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垃圾回家教案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提前写好教案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下面是发发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送垃圾回家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送垃圾回家教案8篇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学会如何分类;

2.了解垃圾堆放对健康的影响;

3.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垃圾分类宣传片,ppt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自由发言)

师:总结宣传片中的内容(配合ppt图片):

1.垃圾的危害:

(1)垃圾是什么?(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废弃物)

(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呢?(通常,我们会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起扔到垃圾箱)

(3)垃圾堆放对健康,对环境的影响?(成对的垃圾会发出恶心的臭味,长出很多蚊虫苍蝇,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病菌)

(4)垃圾填埋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5)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染了,风景被破坏了)

2.解决方法: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垃圾分类)。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国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吗?

(我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三是有害垃圾。四是其他垃圾。但是,目前街道上的垃圾一般只分为两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结合图片,让小朋友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该如何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二)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尝试将其归类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老师这里有个关于垃圾分类的顺口溜,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废物利用是个宝,蓝宝石的桶儿要记牢;厨房垃圾一包包,有害物品要管好,其他垃圾也不少,绿色的桶儿全部包。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那些垃圾?你觉得应该把它送到可回收箱还是不可回收箱?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尝试一下。

(三)讨论垃圾对于健康的危害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将垃圾宝宝准确地送到了各自的家里,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呀,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乱扔垃圾,垃圾堆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四.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垃圾分类,你们可能干,在生活中你们也要记得垃圾分类投放哦,如果爸爸妈妈忘记了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毛巾架一个、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介绍垃圾箱,幼儿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师观察幼儿分类投放情况。在操作中学习正确分类。

3、根据幼儿投放垃圾的情况,提问:

(1)你为什么要将这个垃圾放在绿(红)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为什么不可回收?

4、升华幼儿经验,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要少制造垃圾。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5、教师小结。

6、延伸:介绍垃圾分类的图片,让幼儿在课外连线。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3

设计意图:

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现在人类不会保护环境,制造各种各样垃圾,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随手擦得餐巾纸。喝得饮料瓶子、吃的果皮纸屑随处乱丢,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选择“垃圾回家”开展活动,使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那些可回收,那些不可回收,那些有害,了解垃圾回收标志,真正做到垃圾“回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环境。

2、知道什么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物。。

3、能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菜叶、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毛巾、电线、陶瓷、电池和温度计、灯泡、化妆品、筷子等。

2、自制红、黄、绿色垃圾分类表格。

3、垃圾及垃圾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垃圾怎么来的?看到这么多垃圾我们怎么办呢?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

二、垃圾标志认识及分类。

1、讨论:教师出示准备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呢?丢到垃圾桶去(幼儿)。对呀,那么这些垃圾有没有用呢?

2、看图片,垃圾桶的标志图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桶。你们认识这些垃圾桶吗?今天我们认识“垃圾桶标志”

————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绿色垃圾桶。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标志讲解。黄色垃圾桶。其中不可回收中有害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可以回收利用?

————出示“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有哪些。

3、游戏:看谁说得对。黑板上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现在老师将你们收集的垃圾给你们。通过刚才的认识进行一次分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4、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延伸活动:

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不可回收的:烟头、果皮、菜叶、卫生纸。有害的:药品、化妆品、温度计、费电池。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清洁的环境,有爱护环境的意识。

2.能做到把垃圾放入垃圾桶里。

【活动准备】

1.班里用的垃圾桶

2.ppt:《垃圾找家》

3.活动去散落的一些垃圾

【活动过程】

(一)通过ppt引导幼儿回答,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看看,我们的图片中是什么呀?

(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组织幼儿欣赏《垃圾找家》。

教师提问:这会是谁的`家?谁找不到家啦?

(二)把垃圾送回家。

①教师:我们活动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不小心丢弃的垃圾,大家看看都有什么呀?

(邀请几个幼儿去活动室看一看,并回来告诉大家看到的景象)

教师梳理:活动区有很多的垃圾,有废纸、瓜子壳、包装袋等。

教师提问:它们也找不到家人,我们该怎么做?

(幼儿自由交流,得出答案:应该全部丢到垃圾桶去)

②请幼儿把教室里的小垃圾扔到垃圾桶。

③组织幼儿观察教师内的环境。

教师:地面干净了,环境变整洁了,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比较一下,并说一说自己愉悦的心情)

(三)自由交流。

①平时我们吃水果剩下的果皮,和小食品的包装袋等垃圾,应该放哪里?

(请幼儿分小组讨论,都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会怎么处理制造的垃圾)

②看到别人乱扔垃圾时,你应该怎么做?

幼儿a:提醒别人不乱扔垃圾。

幼儿b:把自己随身带的垃圾袋借给别人用。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5

教材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社会领域指出:爱护身边环境、注意节约资源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而垃圾作为环保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常常发现乱丢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设计了以垃圾桶愿望作为主线的教育活动,从谈话导入入手,通过视听、操作、迁移三大环节来唤醒孩子的环保意识。

幼儿分析:大班孩子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要爱护地球,保卫地球妈妈,有着粗浅的垃圾分类经验,但具体要如何做,然而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对于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将零散的'经验加以提炼,从而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图片。如:花生壳、枯萎的花、生锈螺丝、废旧电池、稻草等等;ppt和视频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知识。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垃圾桶的愿望。

提问:孩子们,你们有愿望吗?是什么?

