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教案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中应有生动的实例,教案的合理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答司马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答司马教案5篇

答司马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答司马教案篇2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

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读课文,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

庭:xxxxxxxxx

瓮:xxxxxxxxx

皆:xxxxxxxxx

光:xxxxxxxxx

迸:xxxxxxxxx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检查背诵课文。

3.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朗读课文。

2.学生背诵课文。

3.讲故事。

4.看拼音,写词语。

dēnɡshāndiēdǎo

()()

tínɡyuànfànɡqì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但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较简单,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再把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特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司马光》教学片段

◆情境渲染,引导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师: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个孩子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课件出示句子)“瓮”是指什么?“足跌没水中”又怎么理解?

生:“瓮”是指大缸。

生:“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孩子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师:理解得很好,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这样危急的情况,该怎么读。

(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众皆弃去。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其他孩子全都跑了。

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出示课件)请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生: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朝大水缸击去,大水缸被打破了。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然后讲给大家听听,并表演出来……

赏析:老师借助课件和文中的注释,引导学生弄明白发生的事情,以及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想象司马光的想法和做法,表演给大家看时,同学们更是活跃,而且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很有个性。说明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答司马教案篇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

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

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答司马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 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 )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 )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

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 )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答司马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司马光砸缸》。

2.能在沙包的帮助以及教师语言、动作的提示下,合乐地做出砸缸救人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3.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碟片、录音机、沙包一个。

2.幼儿会玩“切西瓜”的游戏。

3.15名幼儿围坐成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

在古代,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名叫司马光。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有人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啊,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办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游戏的玩法。

1.教师示范“砸缸救人”的游戏玩法。

下面呢,我来当那个司马光,我还带来了砸缸的工具:一块大石头。待会儿,被救出来的人,谁先跑回来,搬起大石头谁就是?好,听好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反复游戏。

好,下一位司马光是谁?司马光选出来了,可以继续玩游戏了吗?缸里又没人了怎么办?

司马光砸了缸之后,缸的什么位置破了?那水流出来了,砸破的缸片到哪儿去了呢?

里面被救的小朋友要出来,他们两个要进去,如果他们四个人同时跑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谁先跑呢?为什么?

现在谁是下一个司马光?那原来的司马光站哪儿呢?对了,站在缸的缺口处。看懂了吗?

3.幼儿尝试反复游戏。(唱谱练习——随乐练习)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不可以?我先来当第一个司马光。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学习被淹小朋友的动作。

你们觉得掉进缸里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5.幼儿完整游戏。

那我们再来玩一次,请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加上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些动作,好吗?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司马光砸缸》游戏中的集体舞。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游戏的方法。

下面啊,我们站起来和好朋友面对面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歌里有一个摇手的动作,现在和好朋友面对面可以怎么摇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找朋友”的游戏经验,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刚刚,我们只是和对面的好朋友来玩游戏的',那我怎样才能和更多的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呢?

谁来说一说,蒙眼睛、打开的动作和以前哪里不一样?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谁来说说看,刚才你一共和几个小朋友玩了游戏?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呢?

我要来考考你们了,我是把原来的哪个动作换成了“交换位置”?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3.游戏结尾增加“砸缸”——“庆祝”环节,再次游戏。

我们在哪一句歌的时候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大缸?这个时候,谁就准备要出场啦?记住哦!当游戏最后结束的时候,还是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被救出来哎,怎么办?

小朋友被救出来了,你们高不高兴啊?那等里面的小朋友跑出来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表示胜利的手势,什么手势“耶!”

活动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影响了很多辈人,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事。课文虽简单,但是,为了引领孩子们体会司马光的品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行为对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二、抓关键词语

写司马光的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描写司马光的行为中有两个关键的动作:搬、使劲砸,通过提问,让孩子们找描写他动作的词,并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学着司马光的样子一起来演一演,更深刻体会司马光当时的沉着、稳重、机智。

小百科:缸,中国汉字,用来盛米盛水等。

答司马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社会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5篇

十二生肖教案大班语言教案最新5篇

社会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最新5篇

5的乘法口诀教案5篇

5的乘法口诀教案推荐5篇

信息教案5篇

换牙教案5篇

班会教案模板5篇

答司马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