按图形的不同特征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梯形的小卡片分别放在相应的图形房子内。一起检查送的结果。

(2)《听音乐找朋友》:10名幼儿分别戴上图形头饰,在音乐声中找朋友,找到与自己头饰形状、颜色相同的为好朋友。游戏依次反复进行,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两种特征的分类。

6、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图形添画。

活动反思:

认识图形是我们中班的一次数学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而是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

认识半圆形教案篇5

设计背景

课改纲要的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已有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来认识梯形和椭圆形。

2、幼儿通过比较,认识到各种图形的不同及其用处,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3、幼儿利用图形的变化和相互拼凑折叠做游戏及手工,看到自己的销售也灵巧,真了不起。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色纸片,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让幼儿分别展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让老师看看,找不准的老师耐心帮助其认一下。

2、基本环节:

(1)让孩子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一样图形的纸片展示,告诉幼儿这就是梯形,因为从两侧边上可以斜爬上去,就像梯子一样,因此就叫梯形。然后,老师用准备好的长方形重叠到相应位置,画出两条垂直线,使梯形变成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幼儿一目了然,图形能互相变换。这个梯形能变成长方形、正方形,还有三角形。请孩子们把手中的梯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着变一变。

(2)同样方法教学椭圆形。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的物品,再让孩子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3、结束环节:

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不同形状的纸折物件或者拼图案。

4、延伸环节:

生活中除过有这些规则形状外,还有许多不规则、不知名的形状,请你回家后帮老师找一找。

教学反思

1、备课反思:

梯形认识太抽象,就是扛一架梯子,孩子们也看不到是梯形。所以,只能有意画成上窄下宽的梯子让学生直观。

2、活动过程反思;

(1)对不同形状梯形应该讲到,并且在讲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让孩子不要对梯形定势,以便充分了解梯形特点。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倒置梯形、立置梯形。

(2)进度不是主要的,要让各类幼儿充分活动起来,做好巡查和个别指导。

3、对活动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目标,再细些会更好。

认识半圆形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认识半圆形教案6篇相关文章:

认识风幼儿园教案优秀6篇

认识数字8和9教案6篇

中班我认识的车教案参考6篇

幼儿认识数字8的教案6篇

认识远和近小班教案6篇

小学数学认识8和9教案优质6篇

数学认识8和9教案6篇

认识书的教案最新6篇

小学数学认识11到20教案参考6篇

认识数字8和9教案优质6篇

认识半圆形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