出示垃圾桶图片:看,今天我带来了谁?

猜测垃圾桶,它会有什么样的愿望呢?

预设:舞蹈家、老师、科学家……

预设:

1、不乱扔垃圾

2、要把垃圾分分类

3、装满满的垃圾……

二、视听结合——了解垃圾桶的愿望。

1、垃圾桶自述,了解垃圾危害。

播放音频让幼儿倾听垃圾桶的自述了解垃圾危害。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预设:不能乱丢垃圾、要爱护环境……

三、操作体验——实现垃圾桶的愿望。

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

提问:看,这垃圾桶上面有什么标志?

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2、操作体验,学会分类。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图片

①自主操作,尝试分类。

规则:

a、四人一组,合作操作。

b、先观察图片,集体讨论再分类。

②观看视频,二次分类。

观看短片《健康环保从垃圾分类做起》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又是有害的?

认识可回收、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标志。

四、拓展经验——升华垃圾桶的愿望。

提问:那你们想知道可以回收的垃圾是怎么样回收再利用的吗?

观看视频:塑料瓶回收再利用

师:孩子们,如果你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爱护环境帮助垃圾桶实现了它的愿望,它会更加开心快乐。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是以幼儿身边事物出发,幼儿更易理解,及日后的作用。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贴切事实本身,在幼儿理解范围。对幼儿对环境意识方面有很大的认知得提高,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绘画,给幼儿自由的心理想像空间,展现出幼儿的心理向往。情景表演起到了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活动效果很生动,有趣。建议组织一次幼儿爱护公共设施环境的活动。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懂得不能乱扔垃圾,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生活中能尝试废物利用。

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知道变废为宝。

2.教学难点:懂得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处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生活垃圾图片和实物、模拟垃圾箱、废物利用的作品

2.学生准备:

(1)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家里或班级有哪些垃圾?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2)了解:和父母一起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3)收集或制作:收集一、两件生活中的废旧纸制品,或者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一件小物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垃圾要回"家"

1.观看图片,激发情感师:同学们,瞧,智慧老爷爷送给我们一棵开满鲜花的智慧树,咱们今天一起努力,鲜花会变成香甜的果实,就会得到智慧老爷爷的礼物,变得更聪明。愿意和老师一起努力吗?

生:愿意师:那咱们先看看第一朵花里查的是什么?

(课件:人们到处乱扔垃圾的图像,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生:(看图像后,自由谈感--到处是垃圾、太脏了、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2.联系实际,提示课题师:是啊,到处乱扔垃圾,乱倒垃圾,垃圾无"家"可归,你们的班级和家庭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呢?

生:(简述班级和家庭平时处理垃圾的方法--扔到垃圾桶,然后倒进垃圾堆;先装在垃圾袋里,然后一起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让清洁工拖走……)师:很高兴,同学们在生活中没有乱扔乱倒垃圾,你知道垃圾的"家"在哪里吗?

生:(垃圾桶、垃圾箱、垃圾盒、垃圾袋等)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让垃圾回'家'"(板书课题)

3.主动质疑,明确目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9,看看从书中你已经知道什么了?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垃圾有不同的"家"生:垃圾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家"呢?

生:垃圾怎么才能回不同的"家"?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不仅看书很认真,还善于思考,会提问题。瞧,第一朵花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结出了第一个香喷喷的果实(点击课件)。来,用掌声祝贺一下我们自己。

(二)活动二不同的垃圾不同的"家"

1.观看短片1、2:(垃圾为什么要回不同的"家"?怎样才能回不同的"家"?)师:(点击第二朵花)下面我们继续共同研究--垃圾为什么要回不同的"家"吗?怎样才能回到不同的"家"?有谁能说一说?

生:(无人应答)师: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请智慧姐姐讲一讲。

生:(看知识短片1)师:听了智慧姐姐的介绍,你知道什么啦?

生:人们继续乱扔乱倒,地球会成垃圾星球啦!

师:是啊,怎么办呢?

生;进行垃圾分类。

师;是的,处理垃圾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垃圾分类。(板书:垃圾分类)生:我还知道,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板书:减少污染)生:垃圾回不同的"家"可以节约资源。(板书:节约资源)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收获真不小!谈到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我们一起看一段新闻短片。(短片2: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万婕委员两会提案)师:听了新闻后你又知道些什么了?

生:1吨废纸就可以少17棵砍树,再造700公斤纸。

生:易拉罐等金属回收后可以再次制造同样多的金属制品。

……师:的确,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明天的黄金。让垃圾回不同的"家",既可减少污染,又可节约资源。掌声祝贺一下自己,第二朵花很快也结出了果实。

2.合作探究:不同的垃圾该回哪个"家"?

