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确保易于理解,通过教案的反复修改,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发发总结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篇1
9加几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教材选取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有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会自主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并用课件呈现小猴买桃的情境图,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集中起来,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续学习的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将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复习铺垫
先引入口算题进行复习:第一关9+()=10;第二关都是10加几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10加几就是十几;第三关9+1+几的口算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计算9加几的内容做出铺垫。
?本环节通过复习10加几、9+1加几的算式让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是十几,算十加几很快。为下面教学9加几奠定了知识基础。】
2、引导设计问题,探索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体会凑十的过程。
首先我会出示图片并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带了好多桃子来看大家,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师:盒子里有几个?(9个),盒子外面有几个?(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们观看课件自己探索,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寻找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小组汇报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中体会、理解凑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也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而我在此对学生的各种方法不做优劣评价,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据现实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我先出示“试一试”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认识0~20这些数,能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2、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3、复习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4、复习立体图形,能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知道整时和大约几。
教学对策:
通过复习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括线问题。
1)学生看图。
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有3根黄瓜,右边有6根黄瓜。
1)求什么呢?
一共有多少根黄瓜?
2)你能列一个算式吗?
3+6=9
3)学生自己完成第2小题。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0-2=8
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这道题要求篮子里有几个萝卜,把总共10个,去掉右边2个,还剩篮子里的8个。
修改:先要让学生说清楚每道题知道的是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实际应用。
1)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千纸鹤。
你在图上还知道了什么?
小男孩折了5个,小女孩折了4个?
2)一共折多少个呢?
3)学生自己列算式。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5+4=9
修改:要知道学生读懂对话框的文字,并要求学
生把题意连贯的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填写表格。
1)光盘出示表格。
毽子
足球
绳子
原有
17个
6个
10条
借出
7
6个
8条
还剩
2)学生观察表格。
3)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
4)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5)交流答案:
毽子
足球
绳子
原有
17个
6个
10条
借出
7
6个
8条
还剩
10
2
有错的订正。
卡片游戏。
学生拿出卡片。
学生分别说5+几、6+几……的加法算式。
同桌游戏。
教师相机指导。
修改: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师。
1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3、作业:
说10道进位加法的口算给你的同桌或父母听。
板书设计:
十三期末复习
3+6=9
10-2=8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期末复习16~19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