师:请看课本p19页,小组研讨:生活中人们一般把垃圾分为哪几类?试着用线连一连。

生:(小组内研讨)师:生活中人们一般是怎样给垃圾分类的?

生:一般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张贴两种标志图)师:你认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呢?(生说,师张贴相应实物图卡)生:废纸是可回收垃圾生:废塑料是可回收垃圾生:水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师: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听听智慧姐姐这次又给我们讲讲。

生:(看短片3)师:听了智慧姐姐的介绍,你又明白些什么了?

生:(补充回答,师张贴相应实物图卡)师:现在再看看垃圾回到哪个家了?

(师生对照大屏幕,共同验证p19的答案)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废旧电池,该投到哪个垃圾箱呢?

反思:

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说出可回收用来做什么,最后建议幼儿回家以后,家里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子将废旧物品可以进行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境的好习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本次活动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良好习惯的执行者、宣传者,让每个人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二、活动内容与分析:

幼儿每天产生垃圾,但不会分类投放垃圾,成人在教室也没有给幼儿创设有利条件, 有垃圾放纸篓,没有形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本活动以游戏形式,把生活搬入课堂,进行生活化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学策略设计:

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互动游戏,穿插讲解、示范、启发、评价等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完成目标;与教学策略相适应,幼儿通过故事、视频欣赏、游戏互动等方法,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四、活动目标: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纲要》要求,我把目标确定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2. 认知目标:学会给垃圾分类。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

难点: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带动周边人群保持环境清洁。

五、活动准备:

垃圾小样、ppt课件。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导入,区域互动:有垃圾怎么办?

2.幼儿进行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二、基本部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1.幼儿看短片,了解垃圾要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制品等。

(绿色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果皮、果核、菜叶、剩饭菜等。

(黄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破损温度计和日光灯等。

(红色垃圾桶)

(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形象直观地了解常见垃圾的正确分类。)

2.游戏:看谁做得对。

(1)课件互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幼儿观看动画,教师选择性地请幼儿大胆尝试。

(互动游戏是对第二环节的巩固学习,请幼儿参与电脑游戏,既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做到前呼后应。)

(2)区域分组游戏:幼儿进区自主投放垃圾,教师观察并奖励。

(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深化,是生活的再现,通过游戏幼儿能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而且采用分组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的机会,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评选卫生城市,争做环保志愿者。

1.观看公益广告,了解身边人是怎么做的,贴五星评选“卫生城市”(长治),激发大家争做环保志愿者。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环境,为美丽的长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要大家少制造垃圾,并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天才会越来越蓝,水才会越来越清,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该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教学的难点,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

七、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一起捡拾垃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少制造垃圾?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张贴在幼儿园的布告栏里,呼吁大家少制造垃圾。

送垃圾回家教案篇8

活动目标

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内容:美丽干净的办公楼。又脏有乱的小区)

布置干净的白色玩具区域和脏乱的兰色玩具区域。

事先准备收集一些废旧品材料。(各类实物垃圾,如旧报纸、果皮、废纸盒、矿泉水瓶、清洁精瓶、衣拉罐、废电池等。)

准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活动过程实录

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美丽干净的办公楼。又脏有乱的小区)提问讨论。

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观看录像,老师提问一下:

1、小朋友都看到什么了?你们喜欢是哪个地方?为什么?

2、说说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如果到处都是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呢?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

二、幼儿参与评选“玩具区域”

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参观玩具区域,好好观察,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的好?

教师带幼儿参观玩具区域,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环境,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喜欢哪个区域?为什么喜欢这个区域?

请幼儿思考后,用贴笑脸红苹果的形式评选出“干净区域”。

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兰色玩具区域?如果你住在那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教师小结:兰色区域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白色区域整洁有序,受人欢迎。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教师介绍垃圾箱,让幼儿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师观察幼儿分类情况,在操作中引导帮助幼儿正确的分类。

给幼儿说明什么叫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有烟头、果皮、菜叶、鸡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三.游戏:看谁做得越快越正确。

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0”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_”的动作。

四、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进一步分类

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兰色区域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引导幼儿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玩具区域”,并告诉幼儿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活动延伸:

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1、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索之中,能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老师及其他幼儿的讲解和回答;并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绝大多数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了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园配合,激发幼儿初步的了解。

幼儿参与积极,本班幼儿的水平和个别差异应该有更深的了解。利用幼儿熟悉的玩具区域引导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中有效的调动和保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中能适度的给幼儿以帮助并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送垃圾回家教案8篇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垃圾分类教案6篇

大班垃圾要分类教案6篇

垃圾分类社会教案5篇

垃圾分类主题课教案6篇

大班社会垃圾的分类教案最新6篇

大班垃圾要分类教案模板6篇

中班垃圾分类的教案7篇

垃圾分类社会教案参考5篇

捡垃圾教案反思6篇

垃圾分类社会活动教案5篇

送垃圾回家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5333